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蚀骨之恨(2 / 2)

加入书签

邱少睿朗声回道:“回皇上的话,此巨石旨在传达上天之意。圣君自然指的是九五之尊的皇上,而登顶则是请皇上亲登巍山之殿祈福,则可福泽天下万民!”

正值皇帝疲乏思索之际,礼部尚书赵弈也在荣王的眼色下上前禀道:“臣附议,皇上可学古帝,入山进行封禅大典。”

皇帝一听要行封禅大典,立时就摇头拒绝道:“不可,封禅之礼少则十数日,多则数月,时日太长,此时朕不宜离宫……”

荣王见皇帝神色有难,知道在父皇的心里是牵挂着皇后,于是便上前宽慰道:“父皇请放心,宫里之事有太子殿下坐镇,朝中六部大臣也定会从旁协助,且儿臣素知父皇一直在为母后的病而担忧,此时父皇若能入山封禅,必定可以为母后求得福泽,让母后早日醒来,父皇也就可以早日安心!”

荣王此言,倒是让皇帝颇为心动,转念一想,似乎也觉得很有道理,便回言:“还是皇儿高见。那就传朕旨意,此次封禅大典就交由礼部全权筹办。七日后,朕将亲自出行巍山。”

傍晚,将军府。

天边还留有残阳余晖,但书房内已是油烛高烧,不时有侍童入内,为房内烛火添一些香油,让室内也能变得更明亮一些。

寒翊云正靠在椅子上看书,这一本翻阅过已不知多少遍的《左阁正记》,是为前南中书令管遥管大人所书,最终却因管大人死忠之心,宁死不降,致使他的一系列著作都被纳入禁书行列。

寒翊云每一次读这本书,感受都不尽相同,心中也是五味陈杂。

管大人孑然一生,素来以忠为首,纵然得遇昏主,却依然忠心耿耿陪伴君侧,苦口婆心的劝诫,只可惜昏主在位,奸佞当道,致使朝令夕改,民怨升天,终归无法凭他微薄的力量力挽狂澜。

父亲生前又何尝不是如此,虽说常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为推词,却也是一心为了安定大明的江山社稷,更是为了大明这数以百万计的百姓民众,然而忠臣良将似乎都逃不脱忠言逆耳、功高震主的命运。

忠与不忠,差别如此之大,所得境遇也大不相同。

他静静放下手中的《左阁正记》,不禁眉头深锁。

如今朝内,太子已无力与荣王相抗,堂上之臣也大都听命于荣王。

他不得不暂时隐瞒住太子对相府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而以此次的东境之行,作出江湖仇杀的定论,算是向皇上复了命。

皇上听到这个结论的时候,并没有过多的质疑,但是圣意难测,寒翊云只觉得皇上铁定不会就此作罢,必定早已暗中通令天玄府,将此案交由天玄史继续查证,但在明面上,此案便算暂且了了。

毕竟出京便是茫茫江湖,想要追根溯源,找到这场江湖仇杀的本因,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此次由礼部提议的封禅大典,荣王是为借机将皇上请离京城,无非于一个图谋,就是暗杀他至尊之路上的最后一大阻碍,那位刚刚回宫不久的镇国公主。

“镇国”之衔,古往皆为非皇太子而不得赐,但是明帝立国之后,直接打破了这流传已久的世规,亲自颁旨昭告天下,增设一品镇国公主之位,并钦封皇长女盛月曦为一品镇国公主,可见其期许甚高,还有公主所受的圣宠之浓。

太子虽不为皇上所喜,但若镇国公主从中谏言,皇上未必会废掉太子,那荣王一直以来的心血,就会被付诸一炬,最后得不偿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