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更大的战场(1 / 2)
第五战区地处当前国民政府中枢门户的川东要冲,拥有相当优越的地形条件可以作为战略凭借,进可袭扰平汉线,威胁日军侵占,并以之作为进攻重庆之桥头堡的武汉地区,退可屏障川陕大后方,护卫住国民政府的兵源和税收重地。
因此,这一地区从武汉会战之后,便一直都是日军的心头大患,就像是卡在侵华日军喉咙中的一根刺,日军总部迫切地想要除之而后快。
在原本的历史上,武汉会战之后,1939年5月1日,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72村宁次为解除国民革命军对平汉线交通的威胁,以第三、十三、第十六师团和骑兵第二、第四旅团等部为主力,向随县、枣阳地区发动了进攻。
为牵制和阻击日军进攻,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所属部队编为左、右两个集团军和江防守军进行防御,并依托有利地形积极实行反击。
在此背景下,日军第十一军狂妄地制定了深入第五战区作战的计划,打算使用三个半师团的兵力,发动奔袭战,分进合击,企图运用两翼包围和中央突破的战略,将中国军队主力消灭在桐柏山与大洪山之间的随县,枣阳一带。
第五战区司令部很快判断出了日军的企图,司令官李宗仁当即决定避其锋芒,停止向日军的主动进攻,并根据敌人进攻态势做好周密的战役组编,对日军的攻势采取防御战略,实施了正确的战略部署和作战计划。
国军二十多万人,日军十一万人,双方一直激战至23日,直到国军先后收复枣阳、随县,日军退回钟祥、应山等原驻地,基本恢复战前态势,此次三十多万的大会战,才宣告结束。
“随枣会战”国军虽然也死伤惨重,但最终毙伤日军多达一万三千余人,彻底击败了日军围歼中国军队的企图,并使之付出惨重的代价。
此战之后,中日两国战略相持阶段的态势进一步稳固,日军也看到了国民政府和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意志,再也不敢轻易采取攻势。
自从林一凡来到这个世界后,看到了太多太多东西,这个时代的中国,和后世那些恐怖分子,毒枭肆虐的世界相比,好不到哪里去。
在这一轮大扫荡中,一路上他己经看过太多被日军屠杀之后,满目疮痍,甚至己经化为一片废墟的村庄,还有根据地那无数衣衫褴褛,无家可归的村民们。
无休止的炮火此时正在笼罩着大别山,生灵涂炭甚至还只是一个开始,因为日本鬼子不可能只扫荡这一次。
林一凡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他就不会再任由历史继续这么发展下去,他不会再容忍日本人黑洞洞的枪口和明晃晃的武士刀继续砍向了中国人的咽喉。作为红旗下长大的人民子弟兵,他最不愿意的,就是听到中华大地上响起的痛苦哀嚎。
如果抗战还需要再打六年,如果最后中国还是需要依靠国际社会,如果无法改变原本历史上的无数惨案,那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又是什么?
他来到这个时代己经有大半年的时间了,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融入,他己经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他需要更大的战场,更大的舞台,如果一直龟缩在这小小的大别山里,他永远也翻不了天。
而这次反扫荡立下了赫赫战功,听张卫国和朱国睿的意思,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己经看上他了,这或许就是一个机会。
一支区区十七人的“利刃特战队”,对于抗日的大局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但如果是十支,一百支,纵横于各个战场,直插入日军的各处要害,情况或许就完全不一样了。
林一凡知道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他必须要把自己的特长和天赋,发挥到极致,而不是乱来,训练中国人自己的特战队,便是他目前所能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
但这仅仅依靠林一凡一个人,亦或是这小小的独立团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借力,不仅要是借孔十张,借李宗仁这个抗日名将的力,还要借国民政府的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