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狼狈的宁完我(2 / 2)

加入书签

        “呵呵!”温体仁冷笑一声,说道:“我且问你,你说是朝廷的脸面重要,还是朝廷的江山社稷重要?宣镇兵马的实力你又不是不知道,就连雁门关那种险关在赵文的手下都支撑不了一天,你觉得天底下有谁能挡得住他们?

        我看你就是沽名钓誉,为了自己的名节,用大明的江山社稷成全你的名节。可耻,可恶,更可恨!”

        “匹夫,别以为你是内阁首辅我就怕了你,你这是妖言惑众,妖言惑众。当年宋真宗立下城下之盟被后人嗤笑了几百年,难道你是想让陛下被后人嗤笑吗?

        大明和建奴之间有着不可化解的血海深仇,断然不可和建奴联盟。再说了,就算和建奴联盟,能挡得宣镇的兵马吗?”梁廷栋指着温体仁的鼻子,毫不退让的骂了起来。

        温体仁被人当众辱骂,脸上也挂不住。

        他撸起袖子,指着梁廷栋,一脸愤怒的呵斥,“你说谁是匹夫?本官乃是为了朝廷着想,岂是你这种小人所能理解的?”

        温体仁说罢,转过身子看向崇祯,冲着崇祯行了一礼,振振有词的喊道:“陛下,梁廷栋这人实在是小人一个,他阻挠朝廷和后金联盟,其心可诛,其言可危,臣请陛下斩了此人。”

        像今天朝堂上的这个样子,在大明朝屡见不鲜。

        这一切都是有历史渊源的,所以崇祯也不好直接处罚他们。

        “陛下,温体仁此人尸位素餐,担任内阁首辅这么多年以来,寸功未立,于朝廷没有任何作用。

        现在他竟然还要让朝廷和建奴联盟,实在是蛊惑人心,陛下,臣也请斩了温体仁此人。”梁廷栋也冲着崇祯行了一礼,随后指着温体仁,慷慨激昂的喊道。

        崇祯看着两人各执一词的样子,瞬间头大。

        其实崇祯也不知道到底该不该联盟。

        如果联盟,那自己的名声可就毁了。当年建奴在辽东杀了不少大明军队和百姓,崇祯二年的时候还绕道喜峰口,冲到了京城城外,让刚刚登基没几年的崇祯丢了面子,下不来台。

        崇祯自负不已,历史上是他提出和辽东建奴求和的,可事情败露之后,却直接将锅甩给了陈新甲。

        像崇祯这样的人,就算要和建奴联盟,他也不会亲自上手,而是交给自己的臣子。

        可是如果不和建奴联盟,辽东一旦被宣镇拿下,那到时候京城就会陷入宣镇和辽东的包围之下,就成了赵文嘴边的一块肥肉,赵文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吃。

        但是刚才梁廷栋说的也不错,和建奴联盟之后,就真的能挡住宣镇的兵锋吗?

        宣镇攻克雁门关也才不到一天的时间,虽然建奴的实力确实很强大,可是他们的人数太少,就算和建奴联盟,恐怕也挡不住宣镇啊。

        崇祯心中思来想去,始终拿不定主意。

        今天的这场朝会从早上一直开到了中午,崇祯也想了半天,可还是下不了决心。

        “退朝吧,此事明天再议!”崇祯有些无奈的冲着堂下的百官挥挥手,就要起身离开。

        就在这时,一个红袍官员从外面走了进来。

        这个红袍官员就是之前领兵去处理宁完我被揍的官员,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杨嗣昌。

        在历史上这个时候,杨嗣昌被崇祯封为了三边总督,总督剿匪之事。

        可是这个时代,流贼灭亡的太过迅速,再加上赵文的起兵,崇祯重用孙传庭,所以杨嗣昌就没有被崇祯任命为三边总督,而是接着当他的兵部右侍郎。

        兵部右侍郎可以说是兵部的二把手,今天他原本也参加了这场朝会。可是为了处理刚才发生的事情,所以崇祯就将他派了出去。

        杨嗣昌看了看喧闹无比的大殿,来到了崇祯前方。

        崇祯看着冲着自己行礼的杨嗣昌,停下了脚步,询问道:“事情办的怎么样了?有没有人员伤亡?”

        杨嗣昌阴沉着一张脸,解释道:“陛下,后金的队伍除过正使宁完我之外,其余护卫全都被百姓当街打死,甚至五城兵马司的士兵也参与其中。”

        杨嗣昌此言一出,整个大殿安静的都能听到呼吸声。

        崇祯停下了脚步,他看着杨嗣昌,有些呆滞的问道:“你,你,你说的可是真的?建奴的使臣队伍全都被百姓当街打死了?”

        杨嗣昌点点头,苦涩的道:“陛下,当年建奴兵围京城的时候,城外很多百姓被建奴击杀,而这些百姓和城中的百姓或多或少都沾亲带故的,所以对建奴非常的怨恨。

        城中的五城兵马司士兵在那次的京城保卫战中,伤亡也非常严重,再加上建奴当街拔刀,挑衅于他们,所以就被失控的百姓和五城兵马司士兵当街围殴致死。

        当臣领着兵马赶到时,街道上有五十多滩血肉,根本看不出来个人样,这些血肉就是建奴的尸体。幸亏正使宁完我躲在了马车下面,不然也难逃一劫。”

        杨嗣昌刚刚说完,梁廷栋就哈哈大笑了起来。“哈哈,痛快,痛快啊。没想到不可一世的建奴还有今天,杀的好,杀的好。”

        “满口胡言,外国使臣被当街打死,你让朝廷的颜面往哪放?长此以往,谁还信服朝廷?”温体仁瞪着哈哈大笑的梁廷栋,出声呵斥道。

        梁廷栋没有接话,反而看向崇祯,“陛下,城中百姓和士兵对建奴怨恨异常,他们对建奴有着血海深仇,要是朝廷真的和建奴联盟,恐怕会生出事端,引起民变。倘若这个时候宣镇攻破辽东,而此时的朝廷已经失信,宣镇又将城中百姓心中的那股怨气发泄了出来,到了那时,恐怕城中百姓会倒戈宣镇。”

        “一群愚民知道什么?到时候封锁联盟的消息,不就万事大吉了。”温体仁反驳道。

        一听这话,梁廷栋如同看傻子一样看向温体仁,冷笑连连,“呵呵,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你觉得你这个消息能隐瞒多久?要是万一哪天泄露了,被城中百姓知道了,你说愤怒的城中百姓会不会将你撕成碎片?”

        “圣人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件事情瞒着他们就行了,只要将宣镇赵文消灭干净,到时候就算他们知道了,又能怎么样?”温体仁反驳道。

        梁廷栋又嘶喊起来,“你知道什么?什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件事情断然不行,不能和建奴联盟。”

        看着再次争论起来的两人,崇祯长叹一口气,一脸无奈的道:“在退朝吧,此事再议!对了,杨爱卿,待会你来一趟御书房,朕要彻底的了解一下刚才的事情。”

        崇祯指了指杨嗣昌,随后在高起潜的陪同下走了下去。

        没多长时间,杨嗣昌就来到了御书房中。

        崇祯坐在御书房首位上,他看着走进来的杨嗣昌,面无表情。

        杨嗣昌快走两步,来到御书房中央,就要给崇祯行礼。

        崇祯摆摆手,“不用多礼!”

        杨嗣昌停了下来,随后恭恭敬敬的站在御书房中央,垂手听言。

        崇祯长出一口气,有些郁闷的说道:“刚才的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辽东来的那些人果真就只剩下正使一人了?”

        杨嗣昌道:“陛下,确实只剩下正使一人了,他的随从全都被当街围殴致死。幸亏他藏在了马车下面,不然的话也难逃一劫。”

        “唉,使臣被百姓当街殴打致死,这还是咱们大明头一遭,这要是传出去,那朝廷的脸面还往哪放啊。”崇祯一拍桌子,有些恼怒的道。

        “陛下,此事倒也好解决。虽然在刑部的大牢中找几个死刑犯拉出去,就说他们是这次事情的始作俑者,然后将他们当街斩杀,将这个正使糊弄过去就行了。而且这样做,还能表明了朝廷的立场,表明朝廷的对于使臣的重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