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末感言:这本书讲的是个什么故事(1 / 2)

加入书签

第一卷写完了,身为创作者,需要总结下得与失,单章也是和读者老爷们汇报的方式。

首先想说的,是【这本书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简单来说,核心只有四个字:强者重生

不是一个强者的重生,是一群强者的重生,从这个角度,这本书其实写的是一个“重逢”的故事。

一個轮回转世的主角,在漫长的时间线上走过千百春秋,蓦然抬首,曾经的敌人和朋友归来,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是我开书时候想写的。

“群星归位”四个字,既是指星辰的归位,也是人的归位,“群星”在这里借了“人类群星闪耀之年”这句话里的象征意义。

当初主角雕刻了许多木雕,挂在桃树上,也是个隐喻。

就连上章的章节名,也呼应了全书第一章的名字。

可以理解为我一个写小白爽文的作者少许的文青病体现。

包括前面写主角的一次次回忆,都是为了塑造配角,因为后面她们要出场。

从这个角度说,好像整本书从第二卷,才是真正的开始。

其实,设计大纲时,也想过要不要开头时,就直接写群星归位,但总觉得很怪,既不仙侠也不玄幻,所以最终选择了最传统的路线。

也就是如今的版本。

我的想法很简单:

学院流+比赛流……这个模式虽然老旧,但架构经典且稳固,起码不会写乱,恰好我上本仙侠就写过比赛,有经验,还可以借此,将世界里的各大势力都牵引到一起,完成世界观的大致描摹。

但实际写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第一卷的剧情,的确没有乱,非常稳固,但这个选择却带来了一堆问题。

挑几个主要的复盘下:

1、新鲜感丧失。

首先是前期,因为走学院流路线,为了拉追读,采用了一些很老套的写法,比如主角被低估,证明自己这种,以及天才班历练、甚至被小配角嘲笑……考试答题等。

本身就缺乏新鲜感,不过当时我判断,这种问题不大,虽然老但有效,事实上也的确不算差,虽然我自己写的时候没激情,但数据好像还行。

其次,剧情模式的重复,导致新鲜感丧失。

这个,主要体现在三次演武,以及整个神都大赏期间,前面的几段剧情也有类似问题。

详细说,一个是配角低估主角,主角展现实力后,配角们的态度变化。

另一个,是敌方势力到来,大家很担忧,主角出手解决,配角们态度变化。

这个手法用的太频繁了。

尤其越到后期,配角的数量增加,就会出现大篇幅描写配角们反应的段落,显得很水。

我当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积重难返,不写或少些吧,担心高潮效果减弱,多写吧,别说读者老爷们烦,我自己写的都想吐。

其实手法本身没错,问题在于频率太高。

我尝试改变,但神都大赏的剧情框架早定死了,就必须通过一次次演武,把配角势力拉入舞台,必须通过一场场擂台,展现每一个势力传承的特点和战斗方式。

而这一类剧情的写法,想要好看,只能用这种手法。

由此可见,过早地锁定剧情框架,会导致后续发现问题,也没法改,只能硬着头皮写下去。

再者,是地图和人物丧失新鲜感。

因为第一卷是围绕“神都大赏”来写,所以,绝大部分剧情,都在五大门派,以及各自的代表人物间打转。

既单调,又不接地气。

一开始没问题,但越往后,我写的越疲乏,甚至对一些固定的场景和人物,产生了腻歪的情绪。

我想让主角不要一直坐在小院里,想让他动起来,主动开拓新地图、人物,但那样又会偏离大赏的框架,且不符合人设。

直到写项家兄妹,写青衣出巡,写听雪楼主那两章,我才终于挣脱出来,获得了短暂的新鲜感,很坦白地说,那两章写的很开心,因为终于不用重复写之前的场景和人物了。

等进了道境,有了新的场景,新的人物(三娘、姜姜、裴钱)等,我的创作欲明显提升,再到最近这几章,写群星归位,整体的感觉自我感觉都很好。

2、看点偏离。

如果说,新鲜感丧失主要是我写的痛苦,那看点偏离,问题才更大。

读者老爷看我这破书,想看的是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