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第 53 章(1 / 1)

加入书签

蔡枫溪连着几天见到李憬,都发现这位主子对他根本没有一点好脸色,他这个伴读本来就不是李憬定的,而是曾祖母亲自入宫求来的,所以对着李憬,蔡枫溪多少有些底气不足。

尤其是蔡家日渐败落,蔡枫溪既不像阳宁侯世子陆聚那样,有强大的家世支撑,如今的阳宁侯,兼着辽东总兵,独掌辽江三十万大军,就凭这个,陆聚再傲一些,朝里也无人敢攘其缨!

也不像镇国将军之子李诒悰那样是皇亲,虽然天家从上几代起,这子嗣上头,真是哪家也不乐观,这镇国将军跟直系皇族都快出了五服了,却也被承嘉帝接到身边,不外乎李家人丁太过单薄这一个原因了。

另一个伴读,则是定国公府嫡孙赵简,定国公府是从太/祖起,就封的世袭罔替铁帽子国公,只要不谋逆,人家就能在大夏朝屹立不倒。

只有自己,号称跟李憬是表兄弟,但这一表三千里,他这都表了好几表了,加上家里又不像赵家那么豪富,可以成天弄些新鲜玩意来讨好太子。

他这个伴读当的可是如履薄冰。

思来想去之下,他最后还是求到了陆聚面前,四个伴读里,陆聚人虽然傲一些,好在从不花言巧语糊弄人,问他,他最多不告诉自己,却绝不会拿假话骗自己,也不会给自己使绊子。

陆聚看着给自己斟酒的蔡枫溪,心下不屑,尤其是蔡家居然拿满城闺秀去向太子献媚,这一点是他最不能忍的,他一推酒杯,“我今天答应了母亲回去吃饭,蔡兄的美意是不能领了,你要说什么,直接说就是了。”

虽然知道陆聚的为人,但这么直接的话扔过来,蔡枫溪还是有些尴尬,“那个,原本是想向东阳贤弟请教学问的,”蔡枫溪苦笑一下,“你也知道的,咱们几个里头,我的学问是最不济的,偏今天田先生讲《易》,我这会儿还云里雾里的。”

那是因为你心思根本不在读头上头,陆聚懒得跟他理论这个,拿起酒杯一口干了,“枫溪兄也知道,我们陆家以武立身,先生们教的听听就行了,会不会的,反正他们教的是太子,并不是咱们这些臣子。”

说完冲蔡

枫溪一抱拳,就想告辞。

正经事还没有说呢,蔡枫溪哪会放陆聚走、“不是不是,东阳贤弟宽坐,愚兄还有话未说。”

知道不能跟陆聚这样的人虚与委蛇,蔡枫溪干脆有话直说,他把这几天李憬对他的态度备细跟陆聚讲了,“愚兄实在是不知道到底哪里做错了,还请贤弟指点一二。”

原来是因为这个,陆聚一笑,“我也是这么一猜,听说前些日子宫里召了通议大夫周大人的家眷晋见,陈大姑娘认出了周姑娘是贵府的亲戚,当场叙起旧来,”

陆聚看着蔡枫溪越来越青的脸,心里一哂,蔡家出过皇后是没错,但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啊,如今这宫里被陈皇后跟林贤妃分而治之,蔡家人哪还能伸得进手?

若不是陈皇后有意把坤宁殿的情景叫人知道,只怕连他也打听不到,“听闻明太太上禀娘娘,贵府老太君觉得周姑娘讨人喜欢,特意派人接入府上相伴的,”

“而周家,并不敢推辞,”陆聚说的意味深长,“后来娘娘申斥了明太太,说她如今身份不同了,周姑娘也是官宦人家的女儿,万不可再有此事!”

这,若不是顾忌着陆聚的感受,蔡枫溪几乎要拍案而起了,“这算怎么说的?明明是那个周家,几次三番投贴子拜见,老祖宗不过赞了那些周青华两句,明太太就硬要女儿认我母亲为干娘,被我母亲给拒了,后来又认在我三婶儿膝下,明太太又要留她在我三婶身边尽孝,怎么现在反咬一口了?”

陆聚听得目瞪口呆,还有这样的操作?周家再不济,也是皇商,不管太子当时认没有认周娘娘,周家都是太子的血亲,为了太子的脸面,也不能把事情做的如此下作,“据我所知,咳,你三叔是庶出?”

“我外祖虽然没多少本事,但也是当过陇西总兵官的,我二婶儿说起来跟贵府还沾着亲,出自直隶蒋家,”陆聚有一个姑母,就是嫁到了直隶蒋家,蔡枫溪已经气的双目通红了,叫明太太这么一告,蔡家成什么人家了?

“呸,我们府上庶出的愿意认她,也是抬举她了!”怪不得太子这几天都不耐烦理他,敢情在太子眼里,蔡家仗势欺人强推周氏女入府?

陆聚忙抬

手打断蔡枫溪的牢骚,“有道是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德妃娘娘正式被追封,周伯仁也封了通议大夫,我看将来只怕前程会更好,你们两家提前认了亲,也是一桩好事,”陆聚好笑地看着义愤填膺的蔡枫溪,不知道他有什么可委屈的,蔡家愿意认下周家这门亲,自然是有利可图的,现在被反咬也怨不得别人。

知道了事情的原由,蔡枫溪也没心情再坐下去了,陆聚说要走,蔡枫溪干脆叫小厮会了账,陪着陆聚一同出了酒楼,看着陆聚上马走了,自己也翻身上马,往侯府疾驰而去。

……

蔡太老夫人跟蔡宣怀都没有想到,他们帮来帮去,居然帮了一头白眼狼,但就如陆聚所说,周家未来的前程只怕不止是个通议大夫,得罪了周家,对蔡家并没有什么好处。

但如果为了不得罪周家,忍下这口气,只怕蔡家现在就招了皇上跟太子的忌!

左思右想之下,蔡太老夫人还是让蔡宣怀替她递了牌子,求见陈皇后,皇上还健旺着呢,陈娘娘边四十都没有,得罪这两位,实在犯不着!

……

陈皇后听了蔡太老夫人小心翼翼的陈情,哂然道,“老祖宗您真是太小心了,这算不得什么大事,您府上三奶奶收周姑娘做干女儿的时候,德妃还没有被追封嘛!这世上啊,锦上添花总比雪中送炭要容易的多,您那会儿,只怕也是心疼太子,才想着拉周家一把,说起来,是本宫疏忽了,竟叫德妃妹妹的亲人失了着落,还得劳老祖宗替本宫操心。”

陈皇后说话的时候,蔡太老夫人一直紧紧盯着她的神色,见她不像做假,高悬的心一下落定了,“娘娘太自谦了,谁知道当年您跟德妃娘娘就如亲姐妹一般,不然她也不会把太子托付给您了,至于周家,”

蔡太老夫人深深的叹了口气,“臣妾说句托大的话,咱们皇上啊,最重出身,周家偏偏,”

她摇了摇头,一脸无奈,“臣妾也知道您的为难,但想来是太子年纪大了,周家老大这几年都留在京里,四处奔走的,臣妾看着忒不像了,才接了他的拜贴,周家姑娘要认到枫溪他娘膝下,臣妾想着不怎么合适,又挨不过明氏求恳,就让她家姑娘拜了我

那个老三孙媳当干娘,”

“至于将人留在府里,那丫头的模样您也见着了,生的跟周娘娘一模一样的,这样的绝色,搁在小门小户里简直就是招灾呢,而且那丫头规矩上也得再请人教一教,”蔡太老夫人如同嚼了枚苦橄榄一般,无奈的叹道,“臣妾便舍了这张老脸,将人给留下了。”

说到这儿,蔡太老夫人眼眶一红,忙拿出帕子抹了抹干涩的眼角,“却没想到累的明太太跟周姑娘被娘娘训戒了,臣妾这心里实在是不安,便想着过来解释解释,娘娘,千错万错都是老婆子的错,您莫要误会了周大人跟明太太!”

蔡太老夫人说着,颤微微地站起身,就要给陈皇后跪下请罪。

蔡太老夫人是承嘉帝的亲外祖母,陈皇后如何会叫她跪下去,忙两手将人托住了,亲自扶她坐好了,“老祖宗您这是做什么?这事儿是您对晚辈的一番好意,本宫跟皇上再糊涂,也不会误会了您的苦心!”

见蔡太老夫人收住了泪,陈皇后亲自捧了盏茶过去,“别说您看见周姑娘心疼了,就是本宫,看见她,也是一阵儿心酸,她长的真的是太像德妃妹妹了,不怕您笑话,那天明太太出宫之后,本宫跑到宜春馆里坐了大半天,直问周妹妹,是不是特意送了个人,来陪本宫的?”

这话听着意思就深了,蔡太老夫人疑惑的看着陈皇后,“娘娘,您的意思是?”这是要接周青华入宫服侍皇帝呢,还是留给太子?

陈皇后拉了蔡太老夫人的手,推心置腹道,“本宫倒是也问过皇上跟太子的意思,可这两个人,都说周姑娘太小了,以后再说,”

陈皇后一摊手,“太子还说,若是本宫喜欢周家姑娘,当个女儿养养解个闷儿也就是了,老祖宗,您说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当女儿养解个闷?这算什么话?到底是纳还是不纳?还是顾忌陈皇后的想法,毕竟陈素可是她的亲侄女儿,蔡太老夫人迅速有了决断,不管怎么说,她今天进宫,是把周家给得罪狠了,与其周家得势之后再来寻蔡家的晦气,不如直接将这苗头给掐了。

如今太子跟皇后娘娘感情越来越好,只要娘娘不倒,陈素这个太子妃的位置且得坐几年呢!

蔡家这一辈儿合适的女儿,年纪还小,他们可以慢慢等。

作者有话要说:努力存稿,下月参加日万活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