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淮王催臣上奏疏(2 / 2)

加入书签

        宋濂耐心地等待着程德的抉择,其余众人也在暗暗观察着,他们都在想,这宋学士之言,还真是善言善策。

        其他人也都屏息凝神,默默地等候着。

        程德陷入了沉思。

        眼下之际,若是重开科举,会不会对前方的战事有什么影响?

        而且,重开科举面向的是全天下的士子,谁知道这些来南京城的士子是不是有各势力所派出来的探子?

        这不是把自己暴露在天下人面前吧?尤其是一些核心机密之类的事务还未做好转移。

        实际上,程德也深知宋濂所说的重开科举带来的一系列好处,但问题是,冯国用、李三七、耿再成三线作战,对于大明财政来说,还是带来了不少的压力。

        倘若在这个节骨眼上再重开科举,那么,就意味着这方面投入的物力和财力将会是巨大的,而这,与现有实际情况相比较,综合衡量了大明财政开支,还是不符合大明国的利益的。

        依照程德所想,以大明国的名义重开科举一事急不得,得慢慢来,至少等冯国用、李三七、耿再成他们都再建新功才是。

        而且,这几日,他也接到了冯国用给他写的回信,冯国用告诉他,接下来一个月以内,他必定拿下整个庐州路,而且他已经针对彻里不花布置了天罗地网,这一次彻里不花大军将会在劫难逃。

        冯国用还在信中详细地陈述了他的所有布局,程德看完后,对于冯国用拿下整个庐州路的信心很大。

        除了冯国用这边,耿再成那边,虽然取得了巢县,但在攻打无为州时,却被无为州那边的元军给拖住了,虽然耿再成再三表示定能早日拿下无为州,但程德也通过耿再成的字里行间知晓这短时间内,耿再成或许难以取得更大的战果了。

        至于李三七那边,虽然拿下了当涂城,但程德宁愿李三七没有拿下的好。

        不过,好在刘伯温将此事给压了下去,不然,程德都要亲自前往当涂城去问罪李三七了。

        思来想去,目前他所能做的事情,便是不拖冯国用的后腿就行,而不拖他的后腿,就是保证大后方的稳定,给冯国用足够的底气。

        倘若真的在这种关节眼里重开科举,将会平生一些变数,也对大后方的稳定是一种巨大的考验,而且,之前一封匿名的举报信信中涉及的那些人,他都还没有处理,锦衣卫还在暗中取证中,如果这些人不处理掉,就必然无法让自己的大后方稳定。综合考虑下,重开科举并不符合程德心中的利益预期。

        于是,程德的目光落在了宋濂身上,平静地开口道:“重开科举一事,本王思之再三,考虑到冯国用、耿再成还有李三七三路大军在前线作战,为了避免出现一些变数,此事延后再提。目前的重心还是放在实施大明富国强民国策上,其余不相关的就不要再提了,避免节外生枝。言而总之,就是大明要稳中求强。”

        宋濂张了张嘴,最后苦笑道:“淮王英明,是微臣考虑不周。”

        胡惟庸等人见此,则是纷纷暗暗思忖:淮王,究竟是如何想的呢?

        程德见众人都沉默了,便出声道:“本王希望诸位能够同心同力,这大明能否最终击败其他所有对手,还要靠大家的努力。不日,冯将军必然能够传来大捷,希望诸位为大明国强盛而积极献言献策,只要是有利于大明的,本王都会采纳。还望诸位私下之余,都能上一道奏疏给本王,时间期限最好是在半个月内。”

        “微臣遵旨!”宋濂等内阁成员纷纷起身躬身应道。

        “你们都继续忙吧,本王还有其他事情要处理。”

        程德说完此句后,便匆匆离开了书房,往罗燕屋里而去。

        胡惟庸望着程德离去的背影,目光陡然间有些阴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