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1 / 2)
电话铃响起,曹敬伸出手去摸话筒。
“……曹先生。请在十五分钟后到一楼小餐厅。有人找。”
陌生的声音,曹敬把脸埋进枕头,又瞌睡了一会儿,才伸手去抓自己的衬衫。却只抓到柔软的女性内衣。他叹了口气,用手指梳理津岛郁江的长发,然后走下床去穿自己的衣服。墙上的钟还在滴答滴答,他扫了一眼,早晨六点三十分。
公馆的走廊上依然有人值守,但与昨天晚上的人流往来不同,早晨很安静。曹敬预估是因为有部分人已经撒出去工作了。小餐厅在大餐厅的后面,是一个非常隐秘安静的贵宾室。曹敬走进去的时候卫兵没有拦截,他看见昨晚那个厚唇的黑肤男子正在吃一份早餐。他对面的座位空着,也摆了一份餐点。
曹敬环视一圈,确认这个房间里没有第二个正在等人的人。
厚唇男子用餐巾擦了擦嘴,伸手指了指面前的座位道:“我是骆长安。内务部国内安全局,重罪调查处的处长。”
“您好。”
“这座陈公馆,是前朝贵戚陈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仿西式装潢公馆。”骆长安指了指玻璃窗和巴洛克风格装潢的室内布置,“当然,这期间也大幅度翻修过很多次,也重建过。在金蔷薇革命期间,陈氏一族败落了,把公馆卖给了一位爱国商人,在建国后这位商人又把这座公馆捐给了当时的燕京市政府,三十几年前,国内安全局认为有必要在首都周边安排一些‘房子’,于是相中了这座陈公馆。”
“历史挺悠久的。”曹敬寡淡地附和。
骆长安笑了,他抿嘴道:“一百年前,这里也曾经多次接待过朱明皇朝最后一任皇帝,朱沛。他还在这里留下了多份墨宝。前朝的遗物一部分捐给了燕京历史博物馆和皇宫的藏品部门,但也有一些留在陈公馆,作为镇场的宝贝。我们虽然是内务部门的情报人员,但也能观摩一些旧时候的奇珍异宝,也算是开过眼界。”
曹敬突然间产生好奇心,他问:“您是大陆人吗?”
“不是。”骆长安一口否定,“我是他加禄人,出生在吕宋。大学是在燕京大学念的,毕业后留在了燕京。骆长安这个名字也是到了内地后改的。”
他笑了笑,指了指自己的脸:“和一般大陆民族比,外表上确实有很大区别吧。”
吕宋,曹敬记得曹雪卿也提到过那边,她在外派驻的棉兰岛,就在吕宋周边的模样。那是南海的大岛屿,长期以来经济都不太发达,但旅游业十分兴盛。曹敬不由得生出敬佩之心,他在教育口工作,也知道在教育相对不发达地区,普通学生要考燕京大学是非常艰难的事。
“您叫我来,是想讨论这次大型幻觉事件的案情么?”
骆长安抱起手往后一靠,笑道:“可以啊,你刚到燕京还没多久,可以讲一下你对这次案件的看法。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不定会对我们有些启发。毕竟一位感应者的意见,所有人都会重视看待。”
曹敬皱眉,不过他也思考过一段时间这个问题,并非毫无准备。
“虽然很惊人,但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位偏向暗示型的心灵事件。我在以往的案例中没有听说过影响范围这么巨大的事件,所以我认为其传播机理与众不同,是一种传染性的、病毒式的幻觉事件。”曹敬将自己的考虑全盘托出,“我认知中所能理解的心灵感应者,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直接影响力。所以这次幻觉的传播是……间接性的。”
骆长安端起咖啡抿了一口,道:“有道理。那你认为间接性的‘感染’,传播介质会是什么?”
“人?水源?空气?”曹敬皱眉,“现在手上的信息太少,我不太确定这种感染的本质是什么。如果是某种会入侵人类认知神经的病菌,那应该对市内的自来水源、空气进行化验。另外,防疫部队应该对感染地区进行封锁,虽然这是首都,但如果任由其扩散,后果很可能不堪设想。虽然这些都是所谓的‘幻觉’,没有明显的直接危害……”
骆长安笑了,摇头道:“分析很理性。不过我们已经在你可以想到的一切方面检验过了,并非是某种依托空气、水源进行传染的病毒。目击过幻觉的人已经被从里到外翻过来覆过去地检查了很多次。没发现什么问题。”
曹敬考虑了一会儿,问道:“请问为什么不出动更高层面上的能力者,例如具备情报收集能力的进化者,用更加简单粗暴的方式去找到真相?”
“我们能做到的事情有很多。我们也有很多技术手段。”骆长安苦笑道,“但在不知道谜面的时候就直接解开谜底,这一点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畴。如果说这是一种传染病毒,虽然棘手,但我们也有这方面的反制人才。如果说这是某种大规模的心灵感应事件,我们也有稀少的感应者能够运用——例如你。如果是寻找有特定特征的某个人,我们也有技术手段。但我们……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
所以让我们去分析那些经历过幻觉的人,他们所看到的东西。曹敬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是豆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