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乱(一)(1 / 2)

加入书签

莺啼檐外,  风醉碧桃,照进来明媚春光,在箫娘眼皮上跳一跳。

        她睁开眼,  透过半撒半垂的纱帐,看见片片焦土——榻上的炕桌被推在了墙角,  满地彩衫,  坠耳横钗。那些含混的记忆杀奔回来,乱糟糟的,满是靡靡的月色与星光。

        他们朦瞳的月光里,在墙上、榻上、椅上、各处作过乱。

        对着太阳,箫娘忽然晓得羞了,  昨晚她说过什么?一直在求他,求他走?还是求他留?好像都有,  她迷缠他,到她自己也筋软力疲。她简直不敢信那个丝毫不矜持的人是她!

        转头一看,  改变她的罪魁还在枕畔睡着。轻柔的阳光浮在席泠脸上,像浮在水面的火,照尽他有些苍白的疲态。

        箫娘想到他劳累的原因,  愈发臊得慌,  蹑手蹑脚地下床,  忍着骨头散架似的疼拾衣裳。初初要好,  她还不敢就在天光底下这样狼狈地面对他。

        等收拾妥帖,席泠懒洋洋的声线冷不防在身后响起,“只顾着自己?我的袍子呢?”

        箫娘一转身,  见他欹在床头,  薄衾子堆在他腰上,  带着一点颓堕靡丽的笑意。她仓皇拾了他的袍子,  走回帐前跼蹐地垂着下颌,满脑子寻正经话讲,“这个时候,去衙门是不是迟了呀?”

        “今日不去了。”

        席泠的声音尚不精神,带着沉沉的慵意,他仰起头。青灰的帐顶有一片琥珀色的光斑在摇曳,好像曳出了他胸中往日填积的慾,这会儿心里就变得很空很空,似有种惘然若失的寂寞。

        箫娘刚随着他这种不精神放松下来。谁知他手一伸,将她捞回帐里,揿在枕上,“你在躲什么?”

        她说不上来,好像是羞于面对夜里不能自抑的自己,更羞于这样的自己暴露在他眼皮底下。

        看见她,席泠的心一霎又回溢,渐渐阗满了,都是她的影。他从她眼里看出来羞怯,俯低亲她一下,格外温柔,“今日羞,明日还羞么?天天羞,这张脸都要烧化了。”

        他抚着她红扑扑的脸,朝窗户望一眼,“快到晌午了,饿不饿?”

        箫娘很庆幸从那些心跳的话题说到了柴米油盐,她也能稍微恢复些如常的骄横,俏生生翻了个眼皮,“你只晓得吃呀?怎的老是饿?”

        一夜的绮光好似把胭脂融在她骨头里,腮上唇上的从底下泛出颜色,似碾烂了一朵芍药溢出的红浆。席泠的拇指摁了摁她微嘟的下唇,亲了下,“我是怕既累着你,又饿着你。”

        旋即拧一拧她的鼻尖,翻身下床。

        箫娘慌张朝里扭头,直到听见窸窸窣窣的衣裳摩挲,她才敢扭回来,从枕畔看他系着袍子,顷刻由夜里的兽,化成了那个白天斯文的“席大人”。

        阳光从他身侧穿过来,落在她横着的脸与裙,暖得惊心动魄。她眨眨眼,望向帐顶,暗把褥子底下藏匿的那张符咒摸一摸。

        在此迷醉的早晨,墙头红杏膨胀,终日涨成满树清甜多汁的果子。

        隔几日箫娘摘下来一篮子,用块崭新的布头盖着,就与绿蟾共赴仇府探望辛玉台。

        车马迢迢,街市攘攘。绿蟾预备了一车的礼,瞧瞧箫娘裙上那筐杏,只怕人说她寒酸她面上不好看,便挨近了坐,朝面前两匹缎子指一指,“一会到了他家,你就说那是你拿来的。”

        箫娘知她好意,偏她就是故意的,探望辛玉台,值得她废哪样好东西?就怀抱这筐杏,还是忍痛摘下来的。她把嘴瘪一瘪,“那多不好,要奶奶的东西送人情。”

        “不妨的,你我还计较这点东西?”绿蟾把她腕子搡一下,花貌温柔,“仇家,你原是不好来的,又同玉台有些嫌隙,要不是我请你陪我来,你还犯不着走这一趟呢,就当我谢你吧。”

        箫娘如今与她几分亲近,没皮没脸笑起来,“我有什么不好来的?不过不爱与他家太太撞见罢了。我告诉你,他们家太太,身上冷蛰蛰的,不像个活人,说话办事,拿乔作态的。”

        绿蟾安她的神,“不怕,我们只往玉台房里去。”

        向门首通报,小厮引入玉台房中,外头就瞧见两扇门外头钉了长木栓,又看左右槛窗,皆上了镀金的锁头,冷冰冰对着太阳耀着光,厚重得像镇压着一个沉重的怨鬼。

        屋里格外晦暗,往日陈列的瓷器玉器皆收了个干净,案上多宝阁上均是空落落的。玉台跟前伺候的丫头漠视了箫娘,只对绿蟾说:“姑娘此刻睡了。我们自姑娘得了这病,偶然要拿凶器伤人,太太怕闹出人命官司,叫把屋里的厉害家伙都收起来。每日吃药瞧大夫都不缺什么。”

        二人跟着榻上坐,丫头使奉了茶果,满屋里金猊香烬,凉的榻、凉的椅、尘嚣也是凉的。什么都不缺,就是缺股热乎乎的活人气,只有刚上的茶冒着热腾腾的烟。

        箫娘呷一口茶,心绪淡淡。倒是绿蟾是玉台的亲表姐,见此凄境,心内难免微恸,片刻就星眼朦胧,“家里姑妈不是说要使人接回家养病么?如何还不来接?”

        “先前来与这边太太说了两回,这边太太不大喜欢,仍叫在家中将养,只怕传出去外头不好听。这些日,听说家中老爷有些公务挂心,又碍着仇家的脸面,又见这里吃得穿的请大夫吃药不曾亏待,就没再说来接的事情了嚜。”

        绿蟾蘸干泪花,悄悄拉过丫头到跟前,朝外头张望一瞬,放低着声线,“果然什么都不缺?”

        丫头淡扫了眼箫娘,回眼怅惘地笑了笑,“一应不缺。”

        “那怎的玉台没听见说好?”

        “也有好的时候。只是三五天犯一场病,就说这屋子里有人要害她,如何劝也不听。”

        正说话,听见卧房里有动静,丫头便丢开手,“是姑娘醒了。”

        绿蟾拉着箫娘后头跟进去,帘后更黯淡,满阗腥苦的药香,熏得阳光也不肯涉足这里一寸。红绡帐里更暗几分,仍能望见玉台的影,披头散发,毫不端庄地坐在铺上,“我要吃茶。”

        声音蓦地将箫娘唬一跳,才多久未见呀,她那副嗓子,不再像从前趾高气扬地吊起来,而是沉下去,活像是在地下埋了百年,足足几百年未开口。

        丫头折返外间,绿蟾跼蹐着过去,把帐子挂起来一片,“玉台,还认不认得我?我原是一早就该来瞧你的,可惜刚到了夫家,各处拜访亲友,款待宾客,给绊住了脚。”

        两帘乌油油的头发散在玉台腮畔,脸失了血色,唇被日复一日的药汁染得略微乌青。她迟疑了好些时候,盯着绿蟾的脸,待她把话说完,仿佛适才想起来人是谁。

        她咯咯地笑起来,恍惚几分从前的烂漫,“是姐姐,姐姐婚配了?是谁?待你好不好?”

        “好、都好。”绿蟾不住点头,晃下来几滴泪,大概是因她短暂的清醒高兴,就坐到床沿上,向她指指箫娘,“她呢,你还认不认得?”

        玉台循指望去,看了一会,渐渐把额心一点一点地折叠,忽如狂风大作地摔枕头被褥,“她是阎罗王派来的阴差,专来摄我的性命!你个贼祸霪妇,你长着眼睛仔细看,那生死册上,我还得活百年千年呢!几时轮到你来拿我?要我性命,只管叫阎罗王亲自来!”

        枕头被褥皆被她浑丢在地上,还不足惜,满铺乱寻,连里头折叠好的几床锦被都摔在箫娘脚下。

        箫娘就在那里站着,眼色淡淡的,不躲不避。未几丫头闻声进来,也顾不得咒骂箫娘,先将茶水端去玉台喝。不防玉台一挥手,茶盅打翻在地,湿漉漉的茶汤里躺着几块碎瓷片,犯着清冷的光。

        玉台叫嚷一阵,见这来拿她的“阴差”立在当堂,不怕也不退,眼睛直勾勾地勾她的魂!

        她把眼四下里转一转,寻不到一个可靠的救兵,无法了,倏地挣脱丫头跳下床,扑通跪在跟前,“求您行行好,饶我一条性命!我是江宁辛家的小姐,一生并未伤天害理,也不曾作过恶!求您老往阎罗王跟前辩白辩白……”

        想不到有一天,玉台会跪在面前声泪俱下,散着发,糊了满脸泪,用总是轻蔑的眼睛仰望过来,缭乱的泪渍与头发掩埋了她所有豆蔻葱蒨的风华。

        箫娘说不上痛快,也说上同情,只是漠然的以一位旁观者的身份观看他人的惨剧。或许有点唏嘘,但那太微不足道了。

        可面上功夫总是要做一做的,她搀她起来,“玉姐又糊涂了,快拉回铺上去睡着,虽说近五月的天,地上到底还是凉。”

        丫头忙赶来搀扶,连拖带拽地将玉台拉回床上,期间回首睇一眼箫娘,那目光,带着尖锐又无能为力的幽恨。叫箫娘想起从前一场坠腹之痛,那些冷眼围观的人群。

        只是如今,调了个身份。

        绿蟾怨谁不怨不着,只悔不该带箫娘来,凭白又惹一场祸端。帮忙掖了被角,就对丫头说:“好丫头,你尽心守着她,我们先去了,若缺什么,只管使唤人去告诉我。”

        言毕拉着箫娘的腕子往外去,丫头赶来浅送两步。前头刚撩了帘子,倏闻后头喊了声:“箫娘。”

        三个人齐齐回头,看见玉台坐在床上笑着,两片漆黑的发垂在胸前,遮掩了眼角,却掩不尽她眼中浓烈的怨恨与轻蔑,冷静得似结冰。

        玉台像是短暂清醒了,远远望向箫娘的眼睛。她的眼睛很好看,但相貌平平,可听说仇九晋爱了她很多年,她哪里好?不过是个不起眼的下贱丫头!

        她相信:“我就是疯了痴了、哪怕残了,你也比不上我。”

        旋即她举起手,虎口亮锃锃的,像是握着篾碎瓷片,在脸上狠狠滑了一下,豁出条细长的口子。血渗出来,挂在她尖尖的下颌,一滴一滴往下坠,将三人皆吓得怔了。她却像个没知觉的腐尸,抖着肩笑咯咯起来。

        旋即丫头四处叫嚷,廊外有人乱糟糟朝屋里涌,吟蛩撕心裂肺,绿蟾在哭,周遭全是聒噪。

        箫娘在这混乱的世界里,踉跄着后退。金乌沉坠西山,映得火烧天,烧得远近皆是红光,风却冷了,这一片天,几如打翻了个女人的妆奁,胭脂狼藉。

        仇九晋打正门归家,箫娘与绿蟾打角门上辞去。进门听见小厮讲箫娘来探奶奶的病,华筵跟在背后,朝前进一步,“爷,这会去追,大约能追上。”

        他在前头放慢了脚步,拖拖拉拉,好似气吁吁的,声音却干脆得没杂质,“有什么可追的?”

        追出去,看她一眼,能改变什么?他的世界天枯地裂,不是单凭她一点怜悯的雨水就能挽救万一。他只能一天接一天、一月接一月,一直等着干燥的风把他吹干,吹得没知觉,吹得干瘪。

        做什么又要多此一举地回头寻一点爱或痛,不是自寻烦恼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