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2 / 2)
“只草木灰和人工肥不行,还得用氮、磷、钾。”
柳河生产大队的社员们脑子里晕乎乎,心里都在纳闷,她说的那啥玩意钾都是什么啊?
集体一脸懵。
来了个吊书袋的机会,刘爱荣看上去更兴奋了,“氮磷钾都是植物,包含农作物,生长的必须养分,能都促进农作物成长···········”
吧啦吧啦说了有5分钟,还滔滔不绝。
柳文明长叹了一口气,问她:“刘技术员,既然这氮磷钾这么好,那咱们怎么才能弄到这些肥料?”
刘爱荣突然卡了壳,抿着嘴不情愿地承认:“咱们国家现在还······还没有这些肥料。不过,大家要相信国家,相信主席,咱们肯定很快就能用上化肥了。”
柳河生产大队众社员:感情儿你说了这么一大段,全是废话啊!
刘爱荣书袋没有吊够瘾,不耐烦地说:“今年就只能这样了,地犁的深些,每亩地里多上点肥!”
这个多上点肥,具体是多少呢?
要知道,之前一亩新开发的荒地只需要用5方,也就是左右3500公斤农家肥,1但是50公斤,也就是说,以前新开发的荒地之用70担农家肥。
好家伙,一亩地现在安排上100担的肥!
先不说那么突然多要肥料要从哪里弄,就说那么多土肥,确定不会把麦种给烧死么?
刘爱荣不管不顾社员们怀疑的小眼神,继续说:
“最后一点就是,要密植。我看以往你们种地,麦苗跟麦苗之间的间距、行距都不规范,稀稀落落的,这么一大片地,就播那么点麦苗,你们说怎么丰收?没有麦苗,麦穗难不成能自己长出来啊?还是说,你们这里一颗麦苗能长好几头麦穗?
麦穗是自己能生孩子还是咋的?
”只有播下足够多的种子,才能多出麦苗,来年才可能长出更多的麦穗。密植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必须得严格执行。“
怎么个密植法呢?
就这3亩试验田,总共下了60斤的麦种!以往下才下30斤。
好在,刘爱荣絮叨完她的科学种田方法,只看着他们把3亩试验田种了后,就急忙忙走了。
等刘爱荣同志走了以后,柳光耀召集大队干部、生产队长还有社员代表开了个会。
“那3亩试验田也种完了,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一队的生产队长柳文明叹了口气,“大队长,这3亩地这么个种法,能行吗?”
副队长吴金喜拧眉看着他:“柳队长,你这话啥意思啊?不相信咱们农业技术员?人家可是学习的苏联的经验。”
柳文明:“俺不管她学的哪里的经验,咱们也都是种了几十年的田了,咱们谁家种地一亩地下了20斤种子?一亩地上了200担肥?”
屋子里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觉得应该按照技术员的要求种地,有的觉得这么着种地不行。
二队的社员代表王国华站起来说:“俺虽然不知道自己种的地科不科学,可至少每年也能收个200-300斤的麦子,跟别的村子比也算不上少了。俺们一亩地可从来没用过这么老些肥料和种子。”
三队的生产队长不同意了,“那恁咋知道这科学种田一定会不行呢?要是真不行,上面就不会派人来指导咱们种地了,恁都想一想,俺说的对不对?”
的确,如果这么种地不对,上面的领导咋可能会派人来教他们这些老农民怎么种田呢?
这么说科学种田是对的!
按照这个法子来肯定能高产!
这个会议的讨论结果就是一队、二队和三队的生产队长都各持己见。
柳文明摆明了不相信;吴二有是吴金喜的头号小弟,自然是跟他意见一致,支持刘技术员的方法;唯有二队的李开路是个墙头草,一会儿觉得一队说的对,一会儿又觉得应该跟三队一样相信上级的指示。
柳光耀不是个握权不放的,他耐心听完三个生产队长的意见,反问三队的吴二有:“再过半个来月,种麦子就晚了,你们队打算怎么完成深耕?从哪再弄几千斤麦种出来?”
吴二有一听傻了眼,不知道该怎么说,他扭头看向吴金喜,向他求助。
吴金喜显然也没想到柳光耀会问这么个问题,他一下子愣住了。
愣住了的,还有二队的李开路和几个社员代表。
柳光耀抽着烟,也不着急,静静地等吴二有的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