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第 103 章(2 / 2)

加入书签

        要是甜菜丝也能喂猪和羊这种用于食肉的牲畜,那广泛种植甜菜,便不仅能制糖,还能促进肃城等地的养殖业发展。

        如今的肃城等地,虽然百姓们已经没那么容易陷入饥荒,但想吃肉却依旧不容易。

        一方面是收入所限,不舍得买肉吃。另一方面,是市场上的肉类供应本也不多。

        北疆粮食产量低,百姓们的耕地又多数是租的,既要交租又要交税,人吃尚且不够,自然是不可能像是后世的农村那样,家家户户都可以随意养猪养羊。

        别说是猪这种每天能吃很多的家畜,就连养鸡的都没多少。

        因为粮食少,春夏之际,就连野菜野草也会被饥荒边缘的百姓吃光,又哪来的东西喂牲畜。

        如今西戎再被封锁,军队的肉食供给尚且可以通过两大牧场进行保障,民间的肉类缺口却会进一步扩大。

        但百姓们今年的收入明显增加,对肉类的需求量是必然要上升的。

        尤其是到了年节时期。

        这么一算,今年过年,民间在肉类购买上,也得像去年对待粮食一样,进行限量供应才行了。

        所以,发展养殖业是势在必行的。

        如今人的粮食已经够吃了,那么春天夏天甚至秋天,都能在外头割野草野菜喂牲畜,若甜菜能喂猪羊,野外食物匮乏的冬天和初春,便能以甜菜为主。

        以甜菜的高产,哪怕只种植两亩地,每家每户养一只猪,都完全不成问题。

        “来人,立刻去制糖厂调一百斤熬糖后的甜菜丝来,运到城中的养殖场。”

        吩咐完这些,他也带着十来个亲兵,骑着马赶往城中的养殖场。

        这是一间民办的养殖场,主要就是收用军中和其余各大衙门,酒楼,还有工坊等地的泔水养猪的地方。

        因为泔水量不是很多,所以养殖数量也不多,只养了两百多头猪,却也是本地主要的肉食供应来源之一了。

        这养猪场属于本地的一个叫郑魁的富商。

        得知郡王驾临,这郑魁先前也不知道在干什么,连衣裳都没穿整齐,就着急忙慌地骑着马赶到了自家的养殖场。

        “参……参见郡王!”

        他结巴着跪地叩首,心中非常紧张。

        他完全想不到,郡王这样的大人物,来他家这小小的养殖场做什么。

        他好像也没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啊……不对,他家养猪的泔水,确实是给衙门和军中塞了点孝敬才得来的……难不成郡王是要追究此事……

        听说郡王是最厌恶他人行贿受贿的了……若是要追究此事,那他可怎么办……

        “起来吧。”

        李洵见他紧张不已,便尽可能放缓了声音,道:

        “本王此来,是有事要请你办。”

        郑魁顿时就松了口气:

        “郡王只管吩咐便是。”

        李洵便道:

        “从今日起,你给本王额外拨出十头成猪,十头幼猪,每日喂食一定分量的甜菜丝,并且记录其体重,食量等变化。另外,还需拨出十头成猪,十头幼猪,完全不喂食甜菜丝,同样记录其变化。成猪在年底宰杀时进行对比,幼猪养殖半年后进行对比。”

        “能做好吗?”

        郑魁连忙点头:

        “能!能!小的一定一丝不苟地完成郡王交待的事!”

        李洵让亲兵递给他一小袋金子:

        “这是买猪钱。”

        郑魁连忙推辞:

        “哪能要郡王的钱,能拿四十头猪孝敬郡王,那也是小人的荣幸!”

        李洵却温和道:

        “收着。本王规定士兵与官员皆不可白拿百姓一针一线,自身当然也要以身作则,不能坏了规矩。”

        郑魁这才不再推辞,心中却极为感动。

        郡王这样的天潢贵胄,说是真正的北疆之主也不为过,拿了他的猪,却坚持要照价算给他,甚至还多给了。戏文里的青天大老爷也不过如此。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郡王,他们这些商人,在肃城等地做生意,才前所未有地安心。

        碰上这样的统治者,真真是他们的毕生幸事。

        李洵却不管他在想什么,去完了养猪场,又去军中让人照样弄了几十只羊,用甜菜来做喂养试验。

        从如今到明年种植甜菜的时间,还有六七个月的时间可以观察。

        若年底杀的猪和羊,肉质都没问题,等到开了春,便可大规模鼓励百姓养猪羊。而猪羊的幼崽成长到来年四月也无碍,则可在其余地方也推广甜菜种植。

        忙完这些事,刚回到郡王府,李洵便接到了夏金良那边派人传回来的急报:

        “郡王,夏将军紧急求援,请您速拨几十万斤军粮前去接应,军中已经完全断粮,军需也马上要花完了。”

        李洵神色微凛:

        “发生什么事了?”

        报信的士兵苦着脸道:

        “都是那些军奴给闹的,咱们回来的时候,因为带着从鼎德收容的军奴,一路便吸引了很多流民前来追随。将军想着您说缺人,便来者不拒,结果人越来越多,导致行程越来越慢,消耗也越来越多,如今还剩一两百里地呢,却实在支撑不住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