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第四十九章(1 / 2)

加入书签

这几天,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着同一件事情。

内阁首辅杨鼎臣被昭远帝罢免,关进了大理寺的天牢里,听候发落。

茶馆里,秀才们绘声绘色地谈论着这件事情。

“朝廷里那些酒囊饭袋是怎么想的,竟然状告杨鼎臣专权跋扈蒙蔽圣听读书人里哪个人不知道杨鼎臣是好官,他们以为把杨鼎臣扯下来,这首辅的位子就轮得到他们来坐吗”

“我听人说,这次弹劾是次辅严佺授意那几个言官做的”

“严佺这个只会献媚邀宠的狗官朝廷里就没人给杨鼎臣鸣不平吗”

“鸣了,可是有什么用全都被陛下杖责了二十大板,拖回去养伤,连朝都上不了”

“严狗仗势欺人,擅宠害政,真以为内阁是他家开的不成吗”

“若我为官,一定要灭了严狗恶贼,为杨老祭天”

白裳裳听到这话,放下了手中的茶盏。

她的心中颇有些无语。

这些秀才言语无忌,行事冲动,妄议朝政,若是在朝为官,指不定是谁为谁祭天呢

折梅看到白裳裳放下了手里的茶盏,便问道“小姐,我们不继续喝茶了吗”

白裳裳头上戴着帏帽,美艳绝伦的容颜被轻薄的软纱遮住,只露出来葱白的纤纤玉指端着茶盏,低头品茗。她们坐在茶馆二楼的雅间里,听了半天这些书生秀才们的高谈阔论,全是些老生常谈陈词滥调,没有半句惊人之语,听得白裳裳的耳朵都有些起茧来。

这些书生们也就只敢在茶馆里大放厥词,真站到了严佺的面前,指不定话都不敢多说一句。

“不喝了,我们去街市上逛逛吧。”

折梅道“是,小姐。”

景砚三天后就要离开临安城出发去幽州了,这几天,白裳裳带着景砚和小桂吃遍临安城大大小小的酒楼茶馆,将所有的美味佳肴珍馐美馔都给景砚尝了一个遍。

尤其是甜食。

没有最甜,只有更甜。

一定要甜翻了景砚,白裳裳才肯作罢。

白裳裳让折梅付了茶钱,戴着帏帽从茶坊二楼下来,转过头对景砚兴致勃勃地说道“我们今天去吃云客来的糖焖莲子吧,上次吃过一次,我觉

得特别甜,你一定会很喜欢。”

景砚闻言,立刻面无表情地说道“我要吃阳春面。”

白裳裳满脸地嫌弃“阳春面有什么好吃的,清汤寡水味道那么淡”

半柱香后,白裳裳吃完一大碗阳春面,泪流满面地说道“这家阳春面怎么这么好吃”

这几天白裳裳一直都在吃浓油赤酱的大鱼大肉,如此清淡爽口的阳春面正好解了她的油腻。

面摊老板听到白裳裳这句话,笑容可掬地说道“小姐若是喜欢,可以经常来光临小店,您别看小店看着寒碜,但其实小店已经是一家经营二十多年的老店了,做的都是熟客的生意”

这家阳春面面摊就在茶馆附近,人来人往,价格公道,生意非常好。

景砚是这里的熟客,经常来这里吃面,面摊老板都知道他的名字,给的份量也比一般的顾客多。

白裳裳听到面摊老板的话,笑着说道“味道这么好,我一定会经常来光顾的。老板,再来一碗阳春面,这次面少放一点,我担心我吃不完两碗会很浪费,只想尝尝味道”

景砚抬起深黑的眼眸看了白裳裳一眼。

他原本以为白裳裳过惯钟鼓馔玉华服美食的生活,会瞧不起这廉价的面汤,却不曾想白裳裳竟然会屈尊降贵答应他来这小面摊吃面,还吃了不止一碗的阳春面。

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景砚低声说道“老板,我也再来一碗。”

面摊老板笑容满面地说道“好嘞,二位稍等,面马上就来。”

不多时,又有新的客人过来吃面。

“老板,一碗阳春面。”

面摊老板跟这里的客人都很熟,他笑着过去打招呼“孟大人,还是汤多面少多放青菜吗”

孟沉舟坐了下来,拎起了茶壶给自己沏了一杯茶“是,还是老样子。”

面摊老板道“好嘞,您稍等,面马上就来。”

片刻后,面摊老板将煮好的阳春面捞起,过水之后,撒上了绿色的葱花,将两碗热气腾腾的阳春面送到白裳裳的桌子上,又端了一碗送到她身后客人的桌子上。

白裳裳端起面碗埋头吃面,无意间听到身后传来面摊老板和那位客人之间的对话。

“孟大人,小人看

您今日愁眉不展,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孟沉舟沉闷道“说了你也帮不了什么忙,何必多费口舌”

面摊老板笑着说道“虽然小人帮不了忙,但您说出来,总比憋在心里强。”

孟沉舟沉默了半晌,才说道“我的老师被人陷害关进了天牢里,为他求情的师兄弟们全都受到了责罚,而我最敬佩的师兄,不仅不去救老师,还要将他的亲生女儿嫁给老师仇人的儿子”

面摊老板一愣,惊讶道“你这师兄怎能做出如此欺师灭祖之事”

白裳裳将身后二人的对话听到了耳朵里,拿筷子夹面的手一顿。

将女儿嫁给老师仇人的儿子

这情节,她怎么觉得这么熟悉呢

孟大人

该不会是小说里那个投死谏的孟沉舟孟大人吧

皓雪满庭纷里,内阁首辅杨鼎臣入狱之后,其学生纷纷上书给杨鼎臣求情。

昭远帝不厌其烦,将这些喋喋不休的臣子们拖到殿外杖责二十,并当庭痛斥,称若是再敢有人给杨鼎臣求情,直接杖毙,后世子孙不可入朝为官,永不录用。

孟沉舟是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正四品,是杨鼎臣的学生之一。

白裳裳之所以记得孟沉舟的名字,是因为他的名字委实是让人记忆深刻。

“破釜沉舟”虽然是好寓意,但单就“沉舟”二字而言,白裳裳怎么听都觉得有些不吉利,所以尽管孟沉舟这个角色是个没出现几次的炮灰,白裳裳却始终记得小说里有这么个人。

以及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

皓雪满庭纷小说里

杨鼎臣入狱之后,孟沉舟一直都在为其忙前忙后,想要将杨鼎臣从大理寺里救出来。

孟沉舟的那些同学们因为昭远帝的当庭痛斥,全都偃旗息鼓,明哲保身,不肯继续再为杨鼎臣求情。偏偏这个时候,孟沉舟得知,杨鼎臣的学生之一,他的师兄陈溥,不仅不去救杨鼎臣,反而要将自己的亲生女儿陈慈嫁给严佺的儿子严贤,孟沉舟气得冲到陈溥家将他大骂了一顿。

翌日朝会上,孟沉舟当庭弹劾严佺,痛斥严佺结党营私残害忠良诸般恶迹,顺道把他的师兄陈溥也给骂了个狗血淋头,称陈溥欺师

灭祖忘恩负义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最孟沉舟后痛骂昭远帝,称昭远帝昏聩无能是非不分。昭远帝哪里容得了孟沉舟如此放肆,大怒之下要将孟沉舟杖毙。

孟沉舟却漠然地说道“不必劳烦陛下了。”

文武百官,满座皆惊。

孟沉舟扔掉了手中的笏板,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一头撞死在红底金漆的盘龙柱上。

头破血流,鲜血四溅。

孟沉舟双眸紧闭,当庭咽了气。

常言道,文死谏,武死战。虽然历朝史书上有不少的文臣投过死谏,但在齐国的历史上,这还是头一个,所以白裳裳对这个炮灰印象很是深刻。

孟沉舟人如其名,破釜沉舟。

但孟沉舟却并没有赢得破釜沉舟般的胜利。

他死后,他的老师杨鼎臣仍旧被昭远帝关在刑部天牢里,而严佺仍旧是位高权重,独揽大权。

他的死亡,并没有改变任何事情。

孟沉舟是皓雪满庭纷里的一位炮灰,一共出场没几次,迅速就以死亡结局。

他的存在,只是为了彰显当时朝堂的黑暗,严佺的歹毒,昭远帝的昏庸

为后来靖王推翻朝堂而埋下伏笔。

白裳裳却觉得孟沉舟死得十分可惜。

她佩服孟沉舟以死劝谏的勇气,但却不想让他这么做。

白裳裳放下手中的筷子,望向正在喝茶的小桂,道“小桂,你还记得那日,风吹灭了灯盏,我们见到萤火虫的时候,我在长廊上对你说了什么话吗”

她特意提高了自己的音量,声音足以令身后的孟沉舟听到。

小桂闻言,放下了手中的茶盏,正色道“小桂记得。”

白裳裳问她“当时,我说了什么”

小桂捏紧了手里的茶盏,秀丽的小脸上坚毅而平静“小姐说,腐草萤光,难撼暮夜。只凭我们这点微光,不足以撼动黑夜,小姐要我变得强大之后,亲自去讨回自己的公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