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番外四(1 / 2)

加入书签

贺茗扬一直都知道,强者所要肩负的责任比别人都沉重得多。

从小,别人在过愉快童年的时候,她在上各种各样枯燥无味的课;别人的父母会坚持每天陪伴孩子,但贺茗扬对父母的印象相当模糊;一年一度的生日上,父母总算会回来,但她就像布娃娃一样,被要求换上华丽的礼服,然后穿梭在陌生的人群中,听取那些虚情假意的话语。

贺茗扬也曾经非常疑惑,为什么她的人生和从书上阅读到的不一样,但当她试图提出这个问题时,所有人都会告诉她:“这是你的责任。”

光明的另一面是黑暗,就像贺茗扬所认知的人生在别人口中也有截然相反的一面:从小就生在精英家庭,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会教授她各种各样的课程;父母忙于工作,疏于陪伴,但作为补偿,她所有能用钱解决的需求都会被满足;至于生日宴上的交际,除了真正的富豪家庭以外,还有什么孩子能从小就培养这么广阔的关系网?

所有人都说,贺茗扬是幸运的,她投胎投得好,到了一个如此完美的家庭里,总有一天,她会感激这样的生活。

于是贺茗扬也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没有参照物的原因,她对于不幸甚至没有什么深切的感知——除了会从媒体上看到的,快要饿死的非洲小孩。

一个不知道不幸是什么的人,当然不会判断自己是幸运抑或不幸,只是低下头,默然接受了那些沉重的荣誉。

至于那些可能会给人带来不适,远不该加在几岁孩子身上的重担,都在这荣誉面前被弱化了,孤独无关紧要,因为强者本就该是孤独的。

抱着这样的心理,贺茗扬枯燥无味地成长了起来。她在某些方面的知识远超常人,堪比专家,而在某些方面,又和小孩子没什么区别,甚至还不如普通的孩子。

这一点到了她不得不去上学的时候,就特别突出。

能让贺茗扬去入学的,自然是贵族学校,而有钱家庭的孩子们,往往最擅长趋炎附势。贺茗扬一进去就自带着光环,不少人都围到她的身边,试图讨好她,获取一些利益。

贺茗扬完

全没有对她们做出回应,只是保持着沉默,她的态度那么冷淡,脸上写着“你们不配”,于是那些人讨了个没趣,慢慢就不来了。

小孩子的世界里只有黑白两色,在她们看来,不善待自己的,必然是恶。很快,校园里流传起了关于贺茗扬的流言,说她傲慢,说她在背地里欺负人。

对这些流言,贺茗扬也没有做出什么反应。

其实贺茗扬并不是傲慢,只是不知道怎么回应她们,她对感情的认知太模糊,从小所受的教育里,人只分为两类:可利用和不可利用。

这种冷冰冰的划分里,没有感情存在的余地。

她交不到朋友,幸运的是,她也并不觉得朋友是她必须要有的。

就这样,背负着很多秘密的贺茗扬升入了高中。

在高中里,她遭受了比从前更多的恶意。

升到高中的学生们知道了很多事情,对自己的行为已经有了初步的意识,但她们仍然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些什么,而是打着正义的旗帜,继续理直气壮地贯彻自己的“恶”。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贺茗扬一直坚持与他人互不干扰的策略很快就破碎了。

分班后,班上很快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小团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属,而独来独往的贺茗扬,迅速在这其中显得违和了。

一开始,气焰最盛那个小团体中的领导者还试图来拉拢她,说了一些无比好听的话,但贺茗扬抬起头,看向她的眼睛的时候,那个人突然感到了一丝畏惧。

贺茗扬从她眼中看到了贪婪和算计,她从贺茗扬眼中看到了……什么也没有。

贺茗扬只是对着她的方向,眼睛里根本没有她,就像不屑于把她纳入注意中。

那一瞬间,平时都被人恭敬对待的大姐大竟然感到了一丝震悚。

直到惊慌地离开后,她回过神来,那些震惊都转化为了愤怒。

为了掩盖自己的失态,她指使团体里的人去散布对于贺茗扬不利的谣言,越荒谬越好。

很快,关于贺茗扬背后那一面的不堪传言就传遍了全校,愈演愈烈,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对于演变的事态,贺茗扬毫无反应,只是照常延续着她原本的生活。

那些人怎么说,跟她一点关系

也没有。

直到某一天,这个扭曲的平衡终于无法维持。

黄昏时分,贺茗扬从空无一人的教室出来,路过楼梯口,却听见角落里有哭泣和求饶的声音。

她的脚步顿了顿,难得迟疑,最终还是拐了过去。

映入她眼帘的,是一副老土陈旧的欺凌画面:衣服洗得发白的女孩缩在角落里,手里紧紧抓着自己的书包,而围着她的,正是诋毁贺茗扬那个小团体。

贺茗扬没说话,只是向前走了几步,那些人就因为畏惧她的家世,带着不甘的神情散去。

缩在角落里的女孩畏畏缩缩地站了起来,贺茗扬看了她一眼,勉强从记忆里搜刮出了这个人的信息。

家境一般,学习刻苦,凭借奖学金考进了这个每年学费六位数的学校;因为没有背景而受到排挤,不被任何小团体所接纳,还在暗地里被欺凌。

她的书散落了一地,贺茗扬随手捡起掉在自己脚边的几本递给她:“下次小心点。”

她非常难得地开口说了句关心的话,虽然没什么意义。

这是贺茗扬为数不多的几次善心。

但冷冰冰的现实迅速告诉了她,善心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几天后,贺茗扬被叫到办公室,一进门,她就看见了那天那个女孩,正垂头站在办公室中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