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第 91 章 光武帝(1 / 2)

加入书签

【“刘秀[xing]格比较谦和内敛,重感情,遇事谋而后动,在他哥搞风搞雨的时候,他却没有轻举妄动,而是观察后,见天下确实大乱,而决定起兵。

  当时,王莽因为推行的改革盲目崇古,不切实际,又触动了上至豪强、下及平民的利益,再加之水、旱等天灾不断,广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

  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大批豪强地主也乘势开始倒莽。”

  “新朝建立之处,其实就已经开始混乱了,说是天下归心,可哪有那么简单呢?光是那些刘氏宗亲就不服,而大汉的宗亲握有实权的可不少,以他们为首开始第一[bo]冲击新朝。

  王莽运气真的不太好,其实西汉末年华夏大地就已经天灾不断,不然他也没办法趁机取代西汉,可等他建立了新朝,同样的问题压力就到了他身上,并且这个压力更大。

  寻常的起义之后,起义首领都进行财富再分配,就如同新朝代取代了旧朝代之后,原来的权贵就不作数了,一批新的权贵崛起,再加上打仗时暴力流血之后所获得的大量土地财富等等,新的王朝才能勉强安抚满足百姓和臣下,接下来就要靠皇帝自己励[jing]图治了。

  而王莽显然不是唐太宗,没有在隔三差五的各种天灾之下把大唐治理的井井有条,开创贞观之治顺便打打这个国家,打打那个国家的本事。

  光是天灾和起义就已经让他忙不过了。”】

  唐太宗脸[se]有点不好,好消息,他治国有方,还有余力对外作战,坏消息,他在位期间,隔三差五就有天灾。

  刚接手大唐的唐太宗眼泪差点没掉下来,怎么我还没开始就已经觉得好难了呢。

  他心酸的召集大臣,决定指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天灾的方法,毕竟按照天幕的说法,他注定与天灾有不解之缘!!!

  唐太宗暗搓搓的在群里发言。

  【唐太宗李世民:哪位好心人告诉我,这一朝会有什么天灾啊?咱好早就做防备啊。】

  李治顿时拿出让史官准备好的他耶耶在位期间的各种天灾人祸的记录,照着记录一个个的写上去。

  李治:虽然手好酸,但一切都是为了耶耶。

  李治:唉虽然但是,写字真的手好酸,要是可以把记录直接给耶耶看就好了。

  今天的李治特别需要一个拍照发图的功能.jpg

  不过很快李治就发现,诶诶,他前面写了一行字几率,后面那则天女帝武曌就已经发出下一年的记录。

  诶诶,他试探[xing]的继续,后面又跟着他发的下一年出现。

  李治:她怎么和我那么默契?

  李治:虽然但是,她真的好贴心啊?毕竟写字真的手酸。

  李治若有所思的看向身边捧着记录的武媚娘。

  武后:???稚奴怎么这么看我?

  李治摸了摸下巴:上一次觉得这么默契的还是和媚娘一起对付世家呢。

  另一个平行世界

  武则天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好久没有和陛下打配合了,这种[shu]悉的感觉倒是有点怀念。

  想起丈夫的武则天今天对几个儿子温和了许多。

  儿子们瑟瑟发抖:老娘又想做什么?

  【“倒莽之势很快蔓延至天下,王莽当然有党羽,但是这些党羽是因为他给的好处而汇聚起来,他们以为自己有了从龙之功,应该获得更丰厚的待遇才是,可事实上那些曾经说王莽好话的人也是如今视他如敌寇的人。”

  “王莽的某些措施以今人来看当然十分先进,仿佛提前近两千年的眼光,可是实际上呢,今天是什么样的社会,今天科技与生活又达到什么程度,而西汉跟今天的情况完全不可同[ri]而语,今天能做的事情西汉根本不能做。

  何况王莽还没有群众基础,没有培养出自己真正的人。

  在西汉,他实际上没有真正的同道中人。”

  “于是他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而刘秀确认了这一点,于是他终于决定起义。”

  “刘秀是一个很有个人魅力的人,当他哥起义时,宗族都不愿意跟随,纷纷害怕逃跑,直到看见刘秀穿着将军服时,惊叹“谨厚者亦复为之”,才安下心来,也追随起兵。”】

  刘邦不住点头,“不错不错,刘秀孩儿有乃公的风范。”

  吕雉不咸不淡道:“好似他哥才像陛下吧。”

  刘邦怒视,胡说,成功的才配像他!

  咳咳,好像暴露了什么。

  【“刚刚起义的时候,刘秀他们兵少将寡,武器很差,甚至在初期,刘秀是骑牛上阵的。”】

  好惨。刘彻侧目,建立东汉,为大汉续命二百年,这刘秀也不知是谁家的后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