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第 145 章(2 / 2)

加入书签

        “先前还说什么停战是为了让百姓脱离战乱之苦,还拿换回了七八万军奴俘虏大肆做文章,标榜自己爱护百姓!爱护个屁,这所谓换取太平,是拿另外数十万百姓的身家性命去换的!谁要这样的太平!”

        “他才不是为了天下太平,只是为了对付慎郡王而已!这昏君,他想联合北戎攻打慎郡王!”

        “慎郡王贤明仁爱,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了?分明是他嫉贤妒能!”

        “更可恨的是,为了他自己的那点龌蹉心思,竟不惜牺牲北疆与秦川平原数百万百姓,甚至还要拿民脂民膏支援北戎!这样的人,怎堪为一国之君!”

        众人愤怒地谩骂着,最后一致向刘渊请命,让他对外公开嘉佑帝与北戎签订的停战协议,撕开嘉佑帝伪善的真面目,以免天下人再被他的假仁假义所蒙蔽。

        “大将军,众将士说得对,我们决不能再让这等无道昏君继续蒙蔽万民百姓!”刘瑾也跟着请命道。

        刘渊沉思半晌才道:

        “此事关系重大,需上禀郡王后再议。”

        刘瑾难得地反对父亲的意见,道:

        “大将军,末将以为,事急从权,我们若不在发现国书的第一时间公开,只怕那昏君得知天沙城投靠郡王,便要以此为借口狡辩脱罪呢!”

        众人一听这话,顿时急了。

        若不第一时间公布,以后那昏君万一倒打一耙,说他们为什么时隔好些天才拿出国书,必定是有阴谋或伪造的,以此蛊惑人心,岂不是要气死人。

        所有人都附和刘瑾。

        刘渊眼见此情此景,只得道:

        “此事本将军会酌情处理,你们先退下吧。”

        然后又带着几分怒气,叫刘瑾留下。

        目送众多将官满心不甘地离开,刘渊这才道:

        “逆子,你给我跪下!”

        刘瑾没有反抗,直接跪下来。

        “你为何不跟为父商量,便擅作主张贸然公开国书?你知不知道,今日之后,此事必然传扬开来!”刘渊严厉地质问道,“这么大的事,你不禀报郡王就先斩后奏,你让郡王怎么想!”

        刘瑾梗着脖子道:

        “正因为知道爹会是这种反应,才不跟您商量的。而且,正是为了郡王的名声着想,才不能让郡王下达这样的命令。”

        “爹,那昏君就算再昏庸,那也是君父,郡王是臣子。您拿此事去请示郡王,您叫郡王怎么答复?亲自命令您发文谴责君父,还是做个孝子贤孙置之不理?”

        看到国书的那一刻,他被气得浑身血液上涌,对整个大启朝廷,对嘉佑帝都彻底寒了心。

        原本他以为,嘉佑帝只是心胸狭窄,无能又昏庸,纵容佞臣贼子当道,不够爱护百姓。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嘉佑帝竟然能为了对付慎郡王而勾结异族,而且是以出卖数百万百姓的安危与身家性命为代价!

        堂堂一国之君,如此行径,实在是毫无底线可言。

        多让他在位一天,都是对天下百姓与朝中忠臣的妨害。

        哪怕是为了天下苍生,也该尽快让郡王上位。

        刘渊被说得哑口无言,不得不承认儿子说得有道理。

        看到那国书,他也恨不得把嘉佑帝千刀万剐。

        可他不知道郡王本身是怎么想的,是否会对这国书另有计划,便不能擅作主张去公开。

        可儿子已经把事情推动到了如此地步,那些愤怒的将官们必然将国书之事广为传播,他再藏着掖着也毫无意义了。

        事到如今,只能按照对郡王最有利的方向去推动。

        “罢了,那便按照你的意思,让人将国书誊抄数份,向城中军民广而告之吧!”

        刘瑾顿时大喜:

        “我这就去传令!”

        想起什么,他又郑重道:

        “爹,您放心,此事将来我会亲自去向郡王请罪的。”

        郡王登基为帝,才是天下万民之福。此时公布国书,无疑能更成功地让嘉佑帝丧失民心,减少郡王将来回朝继位的阻力。

        他绝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哪怕将来郡王因此而治他的罪,他也无怨无悔。

        短短两日时间,嘉佑帝的卖国行径便在城中十来万军民之中传遍了。

        所有人都在唾骂嘉佑帝的虚伪无耻,骂他不配做一国之君。

        被北戎大军毁掉家园,杀死家人,掠夺财产又被抓做军奴的百姓们,对嘉佑帝尤其痛恨。

        刘瑾得知此事后,对这样的发展很满意。

        心中暗自筹划着,等郡王来到天沙城,他便奏请郡王派兵护送这些百姓回乡。那些百姓之中,很多人的家人生死未卜,必定是想回去看看的。郡王向来爱护百姓,必然会同意。

        到时候,这些来自秦川平原的数万百姓,便会带着对郡王的感激,和对嘉佑帝的痛恨归乡。

        这一路几百里,必然将嘉佑帝的无耻行径与郡王的英明仁德广为传播。没什么比数万受害者亲自现身说法更让人信服的了。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哪怕嘉佑帝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法再挽回这一大片地区的民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