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第 134 章(2 / 2)

加入书签

        “你要是在,一定会很高兴,看以后谁还敢说我们只有女儿不能支撑门户!”

        当初,哪怕妻子饱读诗书知书达理,却依旧因为只生了两个女儿饱受非议。哪怕她从不说出口,他也依旧能感受到她心中的压抑不安。

        所以,他和妻子一起,将大女儿尧姜当男儿一般教授四书五经人情世故,让她满腹诗书,性格也比一般女孩更刚强通透,为的便是让她将来可以不必因为没有兄弟而被人欺辱,甚至能稍微保护一下她的妹妹。

        他是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会遇到郡王这样开明,用人不拘一格的主公,让他的女儿哪怕历经磨难屈辱后,还拥有了一飞冲天的机会。

        如果妻子还活着该多好,看到女儿的成就,也一定会为女儿骄傲。以妻子的学识,甚至未来还可能成为女官,会如女儿一般,绽放自己的光芒,每日都神采飞扬。

        可惜,没有如果……

        瑾娘终究是看不到如今的美好生活。

        周如植一夜没睡好,第二天一早却依旧早早就去了衙门。

        妻子不可能死而复生,他如今能做的,也只有带着女儿们过好剩下的人生。

        郡王对他们周家如此看重,给了他的女儿截然不同的锦绣前途,他便要肝脑涂地回报郡王。

        来到衙门没多久,便接到了郡王府的传唤,周如植没有耽误,立刻骑马赶到了郡王府。

        李洵因为甜菜养殖试验成功,心情很好,一见周如植这得力干将就露出了笑意。

        “周司农,快坐,本王跟你说个好消息。”

        难得见郡王如此喜形于色,周如植也有些好奇:

        “不知是何喜事?”

        李洵便将甜菜养殖的事情给他说了一遍,周如植立刻便明白了这其中的巨大价值,眼中露出激动的神色:

        “以往竟没想过甜菜还能有此等妙用,这作物如此高产,若在郡王治下全面推广,必将促进养殖业突飞猛进,以后郡王治下的百姓,可就再也不愁没肉吃了!”

        百姓不仅吃饱穿暖,甚至还不缺肉食,这等国泰民安的景象,就是前朝最有名的盛世也不可能做到。可如今,只要推广了甜菜,便可能让百姓过上旷古未有的富足生活!

        “正是如此。所以本王今日叫你来,就是想让你安排下去,今年夏收以后,在本王治下所有适合种植甜菜的郡县都推广甜菜种植。每户种植面积最好能达到两亩以上,以此推动全境百姓养猪养羊,增加治下肉食供应。”

        这短短几句话里,便蕴含了很多工作。

        首先便是对土质的研究,郡王治下几个中原郡县,并不是所有土壤的干湿条件与肥力都一致,为了满足甜菜的生长环境,很可能每个地方采用的耕种方式会有所区别,甚至有些地方不一定能种植甜菜。

        不过,这些都是接下来几个月里他可以慢慢调查的。如今要紧的是另一件事。

        “郡王,若要全境养殖猪,羊,恐怕未必有足够的幼崽。而且猪,羊幼崽不比种子,价格昂贵,只怕许多百姓不愿采买。”

        李洵对此倒是早有想法:

        “羊崽不用愁,直接从北戎牧场运来便是。猪崽,尽可能自主繁育,不够的便向财政部要钱,从大启其他郡县采买。”

        “至于百姓不愿买幼崽,你与宣传营联系,叫他们想办法调动百姓养殖积极性。除此之外,首次养殖,可向官府半价申领幼崽,年底上交猪羊肉抵扣幼崽半数价款,若不能上交等价猪肉,则需返还官府全部幼崽款项。另外,中原郡县前三年养殖,均可免征养殖税。”

        他如今不缺钱,拨款发展养殖业是完全没问题的。

        周如植一一记下,又听李洵吩咐道:

        “对了,甜菜能养羊,那便值得在草原推广。这方面你得抓紧时间门研究一下,最好今年能在草原地区也种上甜菜。”

        来一趟郡王府,便被郡王丢了一箩筐的事情,饶是周如植再醉心于农事,工作起来就废寝忘食,也干不完这么多事。

        前头那些他都老老实实应下了,就最后这条,他是真的接不下了。

        “郡王,今年要在草原推广甜菜种植恐怕很难,臣手中的人手,调研与安排中原地区的种植养殖便有些吃紧了,再加上广袤的北戎草原,实在是……”

        他的话没说完,李洵却明白了其中的未竟之意。

        各衙门的人员扩招,迫在眉睫。

        只是,这种能写会算,还能理解周如植意思,记录研究各地土壤数据,帮他做预算规划的专业人才,远不是军中刚刚脱盲的士兵能胜任的。

        这种事上,还是要有知识储备与算学能力更强的人才方能满足要求。

        李洵第一时间门想到的,便是那些从小专注科举的读书人。

        说起科举,后世便容易有刻板印象,以为录取的都是些只会钻研四书五经的书呆子。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科举科目涉及算学,还有策论,律法等,在每个方面没有深厚的造诣,没有很广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是根本考不上秀才以上功名的。

        论知识储备与算学能力,这些读书人确实远远超过普通人。

        “再等等,本王过段日子给你招些人手。”

        据情报营汇报的消息,大启境内的其他郡县,有不少读书人都准备来投奔于他,等人到了,举行一场招聘考试,或许就能填补一些人才空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