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两淮势力,沛县战事(1 / 2)

加入书签

“任同知忠心耿耿,本将军岂有怪罪之理?”

朱云飞扶起任栋,转头对曹明吩咐道。

“派人传信滋阳的杨彩,率军牵制济宁叛军,传令曹州的杨衍,高杰,孙大人前来邹县与我汇合。”

“还有,传令李虎和李化鲸,率领骑兵营,前来邹县助战。”

得知叛军王巨的主力,现在盘踞在藤县,朱云飞遂决定,集中人马,在藤县或者邹县境内,击溃王巨的主力。

在泗水县城休整了一日,朱云飞率领赵岳的登州军,与秦山的火炮营继续开拔,向邹县前进。

南直隶治下徐州沛县。

漕运总兵许定国,河南总兵李际遇二人,率领的残部,从祥符败退到徐州之后。

手中兵力也就一万余人,但经过几个月的恢复,加上二人现在又得到朝廷封赏,重新恢复总兵职务。

靠着漕运这条商路,二人在徐州招兵买马,如今兵力,已经达到四万余人。

济宁关失守的消息传开后,身为漕运总督的张凤翔,也是大为震惊。

担心受到朝廷责罚的张凤翔,一边上报兵部,夸大其词的奏报了叛贼实力。

一边与淮扬巡抚田仰,凤阳总督马士英,相互协商,派兵平叛事宜。

许定国、李际遇、刘泽清当初兵败祥符之后,就是投奔了凤阳总督马士英。

也正是马士英的作保,这三个人才得以脱罪,并复职升任总兵。

如今马士英、张凤翔、田仰三人,已经勾搭在一起,依靠着漕运便利。

疯狂的贪墨着朝廷钱财,大肆贩卖私盐,中饱私囊。

而许定国,李际遇,刘泽清三人,也成为了他们手中的走狗。

叛军截断漕运通道,不单单是对朝廷形成威胁,对于张凤翔、马士英来说,也是巨大的损失。

平定叛军,恢复漕运,自然也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为此,许定国、李际遇率领屯驻徐州的兵马,入山东平叛。

显然是符合他们利益所在的。

历史上马士英这个封疆大吏,在凤阳总督的位置上,几乎是毫无建树。

而他手中,其实掌握了好几镇人马。

分别是庐州镇总兵黄得功,滁州镇总兵刘良佐,凤泗镇总兵牟文绶。

这三个人,都手握几万人马,也都是著名的悍将。

马士英这个总督,因为军饷,粮饷的问题,与他们可谓矛盾重重。

为了壮大自己的权势,马士英这才大力扶持了,许定国,刘泽清、李际遇三人上位。

马士英是贵阳人,此人不是东林一派,但却与阉党一派的阮大铖,有莫逆之交。

这一年来他在凤阳总督之上,也多亏了阮大铖手中的实力支持,才让他坐稳了位置。

可以说如今的江南地区,官场派系林立,结党营私的现象,比之京城更甚。

事实上这个时期,江南地区,现在的明军可是多达十万之众。

可奇怪的是,京城陷落前,却几乎无一人勤王。

这固然有京师陷落的太快的原因,也与朝廷失去威信,崇祯的刻薄寡恩有莫大的关系。

……

“报,沛县出现一支叛军,兵力超过一万,已经占据城池。”

奉命前往山东平叛的许定国,李际遇率领的人马,出了徐州城不久,便接到前方的探马的奏报。

“好胆,如今咱们兵强马壮,区区叛贼,也敢挡我去路?”马背上的许定国,冷冷一笑。

“李总兵,我军现在有三万人马,沛县不过一小城,正好一举拿下城池。”

头戴铁盔,身穿金甲的李际遇,本是叛军出身,如今贵为总兵的他,也是意气风发。

“许总兵所言有理,我帐下大将于大忠、周如立可为前锋,打下头阵。”

许定国闻言,眉头一皱,心中不快的暗忖道:“狗日的李际遇,这是要抢头功啊。”

“李总兵愿意打头阵,自是再好不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