第1209章 大唐发展方略(2 / 2)

加入书签

大唐现在地广人稀,所以不用担心一些环境不好的地区,环境不好的地区直接整体迁徙就好了。

就比如说楼兰,也就是后世罗布泊所在的位置,那里因为楼兰人的原因,周围的胡杨都被砍伐殆尽,孔雀海(罗布泊古称)几乎已经干涸,虽然孔雀海也是咸水湖,但周围可也是能生长植物的。

塔里木河一直都在汇入孔雀海,沿途的胡杨被砍伐之后,塔里木河断流,然后逐步的成为了后世那个样子。

目前这些地方还有的改,楼兰等几个城池的百姓李恪已经直接将他们迁徙到了焉耆县,也就是后世的博斯腾湖附近,这里原本属于焉耆国,现在是焉耆县,人口不多,多养活两三万人而已无所谓。

而他们除了正常的耕田之外,就是朝廷雇佣他们开始种树。

胡杨虽然生长在戈壁和大漠,但实际上胡杨是需要水的,甚至胡杨可以生长在河里面也没事,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这些生态脆弱的地区,胡杨和水都是相辅相成的。

所以李恪不用担心如同后世一些,如果有一些超级贫困县贫困村怎么办?直接迁徙就好了!

后世不迁徙是因为没有地方迁徙,人口太多了,而现在的大唐……随便整!将他们迁徙出来,比在当地想办法让他们富裕可是简单的多,而这样还可以保留大量的自然保护区,也算是将来可以留下更多的原始区域。

反正以大唐现在国土和人口……说实话,未来几百年,只要不是朝廷疯狂鼓励人口,而是任由社会自我发展,大唐的人口想要达到后世那么高的巅峰是很难的。

说实话,这也是大唐的优点了,改革起来的难度确实是比较简单一些,要是更换一个其他的朝代,确实没有这么简单。

扫平女王国和骠国之后,李恪想了一下,这也意味着南越之地的很多山民都可堪一用了,明年年初在林邑等地开始招募士兵扩军,将大唐目前六十万的常备军队扩充到一百万。

两广,云贵等地的士兵结合扩充的士兵,最多两年的时间他们就可以从骠国等地直接踏入天竺这片大陆了。

不说起来这个……好像他们进军的途中现在阻挡在大唐军队面前的就是吐蕃?

松赞干布也是个人才,据说他在全面执行大唐的政策,而且不仅仅是在政策方面,甚至在一些语言方面都在普及大唐的语言,而你还别说,因为种姓制度控制下的这些百姓可比后世要好处理的多。

主要是松赞干布他们也都够狠啊,不听话的就直接干掉,听话的那就给他们前所未有的生活,没有人不想过好日子,所以现在那一片地方居然被吐蕃给稳定了下来。

根据几个港口连绵不断送过来的情报,吐蕃非但稳定了下来,因为他们控制着恒河平原非常优秀的耕地,他们每年的粮食等产量现在不仅仅足够吃,而且还可以卖给大唐了。gōΠb.ōγg

从这些就看的出来,松赞干布也感受到了先发展经济的好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