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面见洪秀全(2 / 2)

加入书签

而对于英国人而言,他们希望能够跟赵源合作,联合外商将汇丰行的业务扩展到兰芳去,但是他们需要占有一部分股份,其中的代表就是怡和洋行。

与之前的谈判不同,当时的赵源手上没有太多可以交还的资源,只能空口画饼,没有多少话语权,而现在赵源拥有了足够的底气,他也可以跟怡和洋行的人好好掰一掰手腕,至少合作之余,条件得比过去优厚许多。

大卫拧了拧眉头,望着赵源叹了一口气,道:“赵,之前我知道你很难缠,却没想到这么难缠......”

赵源笑道:“咱们谈下来的每一个字,那都代表着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英镑级别的财富,如果不仔细谈一谈,恐怕将来会后悔万分的。”

一旁的文咸总督笑道:“赵,以你的身份,就算赚到百万以上的英镑,我也不会奇怪,只是你似乎并不喜欢享受。”

“享受是留给死人的,而奋斗却是我们这些活人正在干的事情。”

赵源摆了摆手,道:“相信我,在玩资本这件事上,我比你们行。”

“哈哈哈哈,赵,你可真是个有趣的人。”

文咸总督眯起眼睛,道:“赵,但是我不得不提醒你一句,眼前的利益完全是蝇头小利,如果你拿下了半个华夏,那才将是滔天的富贵。”

赵源微微一笑,道:“总督先生,钓大鱼可不能太心急,现在还要再等等。”

他站起身来,指向了远处的一个方向,那里正是鸭脷洲。

......

一艘艘武装商船停靠在了鸭脷洲码头前,从船上下来了一批批全副武装的士兵,他们穿着笔挺的军服,脚上踩着布鞋,肩头扛着一水的燧发枪,腰间则别着长长的刺刀,人人军容整肃,步伐严明。

赵源正站在了码头前看着面前这一幕,他的身旁则站在三名青年汉子,长相平平,穿着朴素,其中一人乃洪仁玕,而另外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洪秀全和冯云山。

原来就在去年赵源找到洪仁轩,让他向洪秀全提出前往平在山发展的消息后,真不知出头方向的洪秀全欣然接纳,带着一众人赶往了平在山,果真在那里看到了正在发展传教事业的冯云山,两帮人于是便汇合在一起,声势越发浩大。

有了赵源的插手,洪秀全提前抵达了平在山,与冯云山、曾澐正、曾玉景、曾观澜等人发展了数千名会众加入了拜上帝教,还给老天爷写了一本奏章请求在这里建立革命根据地,并向广大的农民进行传教活动。

到了此时,洪秀全对于远在广东的赵源十分感兴趣,他不止一次提出了要去香港或者广州面见赵源,只是赵源后来一直在兰芳,于是便未成行,直到今年才通过洪仁轩与赵源达成了见面的约定。

望着雄赳赳气昂昂的复汉军,洪秀全不由得生出了几分羡慕的神色,他固然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可是此时毕竟还不是后来的那个天王,对于前途依然有些迷茫,原本这一次来香港,也是希望得到赵源的支持。

然而,见到了赵源目前的势力,再加上听到赵源已经在南阳婆罗洲打开了一片局面,洪秀全心中更是羡慕不已,甚至生出了几分投靠的心思,直接躬身拜倒。

“大都督,学生等前来请求面见,也是因为大都督写在报纸上的文章如同拨云见日,让学生心中不胜欢喜,特此前来追随大都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听到洪秀全这么说,一旁的冯云山虽然没有说话,可是神情中却隐隐有些不豫。

对于冯云山而言,他与洪秀全并不是绝对的上下级关系,而是属于共同创业的革命伙伴,可如今革命伙伴竟然要投靠一个依靠洋鬼子的人,这让他心中多少有些不服。

赵源在一旁冷眼旁观,当即便明白洪秀全不过是一时兴起,并非真心投靠,且冯云山也是绝对不会投靠,当即便扶起洪秀全,轻声道:“火秀兄弟,我早先就从吉甫兄弟的嘴里听说了你的名字,也知道了你跟冯兄弟都有一番成就事业的大理想.......我绝不是不愿意收你,而是因为你已经不需要投靠任何人了。”

这话的确不是虚言,像洪秀全这样的人绝不会甘愿屈居人下,他连杨秀清都容忍不了,又怎么能容忍位于赵源之下呢?

再说没有了洪秀全这样的一股势力搅动风云,大清这个天下还真不是那么容易推翻。

听到赵源话语如此真诚恳切,对自己更是拥有着莫大的希冀,洪秀全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他紧紧握住赵源的手,道:“知我者,秀山也。”

一旁的冯云山脸色略显怪异,眼前发生的一幕,似乎就在一年前的平在山也这么发生过,只是当时的主角是他冯云山而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