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回 无良徒大堂诉端底 蔡君谟慧眼…(2 / 2)
据说此人书法楷行皆妙,为当代名家,何不请其帮忙一、一观?
“哦,你是说以‘飞白散草’闻名于世的那位蔡君谟么?
想不到少掌柜的人在睦州,却对朝臣的动向了如指掌,不愧号称‘神棍小邵雍’。
季判官,既然如此,便劳你持本官鱼袋,去请蔡判官来此襄助。”
程开答应一声,即刻转身离去。功夫不大,蔡襄便来到堂前。
洛怀川观此人不但丰神俊朗,且长了一脸修长浓密,根根独立的美须髯。
说起这位蔡襄,乃是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的大书法家。
笔法中绝,独步当世。且为人生性刚烈,缕缕直言犯谏。
而其因着一缕美髯,还与仁宗之间有过一段轶闻流传于世。
据其堂弟蔡京次子蔡绦所著《铁围山丛谈》中记载(已略做改动):
“伯父君谟有美髯须。仁宗一日偶见,甚觉钦羡。
遂问曰:卿髯甚美,但不知长夜将之覆之于衾内,亦或将之置于衾外?伯父无以应答。
待归至府中,暮就寝时,偶思圣上之语,遂反复以美髯置于内外,未想悉不安,故一夕不能寝。
乃夜悟盖无心与有意行事,其结果相去甚远。
不独己之须髯事,天大事,大凡如此”。
只见蔡襄近前施礼道:
“下官拜见府尹大人,但不知将下官请到此处,欲有何事相问?”
“蔡判官无需多礼,本官未记错的话,天圣八年(1030年),你中了开封乡试第一名。
天圣九年(1031年),又中进士第十名,本官对你之才早有耳闻,只是无缘相见。
今日请你来乃是有事相求,来呀,将那份赠书递与蔡判官、请他看一看字迹上可有何不妥之处?”
蔡襄接过那份赠书,洛怀川侧面见其身材挺拔,周身笼罩着一股浓浓的书卷之气。
十指修长,双目紧盯着纸上的字,半晌方道:
“大人,此处这一行字乍看与其他的并无分毫差别。
但经下官细鉴,似乎并非出自一人之手。”
言罢,遂指着地址那些字迹言道。
程琳闻言,当真佩服得五体投地,遂饶有兴致地问道:
“开封府几位书吏皆未看出有何不妥,但不知蔡判官又是如何得出的结论?”
蔡襄微微一笑道:
“大人且看,这位书写赠书之人顿笔之处圆满丰实,足见其用力沉稳、凝重,且轻重适度。
再与挫笔配合使用,使点画线条看起来头尾分明、粗细有别、方圆得适。
然这一顿挫之处与之相较,略有微差,故而断定其在落笔之时,似有迟疑,尚欠缺一丝沉稳。”
“哎呀,蔡、蔡判官真不愧书法名家,竟一语中的,帮了洛家大忙。
此份恩情小子定会牢记在心,且、且容日后相报。”
一旁的洛怀川忍不住近前施礼道。
蔡襄见他面生,遂迟疑地问道:
“敢问阁下是…?”
“在、在下洛怀川,此案的当事之人。”
“哦,原来你便是那位与柳七兄弟缔结金兰之契的白矾楼少掌柜的,久仰久仰!”
“蔡、蔡判官认识在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