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第 122 章 朱元璋(1 / 2)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三条战略是朱元璋发展初期的指导思想,使他的势力迅速秘密扩张。
随着势力的扩大,粮食的问题也重中之重,于是他盯上了紧靠长江南岸盛产稻米的太平、芜湖。不久,攻克太平。
朱元璋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己做元帅,任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
这样,朱元璋便开始了稳固根据地的工作。
隔年,朱元璋亲自统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后改集庆为应天府。”
说道这里,李一吐槽道:“好直白的一个名字啊,应天府,顺义天意吗?”】
朱元璋理直气壮的想:朕乃天命所归,应天而兴兵伐无道,重振山河,兴汉家天下,难道不是名副其实嘛。
【“1357年,耿炳文克长兴,徐达克常州,而朱元璋亲自率军攻取宁国。
随后赵继祖克江[yin]、徐达克常[shu]。胡大海克徽州、常遇[chun]克池州,缪大亨克扬州。
1359年,朱元璋控制江左、浙右各地,接下来再向西就是陈友谅的地盘啦。”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朱元璋所在的红巾军名义上的领袖依然还是小明王韩林儿,就...一直都是一个傀儡吧?”
“地位有点像汉献帝,他爹是韩山童,是白莲教的人。
白莲教在历史很有名,造反专业户,老是和皇帝作对,我第一次知道这个教派还是看某清剧呢,后来才知道,这白莲教历史源远流长的很,早在清朝以前,差不多唐宋时期就出现了,一直顽强的在民间搞事,这可是真正的千年大教了。”李一感叹了一句,这白莲教生命力之顽强,实在令人佩服。
“时刘福通与其同伙等也宣扬“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应当掌管中原”,于是杀白马黑牛,对天地发誓,图谋起兵,并决定以红巾为号。
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当起义群众聚集一起宣誓起义时,地方官突然派兵前来镇压,韩山童被捕牺牲,韩林儿与其母杨氏乘乱逃到武安山躲藏起来。
但是,当时刘福通等人冲出重围,又重新聚合起义军,于五月初三[ri]占领颍州城,至此,大起义正式爆发。
而后,刘福通将韩林儿迎至亳州,立其为帝,号小明王,建国大宋,改元龙凤。”
李一额外说一句:“韩林儿号称宋徽宗九世孙,所以国号称宋,说是为了迎合汉族人民的民族感情,表示“复宋”之实现......”一时之间,有太多槽要吐,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赵匡胤[jing]准犀利道:“怎么挑了这个玩意,就不能就近论吗?那南宋也是有几个比这畜牲好太多的皇帝吧。”而且咱姓赵,你们姓韩的是真的够厚脸皮的,连姓氏都不改一下,张[kou]就瞎扯。
【“怎么说呢,如果我是汉人,听见宋徽宗这个名字都要觉得这起义军前途无‘亮’吧。”李一在亮字加重音,“咋地,这宋徽宗都被俘虏到死了,做他的后人很有面子吗?反正我听了就不但会无感,还会想吐[kou]水。”
“虽然确实来说,南宋只能算偏居一隅,北宋说起来才更体面,而宋钦宗临危上任,没多久就扑街,也不一定有后代,宋徽宗的后人更好扯大旗,但是......”徽钦二帝本来就是半斤八两。
“但是,这个名字他说出来就晦气啊!扯他的大旗也是真的不觉得不详啊?也真是不怕出师未捷身先死啊?哦,韩山童已经先被死了,宣誓都还没有结束就被咔咔,呵呵我严重怀疑是被宋徽宗克的,本来赵匡义的基因就怂的一批,到了宋徽宗那更是烂的青出于蓝了。
宋徽宗的基因那就是赵匡义烂的那一份的加强版吧,两个儿子当皇帝,两个都烂。”
就emmm......】
可不是。很多人都下意识点头,虽然宋钦宗才是亡国之君,但实则来说,宋徽宗更让人唾弃,太平的时候就当皇帝,一出事就甩锅,完全没有任何当担,什么玩意啊!
还有宋钦宗和宋高宗那更是令人呵呵……反正父子三都不是什么好货[se],一个比一个烂。
【“虽然韩山童先死了,但是起义的[kou]号都打出来了,所以刘福通还是咬牙找到韩林儿当做吉祥物,而其他各地的人也纷纷起义,跟着打出红巾军的名号。
这当然不是红巾军有多得人心,多半都想让韩林儿和刘福通挡灾前面做靶子,也没见他们对韩林儿刘福通多忠心。
而当时郭子兴起兵也跟着随大流,所以去郭子兴麾下当兵的朱元璋也就是这样成为红巾军的一员。
这好处没有多少,后面倒是经常被掣肘,但迫于红巾军势力强大,前期朱元璋也就只好苟着。
等朱元璋壮大起来,两方也一直维持面子情。
等到刘福通的势力被元朝反攻,被围城时,刘福通遣人求救于名义上是韩宋政权江南行省丞相的朱元璋。
朱元璋担心安丰被攻破,张士诚的势力就会更强大,于是亲自率军前往支援,救出韩林儿。
这时候怎么安置韩林儿是个问题。
韩林儿终究不是刘协这样名正言顺的大汉继任者,还可以打打招牌。
他从一开始就只是起义军扶起来的一个吉祥物,既不算真正的正统所在,也没有什么大用处,但是吧,真说起来又确实是红巾军名义上的老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