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三十四章(2 / 2)

加入书签

  “母亲,您不问我晕倒之事,果真要扶持逆子?”晋侯显然听不进去。国太夫人深深叹息。

  该说的已经说了,晋侯油盐不进,神鬼也是无法。

  深深看了晋侯一眼,国太夫人收回目光。短暂的心软之后,她的神情恢复漠然。"来人,传我旨意。"

  殿内的侍人婢女俯身听命,殿外的婢仆也恭敬聆听。

  “国君遇疾,需在殿内休养,罢朝五[ri]。此间政事不决送南殿,军事不决[jiao]公子珩同卿大夫共议。"

  语毕,国太夫人转身离殿。

  即将走出殿门时,晋侯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母亲,你要夺我权柄,当初何必还政。”脚步顿时停住。

  红裙恍如烈火,镶在金簪上的珍珠泛起白光。

  国太夫人缓慢侧首,以一种从未有过的眼光看向晋侯。在对方以为她要辩解或是开[kou]斥责时,她又收回视线,仅是云淡风轻道:  "君侯这般想,我也无法。"

  话音落地,裙摆旋舞,长袖振动,脚步声轻盈远去,直至再不可闻。

  r  /

  晋侯怒火攻心,猛一捶床榻,眼前陡然发黑,再度晕了过去。

  侍人和婢女魂飞魄散,生怕晋侯病情加重。

  医从地上爬起身,脖子上覆盖指掐的淤青。他未如众人一般慌张,而是不紧不慢地打开药箱,倒出曾给晋侯服用的药丸,捏开晋侯的下巴,[shu]练给他喂服下去。

  缪良驻足殿门前,看到医的举动,眸光微闪。

  他轻咳一声,医动作微僵,随后若无其事的看过来,在缪良的示意下走出殿外。

  "国太夫人旨意,国君病重妄言,不可传出宫廷。君上调养时[ri],你留在宫内。"

  "诺。"医恭敬领命。

  "君上的药方理应无人知晓。"缪良审视面前的医,窥出几分端倪,却无意继续追究。国太夫人留下他即是表明态度。

  国君无道,行事[ri]渐疯癫,同早年判若两人。国太夫人失望透顶,哪怕真是公子珩动手,她也不会改变选择。

  听出缪良的弦外之音,医郑重应是,神情未见变化,表现得无懈可击。彼时,祭祀的队伍返回城内,氏族各自归家,林珩驾车直驱宫门。

  公子原等人告辞回府,年幼的公子和女公子跟在林珩车后,行进间拉开一段距离,显然对他充满敬畏。

  抵达宫门前,马奴拉住缰绳,玄鸟车停住。

  等候许久的侍人立刻迎上前,传国太夫人旨意,请公子珩前往南殿。

  林珩作势扫一眼身上,发现外袍沾染烟气,当即说道:“你去回国太夫人,我稍后便至。”"诺。"

  侍人行礼后转身,一路小跑前往南殿。林珩在宫门前下车,快步返回林华殿。

  直至他的背影远去,年幼的公子和女公子才敢出声。彼此间对视一眼,全无往[ri]的[jing]神,看上去有些萎靡,既因疲惫也有惊吓。

  今[ri]之后再提起公子珩,他们都会下意识绷紧神经,畏惧感挥之不去。林华殿内,马桂和马塘正在说话。

  许放不在宫内。奉林珩命令,他乔装改扮离开肃州城,率领一队人奔赴临桓城,祭祀开始前就已

  出发。

  林珩行至殿前,马桂和马塘停止[jiao]谈,一同起身迎上前。

  /"公子,城内已布置妥当。流言牵涉到费氏,是否要提前告知勋旧?"马桂接住林珩取下的玉饰,开[kou]道。

  "不急。”林珩拔出发簪,抬手摘下玉冠,  “陶氏同我有约定,见面再言。"

  "诺。"

  "公子,临桓城内有千名国人,消息一旦传开,势必会引发混乱。"马塘捧起玉冠,指出事成后的隐患。

  "乱才好。"林珩微微一笑,转身绕过屏风。

  紫苏展开新的外袍,茯苓膝行为他解开腰带。

  林珩转身展开双臂,悬于腰间的玉饰轻撞摇曳,刺绣的玄鸟覆在袖摆,隐隐浮动金光。

  "高祖立法,临桓城轻赋。一旦封给氏族,法将不存。"

  临桓城是历代世子封地,也是安置有功国人之地。他们随国君征战,是守护晋室的坚实力量,最为忠心耿耿。

  晋侯拿出临桓城未必昏聩透顶,而是料定费氏不敢接。目的既是为求药试探[bi]迫,也为在林珩和勋旧之间埋下一根刺。

  所谓猜忌之心。

  晋侯深谙此道,运用起来驾轻就[shu]。

  "此事注定不成,但不该匿于宫中,总该让天下人知晓。"

  猜出晋侯的目的,林珩决意顺势而为,打乱对方的步骤,让其自食苦果。“我在上京时,曾见过国人围攻贵族。”

  林珩走出屏风,行至殿门前,沐浴在斜阳之下,发上玉簪浮起微光。"其势淘淘,堪比洪流。"

  林珩袖起双臂,眸光流转,眼[bo]含笑。

  父君,您将如何应对?氏族又会如何选择?

  汹涌[lang][chao]将起,上京会作何反应?笑意映入眼底,黑瞳恍似琉璃。

  黑衣公子面带浅笑,踏着光影穿过廊下,几步迈下台阶,施施然向南殿行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