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悲催五(2 / 2)

加入书签

  这也是个学渣!

  那错误的解释你都能听的津津有味,正确的怎么就塞不进你脑子里!?

  眼看着顾八代脸都黑成墨了,又有人喊:“皇上让他们来听的,赶走就是不尊旨意!”

  顾八代暴发前,康熙摇着扇子出现在门[kou],屋子里瞬间安静了下来,康熙对五阿哥说:“老五,带着你弟弟妹妹出来。”别影响其他人了。

  四个小孩子出来,康熙带着他们走远了些,走到一处游廊下面,他坐在栏杆上靠着柱子翘着二郎腿,看着高矮胖瘦四个孩子一排站好,摇着扇子很悠闲的问海棠:“你也知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啊?"

  海棠得意的仰头:“嗯,听哥哥们说的。”

  康熙知道海棠聪明,也没追究是哪个阿哥跟她说的,转头问五阿哥:“你妹妹给你解释的你听懂了吗?"

  五阿哥点头:“听懂了!”说完又加了一句:“挺有意思的。”

  “有意思啊?'

  七阿哥和十阿哥一起点头,七阿哥问:“汗阿玛,他们为什么闹,是在河内也太热了吗?所以要搬到河东是吗?可是热起来都热,河东也是热的对不对,河东河内都热他们才

  闹的,对不对?"

  什么乱七八糟的。

  康熙板着脸跟他们说:“你们妹妹说的都是错的!不能听。”

  十阿哥强调:“是弟弟。”又说:“七哥说的没错,咱们就是因为宫里热才搬来的,我听我额娘说,夏天来了哪儿都热,躲是躲不开的。"

  康熙发现了,只要老十和海棠凑在一起,简单的事儿这两人能办的很复杂。

  他明智的放弃了跟十阿哥辩论海棠是弟弟还是妹妹的问题,也不跟他讨论河东河内是不是热的原因,对待十阿哥就不用搭理他,越是搭理他越是来劲。

  他跟五阿哥说:“读书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今儿的高士其是不知道你读书的进度,汗阿玛给你找个师傅,咱们从头开始学。明儿你就跟着一起来读书吧。"

  “儿子想和妹妹一起来。”

  十阿哥强调:“是九弟!不对,九哥是你们九弟,你们叫她十弟,咦,那我呢?”他开始陷入迷茫。

  康熙看十阿哥弄不明白了,心里很爽,和颜悦[se]的和五阿哥说:“妹妹是格格,不能来书房。”“妹妹不来我也不来了。”

  康熙的脸板着:“这是圣旨,不是你想不来就不来的,哪有上学带着妹妹的。”五阿哥的脸又开始皱巴了。

  这圣旨到了太后哪儿,太后不同意:“胤祺还小呢!”又觉得高士其是故意刁难她孙子,准备让人去前面骂高士其,一定要给她孙子把场子找回来!

  太皇太后出面拦着她,就说:“趁着他小赶紧送他去读书,你拦着对他不利,听皇帝的送他去读书吧。至于师傅,不妥当了再换,何必让太监去骂!”也太折辱人了,高士其再不好也是个大臣,哪是能让太监斥责的。

  五阿哥一看老祖宗都同意,这下事情成定局了,哭哭啼啼的要求带妹妹去也没得到允许,就半天没个笑脸,以前觉得读书很有意思,现在觉得读书好难啊,师傅好凶啊,书上的字好多啊!

  海棠发愁的捧着脸就说:“你拿书回来,晚上咱们一起看书啊!”“可是……你不在,我都不知道问师傅什么。”

  海棠安慰他:“你明天去肯定不读孟子和梁惠王的故事,明天肯定让你先学大字,很简单的,就是回来写字,咱们一起写,我陪你。"

  太后

  也安慰他:“你不学也成,有我呢,要是那些师傅再刁难你,你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汗阿玛理论!"

  五阿哥第一天一大早天不亮就被人从床上薅起来,人都没醒呢被送到了西花园,迷迷糊糊被弄到了学堂里面,前面坐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和蔼可亲的跟他说:“五阿哥,一[ri]之计在于晨,一寸光[yin]一寸金。今[ri]你要读书了,一定要……"

  五阿哥迷茫了,对方说的还汉语,能听的懂,但是……"接下来老臣带您拜见孔圣人。"

  他迷茫的被带到孔夫子的画像前面,在一群人的催促下机械的拜了圣人,然后手里被塞了一本书,白胡子老头就说:“今儿咱们先学《三字经》,因为你那是初学,先读,再背,接着给您释意。人之初……"

  因为五阿哥的伴读还没选出来,只有太监在一边陪着,太监想说他们主子不会说汉话,刚开[kou]:“大人……”

  白胡子老头立即瞪眼:“出去!”阉人进学堂已经够给你们脸了,居然还敢[cha]嘴!

  五阿哥没了[shu]悉的人在身边,再看看这笑起来很和蔼的老头,觉得对方肯定是个笑面虎,他不想学了,他转头跟门外的太监说:“快去求太后来救我!”

  五阿哥的太监出了西花园一路狂奔,太后一听,这不知道哪儿来的老头子又在刁难孙子,立即把自己全套的夏季大礼服穿上,头上顶了一头的珠宝,身上挂了好几串朝珠,摆开了仪仗去无逸斋。

  康熙在九经三事殿处理事情,一听说太后亲临无逸斋,赶紧散了大朝会回去见她。

  太后就说:“给胤祺换个蒙语或者国语的师傅来!”

  康熙的话在嘴里转了几圈都没法说出[kou],无奈之下只能应下:“是!”

  于是五阿哥成了兄弟们里面学习压力最小的人,康熙也没法子对他严格,只要对他严格,太后就生气。

  好在五阿哥回去带着海棠一起复习,兄妹两熬油费蜡,五阿哥除了说不出汉语,其他的倒也勉强能看,也是能写的出汉字的,并且在数学一途也有点成绩,因此康熙就不再多说,反正横竖对五阿哥没指望。

  关于五阿哥说汉话的事儿,以前还能说出一两个词儿来,自从读书了之后,他是一个字都不愿意说,康熙对他也没那么多要求。就这么糊弄着过吧!

  没

  过多久开始立秋,天气不热了,康熙和太皇太后商量之后,决定在畅[chun]园过完八月十五再回宫中。畅[chun]园还没有完工,这次住进来后,一些地方还需要修改,趁着白天没事儿的时候康熙带着李煦在各处转转,安排他在秋冬对不满意的地方修缮。

  康熙想到自己儿子挺多的,而且早在修园子的时候就想到了让儿子们住在旁边,所以紧挨着畅[chun]园的地方除了裕亲王福全的园子还有大片的空地,这地方[ri]后建造小园子分给诸位皇子。

  周围的小园子暂时还不着急建造,毕竟孩子还小,而且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既然是给他们的,康熙有意让儿子们自己出面规划。

  眼下已经是秋季了,几场雨之后秋风起,前湖和后湖中的荷叶已经现出衰败的迹象,康熙带着李煦在湖边散步,就看到前湖东岸的不远处海棠站在岸上大呼小叫,让划船清理湖面的太监给他摘莲蓬。

  康熙远远的看着海棠跳脚着急,胖乎乎的身体显得很灵活,免不了感慨:“到了九月九格格就三岁了,这[ri]子过的可真是快啊!"

  李煦对着康熙吹捧一番,说皇上还是一如既往的龙[jing]虎猛。康熙这会年轻,[jing]力充沛年华正好,不需要别人的言语肯定自己的身体状态,所以微不可察的皱眉随即舒展开来。这就是李煦比不上曹寅的原因,要是曹寅在这里,高低顺着这秋[ri]气氛伴随着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康熙一起诗兴大发,两人必定会联上几句。说到底康熙就是嫌弃李煦太俗了,没点风骨,更没半分高雅。最可悲的是李煦连自己是怎么被嫌弃的都不知道,还天天琢磨怎么讨康熙欢心。

  海棠这会也注意到康熙就在附近,从小舟上选了几根莲蓬,让香茶用手绢包起来,举着来找康熙,老远就喊汗阿玛。

  跑到了康熙跟前,海棠举着莲蓬说:“辛稼轩说‘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这里没溪头,棠棠给您表演个湖边卧剥莲蓬吧?"

  康熙哭笑不得,低头单手从莲蓬里面掰了一枚莲子出来,跟海棠说:“大可不必,人家是童趣,你这是闹人。"

  他手里把玩着莲子说:“看来跟着你五哥读了几天的书,有点墨水在肚子里了,居然会背辛弃疾的词了!"

  他向来喜欢爱读书且腹有诗词的人,伸手要抱海棠,把胖闺女抱入怀里,发现海棠又胖了。再过几年就抱不动了。

  海棠搂着

  他的脖子,把莲蓬递给了宫女,就问他:“汗阿玛刚才去哪儿了啊?鞋子上面有泥呢。"

  没想到这丫头看的仔细,他就说:“去园子外面了,看看附近能划拨出来几个园子,到时候给你兄弟们分一分。”

  海棠一听抱着他脖子撒娇:“棠棠也想要,不大,一点点就好....一点点就一点点。”她用指甲掐着自己的指肚,表示一点点就够了。

  康熙抱着她沿着前湖散步,就说她:“一点点怎么够啊,一点点够干嘛?[ri]后你儿女住哪儿?等你长大了,汗阿玛也给你留一处大地方怎么样?"

  "好啊好啊!您要不说儿女会更好!棠棠就不能一个人住吗?"

  “你要是一个人住的话……就没必要在汤山行宫周围给你留一块地方了……”哇啊,还有汤山行宫!

  海棠立即问:“汤山行宫在哪儿?离着京城远不远?也是大园子吗?”

  “在小汤山啊,冬天带你们去,那里冬天泡热汤很舒坦呢,你年纪小没见识过。老祖宗年老不耐寒暑,皇贵妃身体不好更需要疗养,北风吹起来朕就带着你们去,让你跟着见识一下好不好?"

  "好!"

  "怎么今天就你一个人,你十哥呢?"“他和八哥九哥玩去了。”

  “不带着你?”

  “那是棠棠不和他们玩儿!”

  说的挺硬气的,小脸瞬间垮下来了,康熙一看就知道这是又闹了,摇晃了她两下:“怎么了这是,小嘴能油壶了,生气啦?"

  海棠一歪头看别处,脸上一点笑影都没了,这是真生气了。康熙纳闷,这丫头往[ri]虎着呢,这是吃亏了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