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同学久别重逢(1 / 2)

加入书签

刘岩问道:“你俩回城后做什么呢?没找工作吗?”

陆天海苦笑着摇了摇头:“快一年了,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

在宁城,像我们这样的回城知青多如牛毛,大部分都跟我俩一样。许多家庭不得不提前办病退,让孩子顶替。”

黄晓阳接着说:“说实话,折腾快一年了,已经死了心,不想找了。

去年夏天,我俩琢磨着,就到南方沿海进了一些服装,没想到在宁城卖的挺不错。我俩就干上这行了。”

陆天海说道:“刚回宁城的那几个月,真特么的后悔。心想,当初跟着回城干嘛?还不如继续在农村插队。

虽然条件艰苦些,但起码还有能自食其力。

可是,当年插队的生产队已经不接收知青了,说是除非娶了村里的姑娘,安家落户。

本想回来的时候,能像当年离开宁城时,看到一个盛大的欢迎场面。

没想到,迎接我们的却是这样一种局面……”

黄晓阳看着刘岩:“虽然我跟天海家里的大人都落实政策了,家里头也不指望我们马上工作养家糊口。

但靠家里养着,心里真特么不是个滋味儿。”

……

在过去的十年里,宁城有二十多万上山下乡知青。

在此期间,除了上大学、参军、以各种形式招工返城,包括为国捐躯、长眠在异地他乡和已经扎根农村结婚生子的之外,在这两年大回城潮流中,有将近十万的知青回城。

一时间,给宁城这个几百万人口的古城,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陆天海笑着说道:“你清楚我和晓阳,我俩虽然在学校时学习不好,喜欢打架,但骨子里都不属于那种张口吃闲饭的人。

这么做,虽然每天得提心吊胆的防备有关部门和人员的盘查,但至少能养活自己。

运气好的时候,一个月下来两个人还能赚小一百块钱呢。”

听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刘岩猛然想起,明年的10月17日,《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文件将出台。

决定中,提出今后必须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

他随即对两位老同学说道:“华国现在正逐步向着改革开放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在体制改革方面,国家也积极在想办法。

相信不久就会解决回城知青就业的问题。你们别泄气,好日子不会太远了。”

“刘岩,你这么一说,我俩就更有信心了。我俩也常想,如今国家下决心要发展,总不能就这么下去吧?!”

刘岩提议道:“咱们仨好不容易见面,正好到了中午吃饭时间,我们找一个地方,好好聊聊。”

说完,刘岩这才想起,刚才只顾着和同学聊天,把家人给凉着了。

随即就把两位同学给家人做了介绍,让刘宁带着爸爸妈妈先回去。

三个人,来到了公园附近的一家国营饭店。

“刘岩,靠这么倒腾服装,说实话也不是长久之计。

我俩算了一下,扣除路费、所有的开销和费用,不算罚款,一年下来,每个人最多也就赚不到五百块钱。

我俩现在连女朋友都不敢找,这年头想要结婚,三大件一样都少不了。每年赚五百,三年一千五,根本不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