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后龟山求援,倭国乱局(1 / 2)

加入书签

第124章  后龟山求援,倭国乱局

        曹玮的建议很奏效,朱元璋很痛快等便答应了赵勉的请求。

        就和曹玮所说的一样,工匠们的收入在他眼里也真是没多少,跟倭国的银矿比起来,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孰轻孰重,朱元璋自然分的清楚。

        毕竟能早一日召集够数量的工匠,就能早一日的赶赴倭国挖掘银矿。

        解决了难题,赵勉千恩万谢的出了御书房,随后回到户部,就命人将消息散了出去。

        不仅仅是应天府,还有应天府周边的省、县区域,都派人散布出了消息。

        仅仅两三日的时间,应天府周围超过百里的范围,就已经人尽皆知。

        皇帝陛下要招工匠出海采矿,单月可以额外领一多半的工钱!

        一个月多领一多半的工钱,两个月就足足多出一整个月的收入!

        民间工匠们发财的机会不多,这次算是一个,他们定然要牢牢抓住!不然怎么中照顾家人温饱?

        一时间,周边各地的工匠纷纷告别了家中妻儿老小,踏上了前往大明都城应天府的路程……

        半个月时间过去,

        “大人,名额已经满了。”

        户部府衙内,一名侍郎手里举着册子,跟户部尚书赵勉汇报。

        赵勉坐在桌子后方,放下手中卷宗,接过册子,一页一页的翻查,最终确定无误。

        “好,你先派人将所有工匠安置好,我这就去与陛下汇报。”

        “诺!”侍郎拱手应了一声,转身出去。

        赵勉则是立马起身,拿着那本册子一路向御书房行去。

        在赵勉原本的料想中,招募五千名工匠,此事每一两个月绝对完不成。

        因为户部要一个一个的去核查,然后去招募,另外还涉及到了让那些工匠背井离乡,离开大明远赴倭国。

        不用想,这种事没多少人愿意做。

        但是在听从了曹玮的建议之后,放出了给工匠涨了一部分月钱的消息,效果竟出人意料的好!

        每天都有各处而来的工匠来报名,短短半个月时间,五千名工匠就已经招募完毕。

        最简单的办法,往往最能解决问题。

        到了御书房,跟朱元璋汇报工匠名额招满之后,朱元璋也很是开心。

        五万大军早已经集合完毕,如今工匠也招够了数量,下一步便能开赴倭国,开采银矿了!

        于是朱元璋当即下令,五千工匠随五万大军一起前往杭州,到了海军总督府之后,乘船前往倭国。

        当日下午,应天城外五万大军与五千工匠便浩浩荡荡的出发。

        此时,

        已是五月中旬。

        在另一边的倭国境内。

        朱棣也是丝毫没有闲着,他派出了千余名士兵,前往倭国南北两朝交战之处,每日汇报双方战况。

        其余的,便是一日不停的带领士兵尽可能的挖掘银矿。

        虽然没有专业的工匠,但朱棣麾下有整整四万大军,即便分出一半去把守石见山周围,和看守海上的战船,剩下的依旧有将近两万人,挖掘的进度也没慢到哪里去。

        自从年初曹玮带着银石乘船返回大明,朱棣带领士兵一共开凿了三个矿洞,如今每个矿洞都有了将近百米的长度。

        可以说石见山的挖掘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

        只要等曹玮返回大明,朱元璋再派专业的工匠过来,银矿开采工作就能进入正轨。

        大明挖掘石见银矿进行的顺风顺水,但倭国本土的势力,北朝足立氏和南朝后龟山天皇却依旧打的你来我往。

        年初开始,在经历了五个月的攻防战拉锯之后,后龟山政府的防线,再一次从下吕退到了郡上。

        北朝足立氏兵力强大,后龟山不敌,只能被动的打守卫战。

        但倭国国土面积狭小,守卫战也难以长期为继。

        后龟山已经记不得这是己方第几次防线被北朝攻破了。

        再这么下去,北朝足利义满非得带兵打到他的吉野行宫不可!

        眼看己方的军队已经有了败相,此时的后龟山越来越焦虑。

        终于,

        在五月将要结束,下吕防线被攻破之时,后龟山再也忍不住,找上了朱棣和道衍二人。

        现在的后龟山已经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举目四望之下,只有大明愿意出兵援助他,才有一线机会取胜!

        大明燕王朱棣手下有四万海军,若是能借过来加入战场,一定可以扭转局势!

        经过了近十日的路程,后龟山终于带着几十名侍卫,来到了石见山脚下。

        本来后龟山是想派使者将朱棣请到吉野行宫,但后来想了想,求人要有求人的态度,于是便亲自长途跋涉来了石见山。

        远远的,有大明士兵见到石见山一行人靠近,立马带着大批人手,手持刀枪迎了上来。

        “什么人!”

        带头的队长冷着脸,对后龟山一行人高喝。

        后龟山脸色一滞,大明的士兵竟敢对他如此不敬!

        然而后龟山也知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朝身旁之人挥了挥手。

        一直跟在后龟山身旁的小泉纯一郎走上前,用带着奇怪口音的中原话喊道。

        “我等乃是跟随后龟山天皇,来这里求见上使燕王大人,有重要的事情商议还请你们去通报一声。”

        领头的队长听完,扫了这一行人一眼,随后跟自己的下属吩咐道:

        “你们在这里看着他们,我去禀报燕王殿下。”

        这边,

        朱棣和道衍二人在山林里捕了头野鹿,此时正架在火上烤的滋滋冒油。

        在倭国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待的时间长了,每日只带着士兵开采银矿,朱棣都感觉身子骨快生锈了,所以一有时间闲下来,便会和道衍一起去山林中打猎。

        道衍这和尚手里攥了一把细盐,均匀的撒在了鹿肉上面,香气顿时更加诱人。

        朱棣在一旁坐着,嘴里像是在自语,“昨日三个矿洞加起来,共开采了两百多斤银石。”

        道衍呵呵笑了笑,“士兵们又无经验,挖掘的时候还要小心翼翼的,唯恐矿洞塌方,有这等成果已然是不易。”

        “反倒是倭国后龟山那边,再次阵线失守,依贫僧来看他就要忍不住了,或许此时正在来的路上。”

        朱棣也明白这个道理,点了点头。

        正此时,

        一名队长走了过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