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回 伤旧情永叔忆恩师 效夫妻…(1 / 2)

加入书签

一旁的欧阳修见状,少不得打趣道:

“尧夫贤弟板起面孔训人的样子,像极了我的恩师胥偃。遥想天圣五年,我与吉水县永丰乡士子王炳文、合肥士子包拯一道进京赶考。

因那时世人崇尚时文,即以经传、典故为内容,以四、六言骈文为形式,讲究声律和谐,对仗工整,遣词雅丽。

二位贤弟也晓得哥哥素来不擅此类文风,故二次落地,唯余空羡他二人金榜题名的份了。

然家中尚有高堂老母需要奉养,又不得不随波逐流。时胥大人在汉阳军知军,文章锦绣,名满天下,遂与天圣六年(1028年),前往拜望。”

因洛怀川曾与胥偃联合破了帽妖案,故而对他也是由衷的敬仰,遂言道:

“老大人年少力学,考中进士,一生立身行事恭谨清明,犹爱提拔奖励后学之才。能得此人为师,哥哥甚幸。”

胥大人曾有‘做文章乃内心之境界显发,除据实而作外,还应明道以致用,修文以载道。’之言辞,的确对后生有所启迪。”

邵雍不免赞叹道。

欧阳修闻他二人之言,一面用手拂着身上的落叶,一面感慨道:

“胥偃大人的一番话,也曾令我深有感悟。便搜肠刮肚写了作一篇《上胥学士偃启》,登门拜见。

至今我还记得内容是:

“某闻在昔筑黄金之馆,首北路以争趋;附青云之名,使西山而起价。诚以求干里之迹者,先其市骨;得一字之宠者,荣于衮章。”

未想洛怀川闻到此处却打断道:

“这‘筑黄金之馆’说的可是燕昭王即位后,接受郭隗建议,于易水旁修筑黄金台,卑身厚币以招纳贤士’之事么?”

“然也,昭王此举感得得乐毅、邹衍、剧辛等前来投奔,遂改革吏治,除弊推新,终使燕国一雪前耻,夺回被齐国占去的土地。

故哥哥方以此喻称赞胥大人虚心纳士之襟怀,又以伯夷、叔齐二人之典故隐喻自己怀才不遇之惆怅。

果然胥大人读此文后,也不免为哥哥之情真意切所感动,当即赞曰:‘子当有名于世!’因此,毅然收我为徒,将毕生所学悉心传授。”

当时恩师有位干金唤做莺莺,彼时将过及笄之年,端的是容貌昳丽,心聪智明,不独一手女红令人惊叹,尤喜吟诗作对。

由于我二人秉性相投,故渐渐暗生情愫,恩师有意将莺莺许配与我,因我那时尚未有寸许功名,故未敢应下,而是推至来年春闱之后。

天圣七年春,恩师亲自陪我至京师开封应试,哥哥遂分别于广文馆试、国学解试、礼部省试中拔得头筹,连贯三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