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回 鞭遗骨泄恨掘王墓 顶白发…(1 / 2)

加入书签

邵雍与洛怀川闻言,也来了兴致,竟同时问道:“哥哥不妨说话说看。”

“哥哥我只说四个字,‘掘墓鞭尸’,想必二位贤弟必晓得此人是谁了。”

“伍子胥”

不想二人又异口同声地言道。

欧阳修闻言,不免微微颔首:

“你二人倒是心有灵犀,对,伍子胥便出生在谷城县,乃地道的楚国人。

然在楚国人看来,他却是为一己私仇将楚国拖入战争泥潭的乱臣贼子。但不知二位贤弟对其掘墓鞭尸一举有何看法?怀川,你先说。”

洛怀川闻言,心里暗道:

“自己在现代时学的是理科,对历史不甚了了。之所以对伍子胥了解多一些,还有赖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过的那几句话:

‘吴王好剑客,

百姓多创瘢(bān疤痕);

楚王好细腰,

宫中多饿死。’”

想到此处,遂言道:

“窃以为此等只知有亲而不知有国,纯为泄私愤之举,实令人不齿。况其为复一人之仇,不惜借吴国之手戕害故国百姓,更为人唾弃。”

邵雍闻言,轻叹一口气:

“楚平王斩杀其父伍奢,兄长伍尚,逼得伍子胥走投无路之下,先逃至宋,又去郑,最后投吴。

不想当其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时,前有大江拦路,后有追兵堵截,竟急得他一夜白头。此等心境若非寒彻骨髓,又何能至此?

况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伍子胥鞭尸乃情之所至,发于至痛之举,实在无可厚非。”

欧阳修见二人意见不一,遂言道:

“权抛开掘墓鞭尸,历史之人对伍子胥的评价大多褒多于贬,司马迁于《史记》中便曾言其能弃小义,雪大耻。

即窘於江上,乞食于道,也不尝须臾忘怀郢(yǐng  )都,故赞其乃隐忍就功名之伟烈丈夫。”

“希夷老哥在苏州任上时,我与七哥曾奉官家之命前去拜望,提起姑苏城及胥江,也曾赋诗赞过他:

胥也应无憾,

至哉忠孝门。

生能酬楚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