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6.我们的故事,开始了(1 / 2)

加入书签

来戛纳的电影,只要不是那种特别小特别小的独立电影制作,通常都会运作一场发布会。

        毕竟能够入围三大,并且得到一些肯定,对许多影视从业者来讲,都还挺重要的。

        不过这发布会到底是自欺欺人,还是说真的那么火,恐怕除非是来到现场的人,否则很难分辨真假。

        至少对国内而言是这样的。

        天朝时间2号晚上11点多,《失恋三十三天》在戛纳举行记者见面会,见面会座无虚席的消息出现在国内的新闻板块上面。

        抛开那不知道哪个加班熬夜赶稿子的倒霉蛋不提,至少,很多关心戛纳,或者说关心影视圈的人都从这些消息中知晓了……许鑫又一次“出圈”的电影。

        《失恋三十三天》

        西影厂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放出预告片,定档6月2号。

        把所有消息都放给影迷后,《33天》的热度反倒没了之前《山楂树》那么火爆。

        好多人觉着……似乎已经熟悉了。

        许鑫的电影火,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虽然不知何时起,“许鑫=爆款”的印象就这么落入了所有人心里。

        但至少,现在很多影迷确确实实是这么认为的。

        甚至一些他的粉丝已经开始把他和刚出道时期的老头相比较了。

        最后得出一句:

        “嗯,许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其实这话严重的言不符实。

        但架不住很多人都这么说。

        对于新影迷而言,张导……或者第五代导演的黄金时代太远。

        但许鑫很近。

        所以,这次听到他的电影在戛纳广受好评,大家反倒很淡然。

        好是应该的。

        不好才是问题。

        这不,2号才刚出新闻,可三号晚上十点多,《33天》爆满,座无虚席,清一水儿外国脸孔的照片就已经传回来了。

        而对于国内这些新闻,西影厂的人也和许鑫说了。

        但一向在成绩上面很谦虚的许鑫这次,却没说任何关于“灭火”的话题。

        因为,他要的就是这样。

        一开始,只是许鑫出品,必属精品。

        后来啊,西影厂出品,必属精品。

        先富带动后富嘛。

        为了大家心中的那个目标,在这条不知前方是荆棘还是辉煌的道路上,西北圈的人必须要出一个能扛起这杆时代大旗的人。

        而这个人选……

        除了他,目前没有更合适的选择。

        虽然可能这条路走的会很辛苦,但却一定要走。

        关乎信念之役,除非力竭身死,否则不可后退一步。

        而作为许鑫的伙伴,以及坚实的后盾,在这场看似并没有引起多大波澜的热度中,西影厂趁热打铁,直接在4号一大早,公布了一条消息。

        “《丝绸之路电影节》评审俱乐部成立,开始面向全社会招纳会员。”

        这条消息的出现,其实同样没有引起太多波澜。

        至少,对圈外的人来讲是如此。

        早在4月份,西影厂就已经在官网上宣布了《丝绸之路电影节》的举办章程。

        但其他方面并没有过多宣传。

        因为时机还不到。

        章程里只是宣布了一些作品送审的标准。

        抛开一些具备天朝特色的要求,诸如“符合SHZY正确价值观”之类的不提,真要说起灵魂骨架,它和国际A类电影节几乎没什么区别。

        1,电影必须是制作完成后的电影。

        2,没有在互联网或者DVD上面放映过。

        3,除去短片单元外,长片作品必须时长超过60分钟。

        核心其实就这三条。

        可以说是沿用国际A类电影节的条款。

        除此之外,就是奖项类型的设定。

        同样是双轨制。

        主竞赛单元、丝绸之路单元。

        主竞赛单元顾名思义,角逐主要奖项的竞赛单元。

        而丝绸之路单元其实就是威尼斯的地平线,或者戛纳一种单元的属性。

        不过……这名字取的很有天朝人的浪漫气息。

        古时,天朝靠丝绸之路与外界接壤。

        而如今,丝绸之路电影节效仿古人,对于一些小众片或者具备潜力的片子,以及导演、电影人等等,推出了这样一个平台,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

        丝绸之路具体的章程其实相当简洁,只不过中间添加了许多需要润色的东西。

        但有一点,那就是它并未明确电影节属性。

        没明说是国内还是国际电影。但根据后续齐雷接受的采访,大家得知,丝绸之路电影节的人很务实,并没有一开始就要弄的声威滔天。

        攘外必先安内。

        他们打算先从华语电影市场开始。

        但因为只是章程,具体的细节并未披露,所以热度并不算高。同时观众的认可度也比较低。

        毕竟……国内现在大大小小的奖项是越来越多了。

        也越来越缺乏公信力。

        谁知道这电影节是不是又一个面子活?

        可当他们这次借着许鑫的热度,推出了这条新闻时……

        一下子,圈内的观众就察觉出来了一些不同的东西。

        西影厂这条新闻来的其实很突然,但这种突然远远比不上标题上面的错愕。

        他们要干啥?

        要……面向全社会招收会员?

        开……开什么国际玩笑?

        虽然仔细看了新闻,发现招收的是初审会员资格,也就是所谓的“海选”,可这也足够惊人了。

        会员审核机制怎么弄?

        要是报名的人数过多,你们的工作量得是多少?

        这不开玩笑呢么……

        要知道,目前国内的几大电影节的评审委员会都是非公开的。

        也就是说,除了每年都会公布的正式评委,来评选那些已经入围了的影片,决定最终某个奖项花落谁家外,处于投稿选片阶段时的评委会工作基本没有人披露。

        没人知道这些人是怎么选出来的,也没人知道他们是怎么弄的。

        一切都是非透明化的流程在操作。

        但这种非透明化的操作里有个共同的认知,那就是这些人一定不能从“大众”里面选。

        开玩笑呢?大众当评审?

        万一把我们的片源泄露了该怎么办?

        虽然他们也知道这么想有些矫情……毕竟每一个电影节的评审都要签订严格的保密协议,同时电影节举办方也要保证影片片源的安全性。

        但……好多电影从业者在看到这一条要求的第一反应还是抗拒。

        大众……凭啥评价我们电影的好坏?

        他们懂个屁的电影。

        我们拍啥他们看啥就得了。

        不知道多少人心底诞生了这样一个想法。

        然后在看西影厂公布的招收标准……

        好家伙,还真够低的。

        什么“热爱电影,公平公正”这些套话不提,真正的核心要求其实就几点。

        一,工作固定,节假日稳定。

        其实这条很好理解,工作稳定,节假日稳定,那么在电影开始收录作品期间的审核就不会耽误工作。同时还能保证在一定宽裕的时间里稳定给出自己的投票。

        二,剧本艺术鉴赏能力,拥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这也能理解,对于一些电影而言,能有艺术鉴赏能力是观影门槛最起码得需求。

        但这第三点就有点看不懂了。

        三,看过的电影越多越好!

        不是……你们再直白一点?

        啥意思?

        看过的电影多,就证明有鉴赏能力,能看懂我们的电影?

        要不要这么草率?

        可实际上,西影厂还真就这么“草率”。

        就像是他们最重要……但同时也是可能被一些凑热闹的人忽略的真正要求。

        四,你热爱电影。

        简简单单五个字,却单独列出来了一行要求。

        乍一看像废话,可这条规定却是通过了许鑫、齐雷、田双河,以及很多人的同意,才被特别写进去的。

        因为热爱电影,我们才凑到了一起。

        如果不热爱这份工作,那自然就没必要过来。

        并且,西影厂在这条“招工”细则里也写的很明白。

        大众评委并非每年都有工作,随着会员的日益增多,每年评审团的抽取将会采用随机抽签的形式。

        今年可能是你,明年可能是你,也可能不是你。

        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所有人的“公平”。

        而其他的东西,就没说那么多了,最后只是留下了一个邮箱,以及投递简历的模板与要求。

        说老实话,怎么看,这都不像是太正规的样子。

        虽然在四月份的时候,好多人就知道了《丝绸之路》电影节是有陕西文旅的背书。

        可这种几乎可以说是非书面化用语的“招工”行为,却处处透露着一股不靠谱的样子。

        他们……真的是认真的吗?

        而就在这个疑惑诞生不久,四号下午的时候,有关一片齐雷的专访便证明了其真实性。

        专访很长,但截取的核心内容齐雷也说的很清楚。

        当被记者问道从大众之中招收选片评委是认真的么?为什么会这么做的时候,齐雷的回答很坚决:

        “因为电影就是给大众拍的。我们的这条声明很认真,是经过仔细考量后发布的。我们知道,好多观众都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电影。

        你看平时的贴吧,豆瓣、论坛等等地方,好多影视娱乐版块里,到处都有讨论某部电影如何,某个演员如何,某个导演如何的人们。

        我们需要专业性的人给出专业意见,但更不希望的是选出来的片子脱离群众,得不到大家的认可。

        如果这样,那丝绸之路电影节的公信力就无从谈起了。所以我们选择了主动拉近和观众的距离,大众评审对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齐雷是谁?

        西影厂的二把手。

        发行部门的直接负责人。

        他亲口说出的这段话,含金量是无可置疑的。

        虽然不提这篇采访稿是不是西影厂提前准备好的……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

        对于那些真正关心电影的普通人来讲,这个名为《丝绸之路》的电影节,似乎真的愿意给观众提供一个担当审核的机会。

        虽然不清楚其内部运作又有着怎样一个规章制度。

        但……

        “兄弟们,要不去瞧瞧?我刚把自己的简历投过去了。奶奶的,说老实话,找自己的影评截图是真的累,不归纳不要紧,一归纳起来,我发现我这么多年竟然看过这么多电影……”

        一位来自超过700万用户关注的百度“电影吧”的吧友的话,就像是这些人内心的最佳佐证。

        是啊。

        反正又不要钱。

        就当凑热闹了呗。

        要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