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林斐虞月3江言恒,我不恨你了(1 / 2)
林斐虞月
第十章
江言恒知道虞锦可能还活着,是在几月前南边的一家客栈,那掌柜的说,“你这画像上的人,我倒是见过,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你所说的人,那姑娘已经嫁了人,连孩子都有了,她那夫君似是生了病,听说要去大辽寻医。”
江言恒不确定那人是不是虞锦,却是他寻了五六年来,头一回听到有人认出画像上的人来,江言恒几乎未去多想,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辽国。
来辽国后,江言恒寻的并不太顺利。
此时看着跟前的虞锦,没有人能理解江言恒是什么样的感受,在看到那张让他忏悔了无数个日夜的脸后,江言恒的内心如劫后余生般的开始复苏,伴随着一身的解脱,然还未来得及上前相认,甚至来不及去拥抱她去感受那一份失而复得,同她说一声,“抱歉,我错了,锦儿,我们从新开始吧。”便被跟前的一幕,重新打入了地狱。
江言恒问她的那一声,实则很矛盾,希望林斐怀里的那人是她,又害怕是她,江言恒看着虞锦回过了头,泪痕布了一脸,那眸子里划过的一丝讶异,给了江言恒肯定,却又立马将他推入了深渊,心口突地如刀子割过,江言恒还欲再从其中瞧出一些其他的情绪来,那双眸子却是平淡了下来,仅此而已。
江言恒的呼吸变轻。
她是虞锦,却不是江言恒所熟悉的锦虞。
相隔四五年,再见到江言恒时,虞锦并没有刻意去隐藏,而是那内心当真没有了任何波澜,或许是这几年的时光早就将她心头的那抹伤痕抹平,就连最初的那份恨意都一并抹了去,又或许是此时的她,根本无暇顾得了其他,包括江言恒。
“我就在这。”三人那般立了一阵,林斐最先开口,轻轻地拍了拍虞锦的肩膀,将她脸上的泪痕抹去,鼓励地看着她。
若是之前,虞锦或许不会同江言恒相认,在江南的那一回,虞锦便选择了不见,虞锦还曾害怕林斐将她交到江言恒的手上,但到了此时,虞锦却没有半点多余的心思再花在别的事情上。
虞锦走了出去,同江言恒在那院落里相对而立。
良久,江言恒的脚步慢慢地往前,朝着虞锦走去,没有了林斐在跟前,江言恒心头似乎轻了许多,至少梗在他喉咙头的那口气终是喘了过来。
“我找了你很久。”江言恒低哑地说出这话,眸子已经变红,四五年来,日夜的奔波和折磨,对于江言恒来说,此时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拥抱,只有将那个人紧紧地拥入怀里,才能让他那颗备受煎熬的心慢慢地平复下来。
可跟前的虞锦,并没有给江言恒这个机会。
江言恒想着,就算是虞锦此时骂他,如刚与他成亲后的那段日子一般,言语相刺,他都会不顾一切上前,将他紧紧地搂进怀里,对她说一声,“骂吧,只要你回来了什么都好。”可虞锦看着他,却是平淡地说道,“江言恒,我不恨你了。”
同虞锦相爱了十余年的岁月,而在虞锦死后,江言恒在去寻找她的路上,记得最清的却是虞锦同他成亲的那一个月的日子,那才是真正的虞锦,一个因爱生恨的女人。
要想恨一个人,有爱才能恨。
江言恒做好了同虞锦解释认错的准备,也做好了承受虞锦的言语相刺,虞锦却不愿意去恨他了。
江言恒立在那,脸上的神色几乎撑不住了,那一刻江言恒什么都没想,只想用尽一切办法,去抓住他和虞锦之间的最后一根稻草,江言恒看着虞锦说道,“锦儿,我将她的牌位移出来了,你同我回去,成吗。”
江言恒以为罗素是横在他和虞锦之间的一根刺,也是让虞锦恨他的原因,是以,在离开江府时也一并将罗姑娘的牌位从江家的移了出来,送到了辽国罗素的妹妹罗芸手上。在这一场三人的纠缠之中,到了最后了,江言恒才明白了自己终究只是一个俗人,才想着要自私一回,舍了那恩情,去挽回自己的所爱,可却忘记了,他的虞锦早就死了。
他所醒悟的一切,都是虞锦用她的“死”来唤醒了他,那等他醒悟了过来,也就再也没有了那个人,他又能到何处去忏悔,倘若虞锦没有跳江,而是选择了同他一辈子勉强地过下去,就算是活到了白头,江言恒或许也不会想到对虞锦说出那声,“我错了。”,也不会想到将罗素的牌位移出江府。
如同一个死循坏,要么虞锦死,要么他一辈子都会念着罗素的恩情。
终是两难全。
然这些都是江言恒的以为,虞锦想要的,从始至终江言恒都没能明白过来,她在乎的根本就不是罗素,不过,如今这些都不重要了,虞锦只释然地对他说道,“江言恒,我们已经结束了。”
江言恒几乎没去想,立马给了否定,低吼一声,“你活着,就不会结束,你仍是我明媒正娶的夫人。”江言恒的眸子里隐藏着慌乱,周身的力气如同被抽了个光,终是低哑地说道,“锦儿,我悔了。”他不该舍弃了她。
虞锦抬眸看着他,也说道,“我也悔了,我不该去恨你。”
若是她知道这个世上还有林斐,那她当初在江言恒给她选择的时候,她不会再怀一丝希望,亦不会选择去报复他,她从来不为自己的死而悔,只悔,为何没有早一点遇上林斐。
四目相视,那里头的光芒,时过境迁,早也不如当初,天边的一处夕阳照射进来,光线落在两人身上,两个彼此熟悉相恋了十余年的人,两小无猜的青梅竹马,分明就在眼前了,却再也没有了办法拥抱在一起。
此时,江言恒才知,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亦不是生与死,而是那个人就站在你面前,你却再也无法触及到她。
沉默的那半晌,漫长又短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