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新三百一十四章:子母炮(2 / 2)

加入书签

        只可惜条件不成熟!

        唉!受限于枪支的产量。

        <div  class="contentadv">        膛线枪的枪管要求高,产量低废品率高,现在的月产量刚刚达到三十支。

        燧发滑膛枪的产量就高多了,九月份的月产量已经接近二百。

        阿琪多兰知道黄毅关心枪炮的产量,牵挂新武器的研发。

        不仅仅把九月份的产量说了,还告诉黄毅十月份开始农闲,增加了许多壮劳力炼钢、打铁。

        预计各种钢铁产品的产量都能够提高三成。

        随着各部件工匠的熟练度的提高,燧发枪的产量和成品率会稳步提升。

        再有半年时间,所有的正兵火枪手都能装备燧发枪,所有的火绳枪都淘汰给根据地民兵使用。

        根据地铸造火炮的工艺已经成熟并且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如今一个月能够生产大炮、小炮超过三十门。

        这一次增兵,黄大勇、黄大智等等又携带了七十二门火炮,而且是根据地的新产品“子母炮”。

        “子母炮”的设计思路来自于大小弗朗机这种早期的后装火炮。

        弗朗机的优点是可以迅速换上装填完毕的子炮瞬间完成射击。

        缺点是气密性太差导致射程和威力锐减,使得杀伤力不足。

        提高精度能够提升气密性,再加上弹簧组件,黄毅和蓝进魁、齐小山等等大工匠集思广益的“子母炮”设计成功,并且量产。

        使用同样多的火药,在同样口径的情况下,“子母炮”的射程和威力只有红夷大炮的一小半。

        但是“子母炮”可以在红夷大炮打出两炮的时间内打出十一炮。

        有了“子母炮”打霰弹,而且是连续打出十一炮,必然能够成为密集冲锋骑兵的梦魇。

        “子母炮”还有一个好处,母炮轻了很多,方便拆解便于运输。

        这年头的火器有很多缺陷。

        火枪、火炮怕风、怕雨、怕潮湿的环境。

        发展全火器部队是大势所趋,但是不能一蹴而就。

        冷兵器,特别是能够远程攻击的冷兵器不能立刻淘汰!

        因为有黄毅的金手指,根据地的钢铁质量远高于这个时代。

        锻造出弹簧钢后,根据地生产的弓弩成本直线下降,威力倍增。

        黄毅那把军用十字弩,齐小山、蓝进魁等等能工巧摸透了,不仅仅能仿制,还把滑轮组的设计用在了其他武器上。

        如今的根据地出品了钢臂滑轮弓、精钢滑轮十字弩、滑轮床弩、全钢滑轮手弩、半钢滑轮连弩等等。

        短板还是产量低,因为这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所以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多。

        根本没有形成规模化大生产,依旧是手工作坊式,靠大师傅带徒弟精工细作。

        物以稀为贵!

        立下战功的蒙古籍勇士才能够得到黄毅赏赐的精钢滑轮弓。

        亲兵卫队里擅长射箭的战士才能够装备滑轮弓。

        阿琪多兰、宝勒尔率领的女子骑兵中有三十几个弓马娴熟,只装备了七张精钢滑轮弓。

        这还是两个美妾撒娇扮可怜得到的特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