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二章 收编黑山军(补更1/6)(2 / 2)

加入书签

【名称】:黑山盾卫

【品阶】:五阶兵种

【主将】:张燕(获得主将加成“山地之王”、“地利”、“山战”、“黑山将领”)

【初始等级】:30

【基础武力】:45~60

【招募时间】:30天(萧何特性‘快速募兵’,减少9天)

【特性】:

1.山战(橙色,山地地形,全属性大幅度提升)

2.盾阵(蓝色,盾阵防御提升)

3.护卫(蓝色,主将受到攻击时,全属性提升)

【技能】:盾墙、护盾强化、狂暴切割

【战阵】:真·黑山战阵(A级)

【进阶】:100级可进阶为七阶兵种“黑山神铁卫”

徐天发觉张燕的五阶“黑山盾卫”还可以继续进阶为更加强力的七阶“黑山神铁卫”,不由眼前一亮。

黑山神铁卫是黑山盾卫的强化兵种,拥有更强的防御力和山战能力。

张燕与其他黑山军武将,果然不同,拥有特殊兵种,而且特殊兵种还有进阶潜力。

其他黑山军武将,能力与张燕相比,就差了不少,统帅值、武力值在60~80之间。

至于黑山军武将的智力值,多数在10~50之间,令人捉急。

普通黑山军武将的兵种为1~3阶的低阶兵种,没有多少潜力,基本上是廉价的炮灰。

“黑山军,到底有多少人?”

徐天向黑山军武将们询问一个他最好奇的问题。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一群黑山军武将赶紧数手指,抓耳挠腮,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以他们的智力,根本没有考虑过统计人口,反正越多越好。

算了,徐天也不指望这一群黑山军武将可以处理好和内政有关的问题。

“焚毁山寨,所有人口迁徙至魏郡、赵国、常山国等城池。”

徐天断绝黑山军的后路,避免将来有黑山军武将发动叛乱,重新呼啸山林。

“让萧何负责安置这些黑山军。”

徐天估计黑山军的人口不下千万。

黑山军与其说是山贼,不如说是太行山中的独立王国,携家带口。

跟随徐天前来讨伐黑山军的许攸见徐天一口气端了冀州最大的山贼集团,也不由震撼,并且向徐天提议:“可择黑山军中骁勇善战之士,或可得百万甲士。”

黑山军、青州黄巾军虽然多数是炮灰,不过也有一批精锐士卒,身经百战,成为黑山军、青州黄巾军的中流砥柱。

比如张燕的黑山神铁卫、黑山盾卫,以及青州黄巾军的黄巾力士、黄巾长。

一些身经百战的黑山军士卒等级很高,完全可以转职为其他兵种,继承部分经验。

这也是招降黑山军带来的好处之一。

徐天认可许攸的建议,不如说,这本来就是他的想法。

曹操吸纳了青州黄巾军,壮大兖州军的实力,而徐天兼并黑山军,壮大冀州军的实力。

黄河以北、黄河以南的军备竞赛开始了。

“我等被汉军俘虏,故不得不投靠汉军,请大哥见谅。”

于毒、李大目来向张燕等人谢罪。

张燕叹气:“我们既然无力争夺天下,封侯拜将已经是最好的归宿。”

张燕也认命了,与其每日担惊受怕,担心徐天带兵打过来,不如投降。

打不过,那就加入。

徐天拆散了黑山军众人,以免黑山军武将抱团。

除了最顶级一批武将是徐天的心腹,目前冀州军的中低级武将主要由两批武将组成。

第一批是袁绍势力的降将,代表武将是焦触、张南、吕旷、吕翔等人。

第二批是黑山军武将,代表武将是张燕、于毒、李大目等人。

袁绍势力降将多数是世家弟子,而黑山军武将多数是草莽英雄。

两批武将若要磨合,估计需要不少时间。

“根据我们公会派去幽州的探子汇报,公孙瓒已经收编幽州牧刘虞的骑兵,准备亲自攻打冀州。”

林芷儿收到公会成员的提醒,转而提醒徐天。

白马将军公孙瓒,大举南下,徐天时刻在关注公孙军团的进展。

冀州九郡,常山、中山、巨鹿、魏、赵,西边五个郡国,为徐天的势力范围。

东边四个郡国,河间国、安平国、清河国、渤海郡,则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这四个郡国,有袁绍势力的守军、地方豪强、玩家领主,还有南下攻略冀州的公孙瓒势力的兵马。

徐天已经令鞠义提前抢占清河国的界桥。

界桥位于清河国、安平国、巨鹿郡、魏郡的交界处,为兵家必争之地。

公孙瓒进军邺城,除非派出飞行兵种奇袭徐天势力后方城池,控制传送阵,否则,公孙瓒的骑兵,必定前来争夺界桥。

历史上,袁绍与公孙瓒的对决,便发生在界桥。

徐天赶走袁绍,霸占河北,原本应该是袁绍敌人的公孙瓒,自然也变成了徐天的敌人。

“如果我没有记错,幽州的公孙雪在国战俘虏了西方大陆一个狮鹫骑士英雄。”

除了公孙瓒,幽州还有一个让徐天感到棘手的玩家领主——公孙雪。

东汉区,不仅是本土诸侯角逐,各个州郡,陆续有玩家领主崛起。

玩家领主,要么选择自立为王,要么依附本土诸侯,攻城略地,快速扩张,等待时机成熟,再脱离本土诸侯的控制。

徐天选择自己单干,而公孙雪很明显选择的是第二条路线,依附公孙瓒,扩张速度惊人。

林芷儿提及此人,神情凝重:“讨伐董卓活动结束以后,她组建了一支特殊的骑兵。虽然她正在攻打幽州的代郡,但公孙瓒有可能会向她借兵,进军冀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