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难难难!】(1 / 2)

加入书签

“尔等莫要害我!”

朱振快他娘的要疯了,上次兵变他成功投机,但哪有短时间内偷鸡偷两回的道理?

历史上,朱振足足过了十多年,才怂恿士卒闹第二次兵变。

天可怜见,总督席书竟然清理军田,一堆军官再次把朱振推上台。朱振真不想再兵变啊,不管成功与否,他都肯定死得透透的!

“朱总兵,你威望足,大伙都看你的了。”

“这会定要给席书点颜色看看,别以为是王二郎的老师就敢胡来!”

“干脆杀了席书,事情闹大了,朝廷还得派人招抚。”

“……”

面对一把把刀枪,朱振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只能硬着头皮成为叛军首领。当即攻占大同府城,拥兵万余,被军官裹挟着进攻大同左卫城。

大同左卫城,在大同府城以西百余里,属于大同副总兵的驻地。

席书害怕再次发生兵变,被乱军杀个措手不及,于是自领豹房官军驻扎于左卫城,不敢住在大同府城那凶险之地。

乱军来到城下时,已拥众两万有余。

一骑奔出,朝着城内大喊:“左卫城里的兄弟,快快打开城门迎我们进去,杀掉那贪官席书!咱们十四年没发饷啦,都一起进京闹饷去!”

听了此话,本地士兵蠢蠢欲动,豹房士兵如临大敌。

十四年没发饷,这是真的!

大明军饷,分口粮、月粮、行粮三种。

口粮,顾名思义,用以糊口的粮食,保证士兵不会饿死。

月粮,可理解为月工资。

行粮,打仗、操备、修边、防秋(防备蒙古秋天入侵)等军事行动,需要额外给士兵发放行粮。俗称,开拔费。

而大同士卒(紧挨长城的士兵除外),这些年只能领到口粮和行粮,月粮那是一粒米、一分钱都没见过。整整十四年没领到过月工资,一旦兵变怎么可能不从者甚众?

朱厚照也是看到席书的第二封奏疏,被这情况气得浑身发抖,才决定全力支持王渊整顿边务。当初跟随皇帝一起打蒙古小王子的士兵,竟然是多年不拿月工资的饿兵,这让皇帝如何不愤怒?

朱厚照当年亲自坐镇边疆,让江彬清查兵额、补发粮饷,也就补发了半年的月粮而已,江彬等人还从中贪墨了一些。

席书负责整顿大同边务,真是压力山大,他哪有钱给全镇官兵补发十四年的工资?

清田之后再分田,确实能够笼络部分士卒,可又如何能跟十四年工资相比!

席书把城内本地武将叫来,命令道:“约束各自部下,但有附逆从乱者,若不能自行解决,那就自杀以报陛下吧!”

副总兵李瑾连忙跪地:“若有差池,卑职提头来见!”

当夜,大同左卫城四处火起,都是下级军官带兵闹事。

朝廷与高级武官的清田矛盾,已经被兵变转为闹饷活动。大同那边的高级武将虽然暗中撺掇,但兵变之初就逃跑了,今后追查起来也难以责罚,顶多治一个御下不严、玩忽职守的罪名。

城楼置一太师椅,席书按剑坐于其上,对城内的火光视若无睹,只让部下防备城外乱军偷袭。

闹将大半夜,城内兵变总算平息,城外叛军的几次夜袭也被击退。

翌日,席书没有守城,而是带着豹房士兵出城结阵。

豹房六营,只调来两营,总共八千余人。

而叛军那边,虽然兵力超过两万,却严重缺乏中高层军官。便是首领朱振,都是被强逼而来的,根本不愿与中央军打仗。至于那些中高层军官,在唆使士卒兵变之后,就第一时间逃跑了,闹完了他们再回来就是。

被草泥马当众喷一脸的英国公张仑,是皇帝派来的领军主将。

张仑根本不懂打仗,也就挂一个名而已,真正的统兵大将是潘贵——王渊当年亲自训练的六千士卒当中,潘贵如今爬得最高,已经是正三品京卫指挥使。

“潘将军,你来指挥。”张仑颇为忐忑,八千对两万太吓人了。

在潘贵的指挥下,旗令官挥舞令旗,八千多人迅速结阵。

车兵队在前,士卒推着独轮车徐徐前进。这些独轮车有坚固木板,可以抵挡正面射来的箭矢,还内置许多拒马设施,随时可拆装结成拒马阵。

车兵之后,是长枪兵和刀盾兵。

长枪足有三米多长,与刀盾手一起保护车兵。

接着是火铳手和弓箭手,藏在内部随时可以集结射击。

随后还有炮兵,被骑兵、预备队保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