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宋濂弟子张定生,未来大科学家倪瓒(1 / 2)

加入书签

第171章  宋濂弟子张定生,未来大科学家倪瓒

        将军府议事大厅,各部官吏早已来此候着。

        刘伯温在人群中,已经被李善长等人所围着。

        李善长望着刘伯温道:“刘军师,今日作为儒科主考官,可有发现出类拔萃的考生?”

        刘伯温看了一眼围住自己的这些人,苦笑道:“这第一场考试中,在下并未发现。”

        李善长等人闻言,  目光闪过一丝愕然。

        就在这时,程德走进了议事大厅。

        众人向程德行完礼后,各自分两列站立。

        左边为首之人是李善长,右边为首之人是吕不用。

        程德俯视着在场众人,出声道:“今日儒科第一场已经结束,我召集大家过来,便是让诸位对第一场考生的答卷进行批改。从即刻起,  大家都呆在这里批改考卷吧。至于刘伯温,是儒科主考官,未时时分考生还有一场策论需要考,现在若是无事,则可以退去,可自行安排。”

        刘伯温朝着程德躬身行礼后,便在众人注视下,退出了议事大厅。

        随后,程德一声令下,霎时间,便有拿着若干伏案以及木椅子的泗州军士兵进入了议事大厅,以及徐达带着人搬着几箱考生答卷进来。

        各部官吏在各自对应伏案旁坐定后。

        程德看向徐达说道:“将考生答卷分给在场之人批改。”

        接着,程德的目光环视在场众人道:“务必在今日天黑前批改完。”

        在场众人纷纷点头道:“是。”

        安排好此事后,程德便令人叮嘱将军府的厨娘,多安排一些午食送来议事大厅给各部官吏吃。

        忙完这些后,程德便退出了议事大厅,  将这议事大厅留给在场众人使用。

        对于程德这番安排,  在场众人也无话可说。

        毕竟,这些考题都是他们合力出的,  这批改考生答卷一事也应当由他们来批改。

        时间过得总是飞快,另一边考场上参加儒科第二场的考生,已经全都坐定。

        每位考生的伏案上都留着三张空白纸张。

        而准考证号与第一场的准考证号不同,这参加第二场考试的考生,他们的准考证号需要重新随即抽取。

        时间不长。

        刘伯温让徐达领着泗州军士兵给考生分发试卷题目。

        当考生拿到试卷题目时,发现整张纸就只有两个题目。

        第一个题目: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请以此论。

        这是各部主簿共同商量所出的策论题目。

        第二个题目:论圈地乱国。

        这个题目是程德出的。

        此时,程德就呆在离考场不远处的军营里,他手持着这份策论题目,思索着若是自己是考生,该如何答题。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程德眉头紧皱。

        倏忽间,程德的眉头又重新舒展了许多。

        这场策论考试,恐怕才是可以筛选出真正有才干之人。

        对此,程德暗暗期待着。

        随后,程德放下策论考题,开始巡视着军营。

        不知不觉间,天黑了下去。

        程德返回将军府的时候,发现议事大厅各部官吏依然埋头批改着考生答卷,不过,  他们批改的答卷已经换成是儒科第二场策论。

        程德见此,便悄悄地离开,往罗燕屋里而去。

        翌日。

        刘伯温来报,昨日考生答卷,经过各部官吏昼夜批改,如今已经批改完。

        说实话,程德从刘伯温口中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是极为震惊的。

        这些人,也实在太拼了些。

        程德让刘伯温将此次考试的成绩,按照成绩排名,编出一个前两百名的榜单。

        因为这一次泗州军,只会录用前二百名考生。

        刘伯温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随后便匆匆离去忙着此事去了。

        程德因为是理科的主考官,所以在见了刘伯温后,便急忙往考场方向而去。

        等到了考场时,程德发现冯胜已经维护了考场秩序,考生也已经在考场上坐定。

        冯胜见到程德来后,向程德恭敬地行了一礼。

        尔后,程德让冯胜将试卷给考生分发下去。

        同时,趁着这个时间,程德抬起头,朝着在场考生望去,发现在场考生不到百人。

        在场考生拿到算学试卷题目后,纷纷皱眉苦思。

        而程德时不时地从考生旁边经过,希冀发现几个好苗子。

        结果,几圈转下来,程德不禁感到有些失望。

        在场的这些参加算学的考生,没有几个能让程德满意的。

        但考虑到参加算学这科的考生本来就少,程德也只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理科第一场很快地在平淡中结束。

        理科第二场考的是泗州军基础常识,这一科本来就是送分题,在场大多数考生都答了全对。这是程德转了几圈才发现的现象。

        至于理科第三场医学,程德发现参加理科的不到百人考生中,最终只有六十多人参加了这场考试。

        令程德颇为欣慰的是,参加理科第三场医学的考生,倒是有不少本领的。因为这第三场开始前,程德也把王履给拉了过来,陪他一起监考这些考生,从王履口中他知晓了在场有些考生是真有本事的,而且本事还不低。

        理科的监考,总体来说,平平淡淡。

        至于理科考完后批改答卷的人选,程德则是将第一场考生的算学答卷,交由方铭等户部官吏批改,第二场考生的泗州军基础常识答卷,则是交由宋瓒等礼部官吏批改,至于第三场考生的医学答卷,则是交由王履批改。

        第三日,是武科考核。此事,由邓友德负责。

        程德比较关心的是儒科与理科的成绩。

        今天,不仅是武科考核的日子,也是儒科和理科成绩放榜的日子。

        这则消息,还是昨日程德让人散发出去的。

        是以,天还未亮,参加过儒科、理科的考生,纷纷来到贴榜的位置等候。

        张定生,来自张村,原名张二狗,在泗州学院读书,其老师便是宋濂。

        由于读书天赋惊人,宋濂将其收为弟子,并亲自授徒。

        此次,张定生在宋濂的建议下,同时参加了儒科和理科的考试,试试自己的水准。

        在等候成绩榜单的人群中,张定生的脸色显得很是平静。

        昨日,他花了二两银子,从一位在将军府担任亲兵的口子探得一条消息:儒科成绩分主榜和副榜,这两份榜单都由刘主考官刘伯温拟定,主榜排一百人,副榜排一百人。

        张定生暗暗估摸了下自己的成绩,他觉得自己的成绩应该在主榜末尾附近。

        按照宋先生的意思,这一次他要是进入了主榜,他就算是通过宋先生的考核,宋先生之后会教他成为大儒的本事。

        当然,这仅仅只是自己的猜测,具体如何,还需要看了榜单,才能完全放下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