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收拾旧河山(2 / 2)

加入书签

听到曾国藩这么说,奕山终于下定了决心,他朝着何汝霖道:“雨翁,眼下也是无可奈何,将来我会向皇上奏陈,扩充汉军旗,将那些对我大清忠心耿耿的汉人都抬入汉军旗,如此一来就能甄别忠贤了。”

奕山的想法听起来还不错,首先就是将广东战败的责任推给绿营,如此一来皇帝也就不会对他们大为责罚,只会坚定先前的判断,到时候便可以顺理成章地提出裁撤绿营......

何汝霖轻声叹了一口气,道:“若是如此,我也只好向皇上上折子请罪了。”

“雨翁,此战功过,已经清清楚楚,皇上绝不会怪罪雨翁.......”

一旁的穆特恩劝了一句,望向奕山道:“将军,咱们要是选择撤,就得抓紧时间,若是复汉军全部包抄过来再撤也就晚了。”

“唔,派人去告诉文制台,就按照咱们商量的来,咱们是不能继续留在肇庆,得想办法撤到韶州,等湖南的援军赶过来.......不过咱们还得联名给皇上上个折子,雨翁,您说呢?”

奕山脸上带着三分试探询问。

何汝霖深深吸了一口气,最终还是无言地点了点头。

......

炮声隆隆,上百门复汉军的火炮整齐地排列着,朝着清军的阵地和营寨展开了进攻,大量的榴霰弹被发射而出,直接砸到了清军的核心阵地上,而复汉军这一边则是在比拼着开炮的速度,一名名炮手几乎用了吃奶的功夫,才将剩余的榴霰弹搬了过来,

左右两翼的复汉军进展极为顺利,在已经千疮百孔的清军阵线上再次撕开了两条大口子,他们摆出了一道道横阵,端着燧发枪和刺刀,朝着清军发动了总攻。

在这个环境下,绿营原本的那些汉官们被官升一级,送回了原来的绿营军中,但是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已经认清了清廷的嘴脸,许多人甚至当场就直接跳反,加入到复汉军的阵列当中。

当然,清军这么做也不是毫无用处,至少大批大批的绿营牵制住了复汉军的手脚,也让乌兰泰有机会带着残部脱离出了战场,而此时局面已经发生了极为重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复汉军踊跃上前,希望立下更多功劳。

“复汉军万岁!”

“大都督万岁!”

在发起总攻的前一刻,赵源亲自来到战场前线,他勉励将士们发起最后的决死进攻,告诫所有的将士们。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三面复汉军围三厥一,对清军展开了战略压迫,八旗就成为了最后支撑这具躯体的骨架,当八旗也跟着一起撤走后,骨架就顿时垮塌了下来,剩下的绿营再也没有丝毫的斗志,纷纷选择了投降。

“过瘾啊过瘾!这一仗打得痛快!”

陈绍安手里举着长剑,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色,就在刚刚他的一个营追着上千名绿营打,直接就俘虏了数百人,其余人还在继续追击,几乎可以宣告此战的胜利。

对于八旗的撤离,赵源并没有感觉到奇怪,他的确希望彻底全歼战场上的所有八旗,但是很明显清军高层对于八旗的使用极为慎重,压根就只出战了两场,再加上复汉军打得太狠,直接将八旗马甲打了个落花流水,也让剩下的清军高层再也没了侥幸心思。

来自四面八方的最新消息正在迅速汇集着,足足持续了三天左右的战斗已经进入尾声,赵源也已经意识到他对清军多少有些高估,打之前还多少有些谨慎,打起来后发现纯粹就是摧枯拉朽。

左宗棠脸上带着几分笑意,拱手道:“恭喜大都督,贺喜大都督,经过此役之后,大都督当据全粤了。”

赵源下意识抬头望去,只见战场上长长一队几乎看不到头的绿营俘虏,正在复汉军的押送下朝着东面而去,微微一笑道:“看来此战过后,道光怕是会将绿营弃如敝履,开始大练旗人新军了。”

左宗棠嘿嘿笑道:“若是这大清朝不练新军,或许还能继续苟活下去,可是这一旦练了新军,怕是没有多少好日子过了——属下恭喜大都督,将来重拾河山的日子怕是不远了!”

对于其中的道理,赵源自然是明明白白,说到底练八旗新军就是一种看似正确的道路,但实际上这也让大清朝失去了最大的依仗,那就是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汉人,这样以来,无论将来怎么发展,只怕清廷的路都会越来越难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