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朱元璋的夙愿(1 / 2)

加入书签

第190章  朱元璋的夙愿

        大明此时制作宝钞所用的纸张,只比普通的纸张好一点,时间久了,或受了潮,难免就变得起毛、易破。

        这个解决办法,就是改变纸张的制作原材料。

        后世一些国家钞票的制作主要原料是棉花和亚麻,经机械深度分解过后漂白清洗,然后压制成纸张。

        这样做出来的纸张,不仅硬度够,且坚韧耐磨。

        主要是在此时的大明,这个方法的操作性还是很大的,可以直接照抄。

        有了不易磨损的宝钞,新钞和旧钞的兼容性就会大大提高,再配合法度治理,民间旧钞的问题就可以解决。

        除此之外,就是宝钞的防伪。

        后世的钞票防伪通常有许多道工序,分别是防伪水印、铝箔全息膜、变色油墨、凹版印刷,以及每张钞票的独立编号等等。

        防伪水印,和铝箔全息膜这些加印技术,现在的大明一时间还难以做到,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行,最短的时间内只能往变色油墨和钞票的独立编号靠拢。

        还有之前宝钞的发行量太大,这次新钞绝对不能再走老路,要跟国内的经济总体和朝廷的储备金挂钩。

        想到这里,曹玮取出纸笔,将接下来所要做的事一条条列出来。

        政策之道,他要和朱雄英与朝堂上的众多大臣商讨。

        而变色油墨和宝钞的新式制作材料,则可以让骞义去准备尝试一下。

        写完之后,曹玮将手中纸张递给骞义,说道:

        “要解决银行此时的问题,需要再制作一种新型宝钞,得更加耐磨耐用才行,材料和制作方法大概就是这样,你先去将东西找来,尝试制作,制造局的工匠都可以调用,跟宋平或赵恒知会一声便可。”

        骞义闻言眼前一亮,曹太师不愧是曹太师,这么快就想出办法来了。

        “诺!”他恭敬的双手接过,随后便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银行的问题已经困扰骞义和郁新很久了,只不过他们两人因为处在当代思维受限,冥思苦想许久,却始终想不出解决之法来。

        本来骞义和郁新觉得,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多在他们两人能力不足上,来找曹玮这个领导人寻求解决之策,也实在是无奈之举。

        甚至二人还曾经认为曹玮得知之后会责罚他俩,原本是郁新准备来请罪的,但骞义觉得自己比郁新高半级,应该自己来,这才一路忐忑的来了制造局,却没想到曹玮只为此想出解决之法,并没有出言责罚。

        光这一点,已经让骞义五体投地感激涕零了。

        曹玮这样的话领导,可比自己之前的上司要好太多了,高局太师之位,却没有架子,实在难得!

        曹玮看出了骞义的心思,轻笑着摆了摆手,

        “去吧,早些把此事办妥,问题就能早日解决,至于该钞政策,由我去跟陛下商议。”

        骞义再次朝曹玮恭敬一躬身,退出屋子之前,却转过身,对曹玮说道:

        “太师,今日朝堂上有一件事,下官觉得应该和太师说一声。”

        曹玮抬起眼皮,“什么事?”

        “今日燕王入朝,陛下宣布任将倭国改为东夷省,燕王任东夷省并肩王,除此之外,燕王……”

        看着骞义离开的背影,曹玮不禁想起昨夜朱棣在曹府两人的对话。

        他曾建议朱棣,如果要朱雄英和朱元璋彻底放心,可以表个态。

        朱棣这家伙动作也是够快的,也足够决然,今天竟在大殿之上宣称让,让自己的大儿子朱高炽调到应天来任职。

        这就相当于把自己嫡长子朱高炽的身家性命交到了朱雄英的手中。

        不过只要朱棣在东夷省好好的,这么做也不会对任何人造成影响,朱雄英和朱高炽两人又是堂兄弟,朱雄英自不会亏待了他。

        能一句话就把自己的嫡长子送来应天,还是该说,不愧是永乐大帝啊,朱棣这份决心和魄力,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只是如此一来,镇守北平之地的位置就空了出来……

        不过好在大明曾经的死敌北元政权已经彻底覆灭,漠北如今只剩下几个小规模独立出来的部族来回流窜,北平线边境的压力大大缓解。

        这事也不算难办,将北平分出几部分来,让北平周边的藩王多管些辖地即可。

        待大明再发展上几年,有了足够的军资,有了足够的连发火枪和火炮,彻底荡平漠北也只是翻手之间。

        摇摇头,曹玮继续拿起笔,开始梳理改行宝钞政策一事……

        对于大明的通货膨胀,曹玮在将石见山银矿为大明找来的时候,曾有所预料,但没想到来的这么快,这才短短三四年时间。

        不过大明通货膨胀的发生,还在最初期,此时大明国力也够强,还算好解决一些,实在不行,就将国内经济压力向外转移……

        在屋子里待了半天,曹玮将一切事宜都梳理清楚,随后再次和宋平等人开始实验无线电报机。

        朱棣已经确定了返回北平的时间,过不了多久就得再次前往东夷省,无线电报机越早改进完成越好,这样朱元璋也能更加放心一些。

        无线电报机依靠电磁波传达信息,改进电报机的信息传输距离,就得不断加大供电量。

        因为此时曹玮研造出来的发电机内部所用的只是强磁石,而非磁铁,单个发电机的电压不足,曹玮就得让人不断增加发电机的个数,一次一次的试,一次一次的记录。

        另一边,

        皇宫内,朱元璋的寝宫。

        朱棣来到此处。

        “不日孩儿就要返回北平处理事宜,今日来和父亲告声辞。”

        他这一去东夷省,可比北平要遥远的多,朱元璋年纪也大了,可能这次就是父子二人的最后一面。

        朱元璋摆了摆手,起身亲自烧了壶水,泡了上好的龙井,给两人各自倒了一杯。

        “曹玮跟咱说,要想活的久一点,就要少喝点酒,多喝点茶,这说法咱还是头一次听。”

        “他还教了咱一套泡茶之法,咱觉得麻烦,就没记。”

        朱棣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笑道:

        “曹玮常识常人所不知之事,他这么说,应当是道理的。”

        朱元璋点点头,“咱也是这么想的,从今以后咱就不喝酒了,只喝茶,只盼咱这老骨头还能看到雄英成婚生子。”

        “自从清闲下来,您这精神头一天好过一天,一定能的。”朱棣回道。

        <div  class="contentadv">        两人略一沉默,朱元璋又道:

        “东夷省那里山多林密,地震海啸也多,你去了可挑个好点的位置,注意一些。”

        朱元璋对朱棣这个儿子,也是有一片舔犊之情,时刻挂在心里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