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将国外的先进经验带回国内!(1 / 2)

加入书签

第220章  将国外的先进经验带回国内!

        “哦哦,好好。”

        张毅教授倒是也没多想。

        便直接进入正题。

        实际上。

        艺术专业。

        尤其是乐器专业的博士学位

        无论是国内外,都是个比较不同的专业。

        正常的专业。

        一般就是考博,读博,毕业,收获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授予博士学位。

        但乐器演奏方面,其实是不太一样。

        如果说,整个音乐大类的博士。

        是有两种的。

        DMA一般是侧重于表演类的,毕业的硬性要求是开音乐会,当然,也需要论文。

        而PhD,则是更注重于理论学习,类似于指挥,作曲等专业,大部分会考这个。

        音乐表演更多是DMA,当然,也有PhD。

        当然。

        也有演奏家文凭。

        高级的演奏家文凭,可以看做等同于博士。

        但学位上来说,是不被承认的。

        “其实,我们一开始设想的,是去和德国那边进行联合办学合作的。”

        张毅教授开口说了起来。

        “毕竟,按咱们之前的师资力量来说,单开一个博士点的确很难。”

        “但联合办学,有利有弊吧,既然你来了,所以,这个合作项目便暂时搁置了下来,上面还在讨论,到底是单开还是联合。”

        闻得此言。

        李景霖了然的点了点头。

        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如果能够自己单开,当然还是自己单开比较好。

        但当师资力量不够的时候,真的是要硬憋吗?

        不如借助外界力量,开了再说,然后逐渐培养,发展。

        毕竟,和人家交流一下,的确能学到不少的经验。

        “不过,现在无论是单开还是联合,其实都是可以的,只不过,看看有什么取舍吧。”

        张毅呵呵一笑。

        有了李景霖在专业里。

        那的确是掌握了主动权。

        单开,很大概率能够顶的住。

        联合,也完全能压的了。

        “那咱们的这个培养方向是怎么考虑的?”

        李景霖皱着眉。

        小提琴演奏专业博士。

        自然是要划分于音乐表演专业的。

        DMA。

        但不同的学校吧。

        大致差不太多,可细致问题上却天差地别。

        “其实,若是之前,谈论DMA,可能会有些早了。”

        张毅教授开了口。

        “在这之前,多数教授是认同于【先从演奏家文凭】上开始。”

        “没必要,这玩意,能早搞就早搞比较好。”

        李景霖微微皱了皱眉。

        听了李景霖的话,张毅教授点了点头。

        “是的,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那的确可能先从DMA开始。”

        毕竟。

        等同于博士学位,那不如直接一步到位,就搞实打实的博士学位呢。

        “课程安排是否有粗略的设计?”

        “有的。”

        张毅教授拿出了资料袋。

        抽出一张纸递给李景霖。

        接过来仔细一看。

        “核心课程,专业公共课,选修课,第二专业辅修?”

        李景霖微微皱了皱眉。

        摇了摇头,开口道。

        “这多少还是有些保守了。”

        “保守?你是指.”

        张毅教授微微一愣。

        实际上。

        在音乐表演行业里,这四项课可以这么理解。

        核心课程就是音乐表演核心,学术核心,研究核心。

        练琴,然后开音乐会。

        上理论必修文化课。

        独立的音乐研究,写学术论文。

        专业公共课,就类似于一些音乐史,作品研究之类的文化课。

        里面会有一些比较细致的科目。

        修学分就完事。

        至于第二专业辅修,则是看个人的实力,爱好等。

        “而且,这个公共课程,或者学术核心课程里,大部分都是西方音乐相关的,这样的话,基本是达到了,但不够有咱们的特色。”

        李景霖皱了皱眉。

        “你看,比方说,这个【18世纪的音乐革新】,这个【早期游牧音乐的特性】.”

        于是。

        就在张毅教授的面前。

        足以令广大博士研究生哀嚎不已的决定

        就这么轻飘飘的被李景霖说出了口。

        “华夏的音乐家,哪怕就是拉小提琴,也必须要学华夏音乐体系下的知识。”

        “至于研究课题上,也完全可以搞一些华夏特色,比方说.如何用小提琴去演奏民间文化,甚至是少数民族文化的曲目,让小提琴这件乐器进一步汉化!”

        张毅教授瞪大眼睛。

        李景霖有这样的野心,是完全难以想象的!

        是的。

        虽然说。

        华夏文化就是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吸收外面优秀的东西,汉化成自己的东西。

        但你这也太特么急急急了吧。

        看看二胡,看看琵琶,看看那些曾经是舶来品的乐器。

        融合,发展。

        这年份。

        是按大几百年,甚至千年来算的!

        好家伙啊。

        李景霖这一副恨不得有生之年就要看到小提琴彻彻底底变成华夏玩具的样子

        张毅教授真是有点绷不住。

        你这么急的吗?

        “怎么了?我说的有问题么?”

        李景霖皱眉。

        “最近我可是听说了,云南博物馆蠢蠢欲动,想要让他们展馆里,聂先生的小提琴,以国宝的身份,进入《国家宝藏》的综艺。”

        “如果我们解决了融合,文化,思想,作品上的问题.”

        “说一句小提琴在我们华夏有完全不同的象征,有不同的文化发展,然后进一步说,华夏小提琴,是我们华夏文化的一环,小提琴是我们华夏的重要乐器,又有什么问题呢?”

        “完全没毛病啊!”

        “.”

        张毅教授微微有些裂开。

        “没毛病,完全没毛病。”

        “对嘛!老张,人才的培养,不说从娃娃抓起,但都读博士了,你起码得给我滚去研究华夏音乐吧?”

        “什么吉尔西方乐器,都给我去研究华夏小提琴去。”

        李景霖虽然皱着眉。

        但格局打开了。

        一通话,说的张毅完全没法反驳。

        仔细想想。

        TMD。

        还真就是这么个歪理。

        就类似于聂先生,冼先生,那群老一辈的小提琴演奏者们,赋予了小提琴鲜艳的红色一般。

        <div  class="contentadv">        后人咋差点啥了?

        就不能搞点新东西出来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