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回 载邵雍游历往余杭 过苕溪桥…(2 / 2)

加入书签

魏胜也真不拿自己当外人,将打从白矾楼带来的珍贵食材拾掇好,开始下厨烧菜。陪着邵雍一家四口度过了几日温馨而又平淡的日子。

之后便驾着马车,载着邵雍,一路赶往余杭。因洛怀川中途折去了终南山,邵雍知道,待他到余杭,怎么也得十天半月之后。

故也不催着魏胜急着赶路,而是走走停停。魏胜从未出过京城,这一下没了拘束,一心陪着邵雍赏花玩景,当真好不惬意。

这日,二人站在舟枕山巅,邵雍指着一处石穴道:

“魏胜,你可知这span余/span杭span县/span的来span历/span么?”

span魏/spanspan胜/spanspan挠/spanspan挠/spanspan头/span,span茫/spanspan然/span道:

“先生,小的平素最不喜读书,只会跑腿办差事。不过字倒略识得几个,还请先生赐教。”

邵雍闻言,苦笑了一下:“多读书,对你无一害而span有/spanspan百/spanspan利/span。”

言罢,见魏胜没啥反span应/span,顿了顿,不span得/span不转换话题:

“相传大禹治水时,曾维舟于此,并将舟枕覆于山下,故名‘舟枕山’,亦称‘span禹/spanspan航/span’。

然岁月轮转,百姓便将其讹传成了‘余杭’二字。此山系天目山支脉,山势挺秀,双尖云合,绿阴满目,流水潺潺。

你看,山下那条蜿蜒的曲溪便唤做苕溪,穿境直达太湖。每逢秋日,洁白的芦花辗转飘荡span于/spanspan秋/spanspan风/spanspan中/span,span宛/spanspan若/spanspan漫/span天飞舞的雪花般清逸。

陈若虚便有诗云:‘芦花两岸晴山雪,苕水一溪涨春红。’,只可惜我们来的早了,生生错过了如幻般的景致。”

“先生,闻你之言,似乎之前来过此地?”

邵雍望着幽远的峰峦,目光中似有泪花闪过:

“天圣四年(1026),我与好友结伴外出时,来过余杭。彼时一去便是三年,娘亲因思念与我,竟至倒背佛经。

span待/span我归家当年,便撒手人span寰/span了。生前未能多span陪/span伴与他,实乃我此生之憾呐。”

言罢,便再也无有兴致,默然转身,朝山下走去。

余杭县衙设在苕溪之北,自古便有“span溪/span北为县,溪南为市”之说span法/span。一座木制的大桥架于苕溪之上,成了唯一沟通南北之通道要津。

魏胜伫立于桥上,见‘兴隆桥’几个大字旁还贴着一张官府的布告,原以为是悬赏之类的,不禁俯下身子念了起来。

《劝学文》柳永: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

念着念着,始觉无趣,遂站起身,自言自语道:

“咱家这位姑爷一向以风span流/span自诩,自打取了孟瑾span小/span姑,写出的东西倒是越来越span正/span经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