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第一产业(2 / 2)

加入书签

        向南看,巨大的水车排成行,两岸寸草不生,围墙高耸,白烟、黄烟、灰烟、黑烟被秋风搅成一团,犹如二师兄驾到。再耸耸鼻子,各种刺激性气味扑面而来,已经分不出到底是什么味道了。

        “万岁爷,奴婢怎么看着这里比天津州的海河还不如呢?”

        <div  class="contentadv">        皇帝几年没来过,王承恩就跟着也几年没来过,看到眼前的景色满眼全是想不通。海河两岸的工厂可比这里多多了,河水同样被污染,但也没这么惨。

        “一个焦化厂,一个碱厂,哪里有它们哪里就会变成这样。帮朕记下来,要趁早在滦州建新厂,把大部分生产任务挪过去。”

        为什么呢?洪涛指了指远处冒着黄烟的烟囱和被灰色烟雾笼罩的厂区说出了答案,同时也给出了处理意见,迁址!

        “奴婢记下了……万岁爷,为何不统统迁走,还要留着它们?”

        王承恩已经不用在腰带上挂着铜制小墨盒了,而是换成了金光闪闪的钢笔。使用时候唰的抽出,用舌头尖舔一舔笔尖,拿起来就能写,非常适合他这种随时随地需要记录重要信息的工作。

        只是写着写着就发现了问题,皇帝说要把大部分生产任务挪过去,这就意味着碱厂和焦炭厂还要待在这里,并且不停产。

        “废话,都挪走了朕若是想弄点什么,难不成要去滦州跑一趟!马上带人去焦化厂里通知大匠们把手里的活儿先放放,全到会议室集合,闲杂人等一律远离,朕有事情要讲。”

        对于王承恩的忠诚洪涛再次认可了,但对于他的头脑也再一次给予了否定。他这辈子大概率只能待在自己身边了,无法单独掌管重要部门,更不能独镇一方。

        这可能也不算什么坏事儿,进入仕途混有可能风光、大权在握,但也有可能身败名裂、锒铛入狱,不去更安全。

        “焦油里居然有如此好物?!”

        折腾了一天一夜,硝酸铵钙终于算是弄出来了。负责记录生产工序的张德听了皇帝的介绍,再看着白瓷罐里黄乎乎的粉末,怎么也无法把黑乎乎的煤炭和庄稼高产联系在一起。

        “回去休息一旬,然后去滦州找李郎中报道。那里也有炼焦厂,你就按照这里的工序把每座炼焦炉里产生的废气都给朕用起来,专门生产硫酸铵。然后找个僻静地方单独建厂,合成硫酸铵钙,称为化肥厂。

        朕只有三个要求:第一,安全,一定要注意安全;第二,多培养徒弟,两年之内朕就要和你要人手,把化肥厂开遍大江南北;第三,进一步优化工序流程。

        朕教的办法不见得最好,你要一边干一边动脑子,看看还能不能完善提高。如果五年之后,伱的手艺不见半点精进,那朕会非常失望。”

        有了第一个徒弟,还写了满满十几页生产流程,洪涛就打算放手了,让张德去当火种。不过临行前还得再强调一遍老生常谈,其中最后一条无比关键。

        古代工匠学习非常认真,吃苦耐劳不急不躁的素质更是完美,唯独在推翻前人理论并再度创新方面特别欠缺。

        师傅说的每句话都是金科玉律,必须一板一眼照做。如果师傅恰好是皇帝,更是一个字不敢改动。若是不把他们这个毛病给板过来,自己以后就算忙死,技术也不会有太快的进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