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差距(1 / 2)

加入书签

第244章  差距

        袁文绍虽然没去参加早朝,但是早朝发生的事他也知道的一清二楚。

        接下来一段时间,赵宗全和太后好似有默契一样。

        赵宗全没有再提追封一事,太后只是把邕王唯一存活下来的儿子接进了宫里,留在身边扶养,没有再提过继一事。

        不过明眼人都知道,这件事就像插在赵宗全心头的一根刺,终有一天还是会爆发。

        袁文绍在别院过的倒是潇洒,每天陪陪妻子,逗弄儿子女儿,泡泡温泉。

        甚至生出了以后就这样过下去的想法。

        然而在别院住了大半个月,袁文绍不得不回汴京。

        因为逆王谋逆一案的判决已经下来了,他得去送刘磊一程。

        汴京的宅子虽然有段时间没住了,却一直有下人打扫,没有丝毫变化。

        第二天一早,袁文绍汇合孙旭,来到了刑部大牢。

        一间班房内,桌子上摆满了酒菜,袁文绍和孙旭坐在那里,气氛有些压抑。

        没多久,带着手链脚链的刘磊被衙役带了过来。

        有段时间没见,刘磊整个人苍老了许多,浑身脏乱不堪,面容枯槁。

        “混蛋,我不是让他们好生照顾你了么?”孙旭看到刘磊的样子红着眼说道。

        刘磊到底是钦犯,不能随便探望,孙旭和袁文绍这么久了,也只来看过刘磊一次。

        不过两人都让人给典狱使送了钱,让他关照一二。

        押着刘磊过来的狱卒,闻言连忙解释道:“二位爷,不是我们没关照他,你们也知道他们是钦犯,我们平常都只能在伙食上照顾一下,但是他不吃啊。”

        袁文绍拦住了还想说什么的孙旭,对狱卒说道:“能不能麻烦你把他手链和脚链打开?”

        狱卒为难道:“侯爷,小的最多打开手链。”

        “那拜托了。”

        袁文绍说着回头看了张安一眼。

        张安会意,上前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银票,塞给了狱卒。

        狱卒推脱了一下,收下银票,把刘磊的手链打开,叮嘱让他们快一点,就走了出去关上了门。

        刘磊活动了一下手腕,咧嘴一笑,声音嘶哑道:“别人落了难,关系再好的都唯恐避之不及,我临死之前伱们还能前来相送,已经心满意足了。”

        “三郎。”

        孙旭闻言眼睛一红,一想到刘磊马上就要上断头台,他却什么都做不了,心中就充满了悲切,双手紧握。

        “好了,你都是当爹的人了,怎么还和以前一样。”

        刘磊倒是看开了,在袁文绍对面坐下,拿起桌子上的酒坛,就往嘴里灌。

        “刘家满门抄斩,诛九族,你的幼子流放三千里,到时候我会让人打点照顾,不会让他有事的。”袁文绍看着不断灌酒,衣襟都被打湿的刘磊并没有阻止,沉默了一会开口道。

        刘磊拿着酒坛的手一顿,放了下来,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谢谢!”

        此刻他除了这句话,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他家满门抄斩,家都被抄了,也没有什么能够报答袁文绍他们的了。

        至于他活下来的那个儿子,谋逆大罪属不赦之罪,即便以后皇帝大赦天下,和他儿子也没关系。

        他儿子这一辈子都要在偏远地区,也没有能力报答袁文绍他们。

        袁文绍有些烦闷的拿起一坛酒,解开封泥,灌了一大口。

        “砰!”

        袁文绍重重的放下酒坛,说道:“你还有什么遗言要说的么?”

        “没有了,这些日子我也想过了,被发配虽然日子过的苦,总归能活下去的。我们刘家除了那些文臣,还能保留一丝血脉,已经是天幸了,我也不敢奢求什么了。”

        刘磊说完,擦了擦眼泪,提起酒坛大口灌了几口,因为喝的太急,剧烈的咳嗽了起来。

        “咳咳咳~”

        “三郎,你没事吧?”孙旭连忙替他顺着后背。

        “咳…咳…哈哈哈…”

        孙旭咳嗽了一会,缓过劲来,疯狂的大笑了起来。

        “二郎,三郎他…”

        孙旭担忧的看向孙旭,他觉得孙旭是不是疯了。

        袁文绍没有说话,只是冲孙旭摇了摇头。

        刘磊笑了好一会,眼泪都流下来了,看着两人说道:“我家有今日,实乃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不过我有句忠告给你们,以后千万别让子嗣从军,让他们从文,哪怕他们考不上,一事无成,也别让他们从军。”

        “我刘家祖上是开国功臣,太祖皇帝亲赐的丹书铁券,说可免一死,到头来还不如文官一个功名,可悲可叹呐。”

        说完,再次提起酒坛灌了起来。

        袁文绍闻言沉默了下来,大周的律法确实有些畸形。

        开国勋爵许多都有丹书铁券,也就是俗称的免死金牌。

        但是这玩意有个限制,谋逆不赦。

        说白了,就是牵扯到造反,就没有用了。

        说实话,这一点没毛病,毕竟造反要都能赦免了,那有丹书铁券的人家都可以轻易参加造反了,反正失败也可以免罪。

        但是大周却又优待文官,对于文官来说,就没有死刑,即便是参与造反,最终也就是流放,而且还不是刺配。

        袁文绍清楚的记得一个案例,先帝在位时,和西夏打仗战败后,曾经气的想杀了一个负责军队后勤的转运使。

        结果遭到了群体文官的反对,理由是‘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

        简单来说,就是从太祖开始,就从我没有杀士人的先例。

        仁宗皇帝无奈,决定将这个官员刺配充军。

        再次遭到了文官的反对,理由是‘士可杀不可辱’。

        看看,这个理由是不是很讽刺,要杀你们说从祖宗开始就没有杀士人的先例。

        刺配又说士可杀不可辱。

        不得不说,读过书的就是不一样,什么都他们有理。

        仁宗皇帝无奈,最终只能把那人给发配了。

        而且文官发配并不是说去当普通百姓,而是去偏远地区当官。

        你没看错,就是当官。

        这就是文人的待遇。

        那些文官阻止仁宗皇帝杀那个转运使,并不是因为收了那个转运使的好处。

        那个转运使也没有收买所有文官的本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