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1 / 2)

加入书签

“好”卫皇后笑着抚掌道,“菡君从此就姓顾,顾菡君,是我顾家的儿女。”

永乐长公主死了,方菡君也已经到了京城,又有破釜沉舟之心,事到如今,皇帝和太后再无任何顾虑了。

卫皇后迫不及待地把大太监余平叫进来,让他去问一下皇帝的意思,不过以她对皇帝的了解,她心里很笃定,皇帝肯定会同意的。

虽然卫皇后看着信心满满,但方菡君还是紧张极了,目光忍不住就朝门帘的方向看。

很快,大太监余平就笑容满面地回来了,转达了皇帝的意思“皇上说了,由他来替永乐长公主殿下写休书。”

方菡君“”

这一刻,方菡君对皇帝是彻底释怀了,秀丽的面庞上绽放出异常明亮的光芒,笑容璀璨,神采焕发。

她前半生的噩梦终于要结束了。

方菡君看向身旁的秦氿,伸手重重地拉住了她的手,无声地表达着她的感激。

如果不是秦氿提出,谁又能想到呢

方菡君定了定神,对着着秦氿福了福,“多谢堂舅母。”

秦氿“”

额顾泽之的辈份为什么就这么大呢

看着小外甥女纠结的小脸,卫皇后约莫也能猜出她在想什么,忍俊不禁。

殿内的气氛一松,仿佛陡然从寒冬提前进入暖春似的,众人言笑晏晏。

当天,皇帝就亲自代永乐长公主写下了休书,并正式公告朝堂永乐长公主休夫,其女改顾姓,封为安雅郡主,入玉牒,从此与方氏一族脱离关系。

这件事引得朝堂都随之一震,一片哗然。

谁都知道皇帝不喜方家,不喜东平伯,更不喜先帝为永乐长公主安排的这桩婚事。

可是这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先帝是永乐长公主的生父,又是君,他想把女儿嫁给谁,无论是永乐长公主,还是旁人,都无可厚非

立刻就有人向皇帝提出不妥,尤其是宗室的几个王爷更是觉得荒谬,还有御使言官也都一个个地跳了出来,表示反对,说本朝从来没有女子休夫的先例,而且,还把方家的子女带出来,改名换姓,这简直是太惊世骇俗了。

更有人义正言辞地表示长公主是皇室公主,当为天下女子的表率,岂能如此不贞不娴。

再说,长公主已经薨了,又何必再打搅死者的清静,永乐长公主休了夫,那就代表连她的棺椁也得从方家的祖坟中迁出来。

皇帝直接撂了这些折子。

于是,宗室的那些王妃们求都到了柳太后面前,把朝臣宗室的想法说了一通,都知道柳太后耳根子软,皇帝又孝顺,他们就请柳太后出面劝皇帝,结果,反而被柳太后狠狠骂了一顿。

“皇上代永乐休夫是哀家的意思”

“永乐入梦只求哀家这一件事,哀家为何不能成全她”

“你们既然觉得永乐不该休夫,正好,现在东平伯正室的位置犹虚,需要有人再嫁去豫州,谁要觉得永乐不该休夫,就做个表率,把自家的嫡女嫁去豫州,也好给东平伯续弦,全了先帝对东平伯的一番爱婿之心。”

涉及到自个儿的亲生女儿,这些个宗室王妃们全都无言以对,灰溜溜地出了宫。

皇帝听说后,也觉得柳太后的这个主意实在是妙,在朝堂上公开表示,他正想挑人嫁去豫州,谁若是觉得长公主休夫不妥,就是认为东平伯是良配,那就把嫡女送出来吧,嫁去豫州。

此言一出,连最闹腾的御使都变成了哑巴,谁敢应啊

谁都知道豫王和皇帝之间的仇怨不可化解,双方终是有一战的,届时,与豫州那边联姻的家族那就是两头不讨好,这哪里是结亲,是把一家子的脑袋往刀口上撞,自寻死路才对。

虽然他们都不知道永乐长公主在豫州过的什么日子,但是她才三十出头,那么年轻就死了,肯定有见不得人的阴私。

对于这些朝臣而言,动动嘴皮子可以,但要把自己的闺女送出去,把全家都搭上,那是绝对不行。

皇帝心下痛快,环视群臣问道“还有谁有意见”

众臣皆是齐声道“皇上圣明。”

皇帝板着一张脸退了朝,回去对着卫皇后,他又是一副笑脸,唏嘘道“这世人,没痛到自己身上,永远不知道别人有多痛。”

卫皇后得意洋洋地笑了,替外甥女讨赏道“皇上,小氿这个主意不错吧是不是该赏”

这个主意是秦氿出的,前日,休夫的事定下后,秦氿和方菡君随后就被柳太后叫去说话,秦氿就跟柳太后说起这些天多半有些卫道士要啰里八嗦地闹上一番,随口提了这个建议逗太后开心,太后还真照做了。

皇帝哈哈大笑“小氿是个聪明的孩子,切中了这些人的要害。朕得想想再给她些什么好东西添妆。”

卫皇后自是笑着替外甥女谢恩,夫妻俩有说有笑。

当天,驸马不忠不义,永乐长公主休夫,就以公文的形式公告全国。

除了派人将母女二人的两份休书送去豫州外,皇帝还派大太监周新去了豫王在京城的府邸,向顾熙、端柔郡主等人传达了旨意。

虽然是口谕,但是顾熙、端柔郡主等人也是需要跪着聆听的,周新还故意选了外仪门处传口谕,由着他们跪在又冷又硬的青石砖地面上。

听完口谕后,端柔郡主就在丫鬟的搀扶下站了起来,先发飙了“荒谬女子岂能休夫”

周新嘲讽地扯了下嘴角,阴阳怪气地说道“郡主这是不服不服也憋着吧。这里是京城,不是豫州。”

端柔郡主“”

顾熙不动声色地拉了下端柔郡主的袖子,她只能闭上嘴,紧紧地攥着手里的帕子,眸色阴沉。

周新又道“皇上还说了,命咱家护送三位回九趣园待着,好好孝敬太妃娘娘,别没事总到处乱跑,这大冬天的,总往湖里掉可不好”

周新意味深长地扫了唐逢春一眼。

唐逢春是一个字也不敢反驳,默默地垂首盯着绣着一对飞燕的鞋尖,那纤细的身躯在寒风中显得那么单薄,那么娇弱。

没用真是没用端柔郡主憋着一口气,只能迁怒地瞪着唐逢春,双目似在喷火。

他们豫王府的脸在这京城里都快丢光了

唐逢春微咬下唇,头垂得更低了。

当天,他们三人就被禁军送到了行宫九趣园里,并着令不得外出半步。

冬月十一日,皇帝一行人就离京,前往南苑猎场冬猎,六皇子留在京中监国。

这次,秦氿没有跟去,她和顾泽之的婚期快到了,她要留在京城待嫁。

皇帝一行人走后,京城里一片风平浪静。

皇帝不在,自然也不用开早朝,对于群臣而言,他们也就不必日日鸡鸣而起了,说句实话,众人都是如释重负,享受着这一年到头都难得的悠闲日子。

二皇子顾璟虽然被皇帝带去冬猎了,但是,他和唐逢春的婚事还在有条不紊地筹办着。

因为皇帝的不上心,礼部和宗人府也不上心了,光是送去给唐逢春的小定礼什么的,都明显能看得出来。

本来应该有宗令礼亲王的王妃来送小定礼的,可是,冬月二十一日上午,来的却是礼亲王世子妃,由礼部右侍郎陪同。

四盒小定礼,一盒赤金首饰,一盒翠玉宝石,一盒衣衫鞋帽,最后一盒绸缎织锦,再加上作为贽礼的木雁,不多不少,恰恰好。

下小定的仪程走得极为简单,甚至连多几句寒暄都懒得说,从人来到人走,不过短短半个时辰。

唐逢春从头到尾都是一脸平静,礼数得体地送走了礼亲王世子妃与礼部等人。

端柔郡主却是面黑如锅底,新仇旧怨一起上,从周新那阉人到这些个见风使舵的宗室,全都为了讨好皇帝来踩自己的脸。

这一次,她忍到了人走才发作,因为这桩婚事势在必行。

“宗人府简直欺人太甚”

端柔郡主把茶盅重重地往方几上一放,娇声斥道。

宗人府居然派了个世子妃来替二皇子下定,这到底是在怠慢谁啊

空气一凝,厅里服侍的下人们皆是低下头去。

唐逢春看着那四盒小定礼,眸光微闪,道“表姐,皇上对这桩婚事显然非常不满”

“不满又怎么样”端柔郡主不屑地撇了下嘴,“不满就用这种不入流的方式给我们下脸子,却又不敢拒了这门婚事,皇上也不过如此。”

“就像父王说的,性情软弱,优柔寡断,无所作为,也难怪成不了大事”

这大祁的江山要是在父王手里,又岂会像现在这般内忧外患,连年征战,甚至于皇帝想立个太子还要看臣子的脸色可笑,真真可笑

唐逢春“”

唐逢春却是不赞同端柔郡主的看法。

在她看,皇帝之所以认了她与顾璟的这门婚事,也有极大的可能性是皇帝厌极了顾璟,觉得顾璟要犯蠢,没必要拦着。

豫王的这步棋怕是走错了。

“表姐,您可有去信给姑父,我总觉得”唐逢春委婉地提醒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