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弃笔从戎(1 / 2)

加入书签

第356章  弃笔从戎

        对于朱英来说,捞钱的方法太多了。

        更何况是捞富人的钱。

        可别小看富人手中的经济,整个大明的钱财总数,是非常之巨大。

        只不过大多数都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其中以江南地区的大户们为主,因为张士诚的关系,没怎么受到战争的冲击,在张士诚被攻破之后,也就顺理成章的存活了下来。

        这些隐藏的大户们,家家户户都有银窖。

        所谓银窖,就是专门藏银子,财富的地方,像是什么珍稀的古董字画,应有尽有。

        就是给陛下拜新年的环节,就是在正旦贺朝的时候,有专门的宦官去奏报,比如某某祝大明新年国运昌隆。

        这个东西,是按字收费的,一万宝钞一字,十万宝钞起购。

        而且还是限量的。

        这个新鲜玩意,现在于江南那边,极为风靡,不知道多少大户摩拳擦掌,翘首以待。

        虽说吧,但凡江南大户有点钱财的,都对朱元璋恨之入骨,可是这给朱元璋祝贺的消息出来,唔真香。

        尤其是那些商贾,现在已经开始绞尽脑汁,想着该怎么去讲述那个十个字。

        十万宝钞,换朝堂一句。

        十句便是百万宝钞。

        这钱财,来得太特么快速了。

        抢都没这么快。

        朱元璋在听完大孙的解释后,半晌无言。

        他真是想不懂,真有人会出十万宝钞,只为了朝堂祝贺一句话?

        从大孙那里得知,限量三十句,已经在不到两天内抢购一空的时候,朱元璋就有些懵逼了。

        三百万宝钞,就这么到手了?

        “爷爷,孙儿算过,去掉整个宫廷花销后,单单这祝贺来的宝钞,大约还能省进百万贯,孙儿最近想着,是不是还要搞点什么来优待百姓。”

        朱英沉思着说道。

        朱元璋已经有些跟不上节奏了。

        他感觉在玩钱财这块,大孙玩的花样,技近乎道。

        商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这点朱元璋极为清楚,他打击奸商,贬低商人地位,实则政策一直在扶持整体商业的发展。

        而大孙这般,感觉商业在大孙掌心,如玩物般随意取弄。

        这些操作,纵观古今,从未有之,看似简单随意,深思之下,是对于商业深深的熟悉,可谓是洞察人心,方有此计。

        咋一看,似乎好像给商人的地位提升了,实则不然。

        钱财,并不是商贾手中,或者说,在那些商会背后的宗族,才是真正的你掌控者。

        而这样展露名头的机会,谁会愿意为商人作宣传,在朱英收到的传信中,皆是某某地某某家的祝词。

        “除了这个,大孙可还有什么其他地方弄钱的。”

        朱元璋直接问道。

        朱英笑道:“在城里设置的粥棚,孙儿特意让人用红布写字,接商会冠名,愿意出些宝钞的,就能在粥棚上写上自家商会店铺的名字。”

        “俗话说得好,酒香也怕巷子深,目前经营得还算不错,至少春节前施粥的钱财,基本上都出来了。”

        朱元璋诧异道:“这又是什么法子。”

        朱英解释道:“孙儿叫其广告,寓意广而告之,粥厂人山人海,都能看到横幅上的字,便知晓这店铺所在的就多了。”

        朱元璋问道;“那些流民,多是大字不识,这横幅能有何用。”

        朱英狡黠一笑道;“大字不识的,自然就不是这横幅的受众,可流民之中,也是有落难的读书人,亦或是其他寒门子弟。”

        “谁言今日流民,明日能否进士及第呢,古今多少流民,后来封侯拜相,如爷爷一般,甚至直接开创了大明,”

        “这般想来,是不是就感觉非常不错了。”

        朱元璋先是一顿,显然是被大孙的话给代入进去了。

        而后马上就反应了过来。

        “好个大孙,还拿咱比喻起来了,不过你这一手,确实非常诱人,想来从者云集吧。”

        朱元璋笑道。

        朱英这一手,算是偷换概念,把个例当常态,给人一种错觉,似乎只要在横幅上挂上自己的店名,往后一定有什么落难子弟,得以翻身,而后一番感谢。

        实际上,这种概率几乎跟没有似的,比后世中五百万大奖还要来得困难。

        再者说了,横幅这东西,现在只是开始,往后只会越来越多。

        不过就现在,朱英在京师捞了不少。

        且因为是垄断的关系,价格上非常舒服。

        若是有人相仿。

        嘿嘿,治安司,五城兵马司的衙役,告诉你什么叫做罚款。

        这只能是独家买卖,至少目前,朱英还没有要开放的意思。

        等往后钱财够多,发展的项目多了,才会慢慢的逐步开放。

        此时,正阳门外,码头边上,热闹非凡。

        这里是大明的国门所在,也是大量货物进出之处,正阳门外的护城河,是长江那边过来的大船,所能停靠的地方。

        虽有其他城门也有货物,但正阳门这里的体量,无疑是最大的。

        码头上大船林立,遥遥望去,至少上千船往来,而这其中,大量的船只上,都挂着隶属于群英商会的标志。

        朱英的商会,本来是没有船的,海运那边,也是依靠着别人的贸易为主。

        但自朱英入宫后,看似没有什么强取豪夺之事,润物无声下,赫然多了上千船。

        有些东西,当有权后,操控起来,当年就几句话的事情。

        别看朱英势力广泛,但在大明,一直都是暗中发展,没有权力傍身,一点知县都能随意支配,且无任何办法可言。

        这就是朱英只敢在大明边疆行动的缘故。

        说起来还真是要感谢朱棣,因为在此之前,朱英从没有过想到大明中央来,尤其是京师这边。

        “快看,那是什么,是大军嘛,他们在干嘛。”

        “真是大军,莫非又有什么事情发生。”

        “不对,他们看这个样子,好像是在进行训练,是哪位将军带领的将士,竟敢在这正阳门外操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