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缘起(2 / 2)

加入书签

        “怎么不是痴愚之症吗?如何说是疯癫了呢?”安和有些纳闷。

        几个妇人也围拢过来,七嘴八舌,“什么痴愚之症,她连家里来个人都害怕得紧,也不认得人,不是疯了是啥?”

        <div  class="contentadv">        有几个妇人还添油加醋的说道:“也难怪小花的奶奶把那疯丫头如今当条狗一样的养着,谁叫那吴老先生后来又攀上了什么高枝,每年都要赚很大一笔银钱回来,我们村里人又不傻,寻常的营生,哪里会有那么多钱?”

        “我说啊,他定是干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所以得了报应……那不是活该是什么?”

        栀子不由得抬头看了一眼说着这话的妇人,只觉得她这话说得不对,吴老先生之所以走上人贩这条线,是因为当地官府无能,不能救出被拐卖的妻女,吴老先生若不是后来搭上了贝二爷这一条线,仅凭他一人之力,哪怕他曾是举人,也是救不了小花的。

        若是换作旁人,或许也会走这条路,救自己女儿,为了自己的家人,他可以舍弃掉一身的荣光,把自己揉进肮脏的泥里,只盼着家人好起来。

        栀子这番一想,虽然还不曾见过小花,却也觉着那犯下类案的吴老先生的女儿小花并非不能救。

        命运有些时候,并不会给人那么多选择,有时,甚至可以将一个原本良善之人逼成魔,为众人唾弃。

        浮华如是,吴老先生也如是。

        而且大多数人都是仇富的,也见不得人过得比自己好,若是你过得比别人差,他们才开心,失衡的心态才可以达到平衡。

        而这种仇富的看法,在一个小村落里尤甚,由此可以推断出,小花在这里一定生活得不好,周围的人也见不得她好的,只愿她一辈子被病痛折磨,他们称这种叫她的“报应”,因为自己的爹爹成了功名或做了恶,故而都报还在她身上。

        栀子叹了口气,她不知为何自己会对浮华或吴老先生这样的人心存怜惜,总觉得他们与那些平素就作恶多端、四处为祸的人不同,他们的骨子里并不是恶的,而很多时候是“逼不得已”。

        她也不想与那群妇人理论或辩驳什么,和安和一道顺着他们指的小路,找到了徐无村最后面的一户人家。

        那是一个不大的小院落,院落里还豢养着一些鸡、鸭、鹅等牲畜,苞谷米粒撒了一地。

        可令人难受的是,那院落中还有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女童,脸上、身上、手上都脏兮兮的,一路在地上爬来爬去,时不时拿舌头去舔舐地上的苞米,她右脚上还拴着一条粗重的铁链,铁链一直连在院落中的一棵老槐树上。

        那棵老槐树下,还放着一口铜盆,铜盆里和着一些汤水煮好的米饭,已经剩的不多了。

        想来那小女童便是这样被屋中人养在这棵老槐树下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