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第550章 民情与名望(1 / 2)

加入书签

第550章  民情与名望

函谷城石头地里的西瓜出名了。

瓜地里才新鲜采摘下的第一茬瓜,就被各地商人和富户乡绅给瓜分了。名声立刻传遍整个西北。

原本因边境互市的兴起,而至函谷城周边城池也跟着热闹起来,稍远一些的城池,也因有了往返的便利马车,而至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力到函谷城周边城池寻找活计。

石头地里的西瓜一摘,那名声立刻传开了去。

第一茬瓜卖价并不低,一百文一斤,可谓是天价。但哪里都不缺富户,哪里也不缺想尝鲜的人。

瓜地里摘的第一批瓜数量不少,但全部都给卖了出去。

没抢到的人还抢着订了下一批瓜。地里的瓜根本不愁卖。还被人抱怨瓜长得太少不够分。

这让一众有瓜田的将领欣喜不己。

函谷关大军以守关为要,这些年攻城掠地几乎没有,所以也别肖想什么战利品之类的,西北将士都过得穷。结果因着越王赏赐了几亩瓜地,腰包就都鼓起来了。

一亩地产瓜数千斤,能卖好几百到上千两银子?几亩瓜田一年能卖好几千两银子?

孟彦看着到手的五百两银子,有些恍惚。

“八车瓜就卖了这么多银子?”

家里的管事笑眯眯地点头,“可不是嘛老爷。我种了那么多年地,苦哈哈一年到头,能落下几两银子就谢天谢地了。这还是老爷您大方,让人送了好几车瓜给手下的兄弟,不然咱们还能卖得更多!”

才第一茬瓜就卖了这么多。这次越王按功分田,分给老爷十亩瓜田,十亩瓜都卖出去,怕是能得上万两银子!

当然,如果老爷手不那么松的话。

但开口让老爷不要送,管事也开不了口。老爷手下的兵都是跟着老爷出生入死过的,老爷有义气,手下的兵才能拥护他。

“老爷,您看咱光这十亩瓜田一年就有这么些收益,现在西北又安稳了,要不要把家里的夫人公子小姐接来?”

孟彦家里往上数十几代都是地里刨食的,也不知是不是祖坟冒青烟了,才出了孟彦这么一个将军。

当年要不是家里孩子多吃不饱,孟彦也不会偷偷跑出来当兵。只为了给家里省口粮食。

娶的妻子也是祖祖辈辈地里刨食的,哪怕后来孟彦当了将军,俸寄回家,家里日子过得好了,起了大宅,但一家人还是在地里刨食。

孟彦乃正四品忠武将军,月俸八十两,并米八十斛,这要是家里人口少的,能过得很不错了。

但奈何这些年大齐重文轻武,边关的粮晌,也总是发不到足数。能发个八成就算是朝廷开恩了。孟彦自己再留一点,余下能寄回家里五十两,一大家子都靠他养活,也就空有一个将军府的名头。

家里这些年便仍一直靠种地过活。

结果,越王才分了他十亩瓜地,他才卖头一茬瓜,就得了五百两银子?

家里这些年买的地,一年能落下一百两不?

“接!把夫人公子小姐都接来!再跟我老爹老娘说,看我哪个兄弟肯过来西北帮我打理田产的,也一并接来!”

孟彦算是想明白了。跟着越王准没错啊,越王有生财的法子!

不然他拿什么养西北百万大军!

现在越王就分了一个瓜田,大伙就腰包鼓了起来,再看看先前越王让卫营那边又是种这种那的,那什么土豆,什么棉花,一定也能生财!

他得把他兄弟侄子叫过来,在西北也买上一大块地,跟着越王种地!

将来谁再跟他说种地不能发家,他跟谁急!

而且家里的崽子好些年他都没见过了,他想孩子了。家信里老说几个崽子没有天赋,念书不成。原本孟彦也觉得自家没有读书的种子。但现在他不这么想了,不是孩子的问题,是孩子没遇上好的先生啊。

瞧林敬宁家的两个小子,现在跟着世子的两位先生当旁听生,听说那功课都一日千里。

他家孩子不是没有天赋,是没有遇上好的先生!

接,必须把几个崽子接来。

但来了西北,也不能跟着他喝风吃沙,得有产业。家里没人懂做生意,但地里刨食,刨了那么多年,还刨不过别人吗?

孟彦揣着五百两银子兴冲冲地出了府,他要去买地!

邬县令现在是痛并快乐着。衙门里别的事务没有,但每天都有无数人来找他买地!他也烦啊,个个都不能得罪。现在是犄角旮旯的地都被人买去了。

要是以往,谁看上那些地啊。白送都没人要。

结果现在是抢着要。水涨船高。

他要是黑心点,把那地的价格提一提,县衙库房估计得多建几个才装得下银箱。

但他不敢。

他算是看出来了,越王想发展西北!

西北地广人稀,函谷城这边又靠近边境,人口更是没多少。结果现在随着越王各种政令的颁布,现在函谷城里人满为患,客栈脚店都没有空的。

他能想像不久的将来,西北人口一定会暴增。

这是为官者的政绩!越王给的这泼天富贵,他得接住,万不能得罪越王!邬县令摸了摸被夫人拧得发青的耳垂,送走一波又一波的前来买地的大户。

刚想歇,见孟将军流星大步地朝他走来,邬县令直想逃。

“邬县令,你躲什么!我能吃了你?”

“没有的事。就是忽然想到有政务要处理,没看见孟将军。”挤了笑,“孟将军可是贵客,有事找下官?”

孟彦把一包银子拍在桌案上,“我来买地。”

就知道。

邬县令又是喜又是忧,“不知将军想买哪里的地?现在好一点的地都被人买去了,只剩一些劣地了,我怕孟将军瞧不上。”

“种地我比你熟。且拿鱼鳞册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