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1 / 2)
A+
A-
“地方经济自成一体,这是目前共和国经济的本质。各地的模式和主导的实体都不一样,有根深蒂固的内在关系存在,所以经济改革没有影响到最广大的根基——也就是农民。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实际上是城市经济。城市的工业、产业经济结构……是变化最大的。”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朱烽、吕君房等几位“特邀专家”正和几个头头脑脑们一边抽烟一边神侃,事情已经过去,研讨会也开完了,交流交流感情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那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对这几位学者兼长辈,苏易城也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地问。
“有好也有坏,我们要用辩证法去看这个事情。”吕君房叼了个没点着的木头烟斗,笑嘻嘻地说,“缺点,当然,山头主义,地方保护主义。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中央也知道这些弊端。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老朱……在沧江市,或者说在省里的文化圈、学术圈,说话有分量,等出了省,谁认识我们了?”
众人大笑。
“要说优点的话,也是有的。”朱烽弹了弹烟灰,“改革和一些政策试行,在这种情况下会好一些。哪怕出了事也能软着陆嘛。我们现在都知道,没有试点的大动作,是很容易出事的。也能从中看出哪一种政策是真正有用的,改革试验田嘛。另外一方面,不同地区,资源、文化不同,也确实不能搞一刀切,特别是共和国这么地方广大,民族众多的国家。”
苏易城一边笑,一边却在想这些人的事情。朱烽还好,吕君房确是奇人,连自己的母亲都提起过这个人,让他遇到的时候放尊重点。看来这位貌似少年白头的作家背后还有不少故事,而且他确定,吕君房在燕京也有不少熟人,他嘴上那个烟斗,苏易城曾经见过。
苏易城曾经在燕京一个著名古玩收藏家的藏品里见过一模一样的东西,前朝的老玩意儿,原先据说有一套五支,那个收藏家也只机缘巧合得了一支。京城名工巨匠的作品,也不知吕君房是从哪儿得来的。
有人推门进来,是曹雪卿。哗啦啦一片挪椅子的声音,众人都站起身来寒暄。
苏易城冷眼旁观,当室内的焦点转移到曹雪卿的时候,他再一次感觉到常人与进化者……特别是最有影响力的进化者之间那种隔阂感。
毫无疑问,曹雪卿会成为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不仅仅是因为她万中无一的禀赋,也因为她的导师那令人敬畏的背景。但众人对待她与对待其余权势者却有一种不同,他们非常热情,得体,有分寸,但却隐隐地畏惧她,脚步不向她靠近,而想要从她身边逃开。这种气氛让苏易城觉得曹雪卿不像是一个人,而是一枚令人畏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当她站在我们这一边的时候,你会感觉安心;然而你绝不想和她共处一室。
“各位在聊什么呢?”
“在聊‘亚洲新经济’。”矮小的朱烽郑重其事地和曹雪卿握手,“曹小姐在棉兰岛住了那段时间,觉得南海经济模式如何?”
“很有发展潜力。”
吕君房则把烟斗拿在手里,饶有兴趣地打量曹雪卿。苏易城听说了这位作家喜欢研究进化者,他会对曹雪卿感到好奇也是正常的,事实上室内的每一个人都对活生生的战略级抱有浓厚的兴趣。然而只有吕君房……他好像对她没有畏惧感。
“曹小姐,曹敬的反应怎么样?”作家用烟斗敲打着自己的掌心,饶有兴趣地问,“如果他不肯去做,要不我们试试把那个日裔姑娘找来,让她做做工作?”
“不必。”曹雪卿截口道,“曹敬的态度……很合作。”
过了两秒钟,曹雪卿重复道:“非常合作。”——
曹敬本能地不想合作。虽然他在理性上选择了承担起这个任务;然而他的感性厌憎这件事,很可惜的是,心灵感应这件事非常依赖于个人的感性状态。
在姐姐和他在院子里谈话的时候,曹敬逐渐听出了话外之音,这并非曹雪卿刻意透露的信息,但曹敬能够分辨出其中细微的涵义,这是一种被迫无奈下锻炼出来的能力。
从十七岁时开始,曹敬就在逐渐适应没有心灵感应的人生。到现在七个年头,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能够作为平凡的曹敬平稳、安静地生存下去。像一颗植物一样地活着,吸收阳光雨露,靠光合作用活着,为一些后来人遮风挡雨,这就是曹敬的胸无大志的人生规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