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回京(2 / 2)

加入书签

前来欢迎使团的队伍极其浩大。

让凌逸等人有些没想到的是,老国君……竟然亲自来了!

看得出,老国君的身体已经很差了,走路都显得有些费劲。

应该就是靠着上好的丹药维持着,换做一般的普通人,估计早就不行了。

国君亲自迎接,可谓极尽殊荣。

每一个使团成员脸上都洋溢出灿烂的笑容。

而此时此刻,前段时间的狼狈归来画面依然深深映在每个人脑海中。

两相对比,只因为这位年轻的东海王。

没有他,何来今天的荣耀?

老国君见到凌逸,态度无比热情,而且一点都不官方,走上前,拉起凌逸的手,连连称赞。

说真的,凌逸有点嫌弃,如果老国君拉他手时间再长一点,可能就会忍不住露出嫌弃的表情来。

好在老国君终于在临界点时松开了,凌逸松了口气。

除了罗雪,剩下凌逸身边这群人大家都不认识,不过不认识没关系,反正只要是凌逸身边的人,就一定是没问题的。

而且很多人都忍不住偷瞄第五芊芊和胡小仙那群人,然后一个个都是一副“懂了”的样子。

这位打破大秦多年规则的年轻东海王,果然是年少风流!

身边莺莺燕燕,居然全是美女!

真是太……叫人羡慕了!

凌逸一群人,和使团一起,被浩荡车队,一路迎接回皇家园林。

一会将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欢迎晚宴。

到地方之后,老国君身边护卫,凌逸的老熟人王庭简过来,说老国君想单独见见他。

凌逸跟忙着和家里人保平安的罗雪打了个招呼之后,让胡小仙照顾点第五芊芊,就跟着王庭简来到老国君休息的地方。

一进屋,老国君像个平常老人一样,招呼着凌逸坐下,让人给凌逸把准备好的茶水送上来。

然后看着凌逸说道:“孩子,别怪我将东海的担子交到你身上。”

凌逸没想到他会上来就说这个,露出一丝微笑:“异姓封王,大秦除开国年间,几乎未曾有过此举,凌逸何德何能,不但被封王,还是世袭罔替……我已跟秦昊说过,回头东海城稳定之日,便是我离去之时,到时候,我会将东海城完全交还给大秦,那是秦人的东海城,不是我凌逸的。”

老国君有些感慨的注视着凌逸,道:“你可知,那片土地,那座城,以及大秦给你的政策之下,对你意味着什么?”

凌逸点点头:“国中之国,以及无尽的财富。”

“说放就放?”老国君看着凌逸。

凌逸再次点头。

呼!

老国君长出一口气,道:“那你可知,做出这番决定的时候,有多少人反对?”

凌逸笑了笑:“听秦昊说过。”

老国君道:“很难!若非朕还有余威,若非孙清波那些人已经垮台,这项决议,根本没机会通过。”

“但你却如此轻易的给放弃了,说真的,很出乎朕的预料。”

老国君一双老眼看着凌逸:“修行这条路,其实自古有之,即便在世界封印的那些年月中,朕的祖先当中,也有修为小成的修士。”

“可这条路,要比你在红尘中实现荣华富贵,难千百倍!”

妖女在凌逸脑子里冷笑道:“他懂个屁,修行一点都不难!”

凌逸:“……”

姐姐,你倒是应该说一句:何不食肉糜?

老国君道:“你看,咱们大秦,把民间和宫廷所有的顶级修行者全部加在一起,入道境的修士,怕是都不超过五十人!”

“入道之上,那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一种领域。”

“即便入道,寿元也终究有限。”

“所以,朕敢说,这世间修行之人,十之八九,求的还是名利二字。”

对老国君这种观点,凌逸倒是很难反驳。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本就是无数人的终极追求。

其实如果那天他没跟义父进入老黑山,没有遇到陆青鸣,更没有遇见妖女……那么他的人生轨迹,也多半是这样。

即便他留校宗武做个老师,但归根结底,还不是一个道理?

当然,可以用更好听一些的语言去形容,比如:源源不断为大秦培养人才;实现自身人生目标和价值。

但从根本上来说,无论那种说法,都终究难逃“货与帝王家”。

老国君看着凌逸道:“所以朕对你的选择,很不理解。”

妖女冷笑道:“说到底,就是他不相信一个人会无欲无求,他害怕你嘴上是这么说的,但终究有一天,会像陆青鸣那样,取秦而代之!”

凌逸看着老国君,很认真的说道:“我与秦昊,是同学,是朋友,也是兄弟。”

妖女的猜测他是认同的,但他并不想给老国君解释太多,诸如什么长生跟富贵比起来选哪个这种话题,因为他也不敢保证自己走修行路就一定能长生了。

若能长生,妖女又是怎么落到今天这般田地的?

但他对这人间权势富贵,的确没有那种过度的奢求。

所以他也只能这么回答老国君。

老国君听了凌逸的话,沉默了一会儿,道:“朕老了,身体也很差,如今东海城归来,算是了却朕心中最大一桩心愿。也是时候颐养天年,享受一下生活了。秦昊会成为秦国新君,希望你这个做兄长的,能一直扶持他帮助他。”

凌逸点点头:“这是自然。”

老国君想了想,道:“朕的子嗣不少,但跟朕亲厚者却不多。尤其那些女儿,多半离朕远远的……听说你有个妹妹。朕跟老沈也是如你跟秦昊一般的兄弟,如今老沈不在了,朕身边也少个能说话的孩子,朕,想收她为义女,不知你……意下如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