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金色粟田(1 / 2)

加入书签

第181章  金色粟田

        金秋九月。

        ……

        西及金所立,米为阳之精。

        大路两旁,平整的土地上,一派金黄。

        沉甸甸的禾穗耷拉着脑袋,个个都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田野上,到处都扎着稻草人,立在地头上,看管着满地即将丰收的粟米。

        但仍旧有贪吃的鸟儿,不顾稻草人的恐吓,从空中俯冲下来,提前去啄取金黄的小米粒。

        这引得田间老农不禁恼火,纷纷从低头的窝棚里跳出去,拿着长长的竹竿去驱赶鸟儿。

        但这些鸟儿体态轻盈,倏然降落、倏而飞起,灵巧之极,又岂是这些老农能追得上的?

        其它盘旋在远处的大批飞鸟,似乎眼馋这些先行者尝到了甜头,几番犹豫之后,便渐渐的都加入进来。

        一时间,鸟群凌空,遮天蔽日,像一张巨大的黑色毯子,覆盖到了金黄色的禾穗上。

        老农们又惊又怒,操起竹竿奋力地驱赶着。

        然而,如此庞大的鸟群,仅凭他们几个老农,又济得了什么事?

        渐渐地,这些鸟儿愈发的胆大,俯冲啄米更加频繁。

        看这鸟群的数量,如果照此下去,不加阻止的话,今年的收成,只怕少说要锐减一半以上!

        丰收,本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但收成要是被别的什么东西惦记上了,那或许,将会变成灾难。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这时,大路上,有一个骑马的书生,看到此一幕,不禁摇头长叹,无比悲悯地道:“可叹啊可叹,这些农民,春来播种、夏日浇灌,终于熬到了秋日收获时节,却不幸还要被鸟儿夺食。”

        这书生身着长袍,腰挎宝剑,胯下骑着骏马,一副仗剑江湖的模样。

        他骑着马,缓辔而行,似乎并不焦急赶路。

        而他不着急赶路的原因,大抵不是因为身旁有一位美丽的小姐同行吧。

        与书生并辔而行的,是一位身着绿衣的女子,二十来岁年纪,她却不像寻常小姐出门那样乘坐车轿,而是骑马。

        绿衣女子听到书生吟诗,微微侧头,瞩目过去,然后掩口轻笑道:“没想到任公子出身富贵之家,竟也晓得农事。”

        书生听闻同行的女子不吝夸赞,眉宇之间,泛起一丝得色。

        然而,他却摇了摇手,道:“农耕乃是国家的根本,我等虽不必亲事农事,但所衣所食,皆来自田粟桑农,因此不得不察耳。

        就算是当今圣上……”

        说到“当今圣上”,书生面容顿时肃然,双手抱拳,向左上方一举,这才继续说道:“就算是当今圣上,每年三月间,也必亲至皇庄低头,亲手操锄,以示奖励农耕之心。”

        绿衣女子听了,掩口一笑,道:“闻公子之言,甚感吾心。只是……”

        书生原本听到佳人夸赞,自以为刚刚那几句诗,正吟到妙处,说不定,就能俘获佳人芳心。今晚到了城中,说不定到了城中,还能吮得芳泽,共宿持操一番呢。

        然而,等听到了“只是”两个字,他这才醒悟过来。原来,这位姑娘打的是先扬后抑的措辞,莫非这番马匹拍到马脚上了?

        书生见状,脑袋里思绪电转,搜刮着措辞,一边道:“哦,莫宁姑娘,可有何高见?”

        绿衣姑娘莫宁,掩口轻笑一声,道:“我一个女儿家,哪里有的什么高见?只是,刚刚听了公子吟诗,奴家忽然有感,想到了一些问题而已。”

        “哦,什么问题,不妨说来听听,大家一同探讨一番?”

        莫宁还未说话,跟在她身后的一个小丫鬟,却先“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书生听了,不禁微微戚眉,心中暗道::“这小丫头好不省事,我们主人家在说话,你一个下人插什么嘴?”

        跟在莫宁身后的,是个身穿浅色衣衫、十六七岁的女子,看起来是莫名的丫鬟。

        她同样骑着一匹马,看了书生一眼,脸上现出一抹玩味之色,道:“我这个小丫头,是不是有点不省事了?你们主人家说话,我身为下人,确实不该插嘴。”

        书生听到这话,微微一怔,不禁回头看向小丫鬟,脸上现出一抹惊异之色。

        她说这话……就像看破了书生的心里话一般,好有针对性……

        想到这里,书生连忙暗自摇头,心道:“不可能……这怎么可能呢,想来是巧合吧……一定是巧合……”

        他心里虽这般想,脸上却展露出一丝笑容,笑道:“巧儿姑娘发笑,定是有什么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