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1 / 2)

加入书签

殿内萦绕乐声,丝丝缕缕的花香飘散在空气中,沁人心脾。

  三名乐人席地而坐,一人鼓瑟,一人吹笙,另一人吹奏长笛。乐音袅袅,不似晋国铿锵激越,更类越国瑰丽缱绻。

  殿中央,一名舞人袒露上半身,腰间袭彩绢,头[cha]稚羽,颈挂彩贝,赤着双足腾挪旋转。乌黑的长发高高束起,金[se]面具遮住半面,随着旋律展露矫健的体魄,活似一头游弋在山林中的豹。

  彩裙翩翩的婢女伺候在殿内,手捧金盘银碗,里面盛装着果脯[rou]干,还有裹着蜂蜜的饼,散发出香甜气息。

  上首设一方长案,两名婢女跽坐左右。

  案后置榻,国太夫人斜靠在榻上,乌发堆云,长裙迤逦。眼[bo]流转间风姿妩媚,半点看不出已年近花甲。

  内史行至殿门前,立即有婢女入内禀报。

  少顷,殿内乐声告一段落,乐人和舞人鱼贯退出。内史跨过门槛,三步并作两步走近长案,在案前躬身行礼。

  “如何?”

  声音自头顶传来,迥异于艳丽的外貌,带着几分刺耳的喑哑。

  国太夫人早年曾中毒,事后查明是为先君挡灾。虽然保住[xing]命,却伤了嗓子,再不复往昔清脆悦耳。

  内史深深弯腰,[kou]中道:“勋旧遣大子出城,新贵隐忍不发。”

  “哦?”

  国太夫人靠在软枕上,染着蔻丹的手指轻敲手背,片刻后轻笑出声。

  “先君在时,他们安敢如此。”

  内史不出声,低头凝视地面,仿佛变成一尊雕像,许久一动不动。

  “繆良,你说我该助谁?”

  “仆不敢言。”

  “无妨,恕你无过。”

  内史谨慎抬起头,视线略微升高,始终不敢直面国太夫人,[kou]中道:“仆以为朝堂诸君势同水火,君上旧疾难愈,晋国当早立世子。朝堂平稳则国内平稳,国内平稳则外敌自退,太夫人方能安享岁月。”

  尾音落下,内史小心窥一眼上首,旋即垂下头不再多言。

  国太夫人陷入沉默,表面看似平静,手指敲击的频率却在加快,足见内心正在权衡利弊,一时间主意难定。

  “坐。”

  没有评议内史之言,她命内史落座。

  婢女无声退离左右,移走燃尽的香炉,打开炉盖,重新投入香饼。

  “先君战功赫赫,拔城摧池攻无不克。彼时,国内氏族无不俯首帖耳,无人敢越雷池一步。”

  回忆当年,对比如今,国太夫人语带薄怒,目光[yin]翳。

  “今上志大才疏,行事虎头蛇尾,捅出篓子不自知。年复一年,至今无法收拾。”

  国太夫人越说越气,既是对氏族也是对晋侯。

  内史深谙她的脾气,始终保持缄默,老老实实做一个倾听者。

  “他要独掌大权,好。他要扶持新氏族削弱勋旧,也好。可他不该胡来,闹得国内一团乱。”

  国太夫人坐直身体,这番话压在心中许久,她需要宣泄。

  “削弱智氏本无过,但他不该因小失大。坐视国境危急却不发兵,这同自毁江山有什么区别。”

  “我以为他送走嫡子是权宜之计,待威慑勋旧再迎回,也能平衡新氏族收揽人心。哪想到他真要扶持庶子,简直不可理喻!”

  内史抬起头,见国太夫人面染寒霜,张了张[kou],到底没有劝谏。

  “他八成是忘了,当年他能成为世子,靠的是嫡出,是我为先君饮毒!”

  郁气挤压在心头许久,今[ri]终得以宣泄。国太夫人脸颊泛红,唇殷似血,能窥见年轻时是何等风华绝代。

  前推四十年,她是越国宗室数一数二的美人,以艳丽闻名天下。

  若非如此,她也不会嫁给晋侯,成为两国联姻的纽带。

  她自诩聪慧,绝非愚钝之人。万万没想到生下的儿子却眼高手低,总喜欢自作聪明。

  “若非我被毒伤了身子,无法再有孕……”

  国太夫人坐正身体,声音渐渐低沉。未尽之语消失在空气中,溢出的森冷和残酷令人脊背发寒。

  “太夫人,此时不晚。”内史抓住时机出声,意图将话题引向林珩,“公子珩归国,勋旧出迎,您既不喜公子长,何妨推他一回。”

  “勋旧?”国太夫人冷笑一声,似感到疲惫,重新靠向软枕,“那是一群贪婪的凶狼,先君去后脱离锁链,今上压不住,他的儿子也未必。”

  内史心生不解。

  勋旧违背晋侯意志出城,岂非摆明态度?

  “事情哪里如此简单。”看出内史的疑惑,国太夫人冷声道,“真心要扶持林珩,今[ri]出城的就不是各家大子,该是他们的父亲和祖父。”

  内史认真思量,眉心渐渐深锁,迟疑道:“您是说此事不定?”

  “狼[xing]狡猾,必是待价而沽,端看林珩会许出什么。若他无能,中山国旧事恐会重演。”

  想到中山侯被氏族窃国,全家逃亡上京的下场,国太夫人心头发冷。

  “繆良。”

  “仆在。”

  “你去见国君,若他仍对嫡子避而不见,就让他在殿中好生休养,祭祀我来安排。”国太夫人捏了捏额角,沉声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