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穷兵黩武的大明国(2 / 2)
可再繁华富庶,这也是清朝,三百年前的古代。
而现今的大明,手头上各种军队总额已然突破至三十万。
<div class="contentadv"> 如此多的军队,一是来自于当初朱怡炅与邬思道定下的国策,速战速决,趁着伪清未及反应之际速取南京。
所以,当时的大明真可谓是穷兵黩武。
而现在,南京既下,长江防线已尽在明军之手,朱怡炅也已登极为帝。
这穷兵黩武的大明国也得缓一缓了。
而且靠这一京两省之地要养兵三十万,且这三十万大军还全都高标准伙食,不说顿顿,却也是每天都有油水肉食。
还要保持日日操练,兵甲齐备,军器局那边还要投入大量钱粮资金用以铸炮造枪,甚至在军器局迁到南京以后,朱皇帝还额外让他们尝试打造重型甲,用以建立重装步兵。
因为作为南方人的明军没有骑兵,或者说没有成建制的合格骑兵。
这样的话,要是将来对上北方清军还有蒙古八旗的骑兵,唯有重装步兵才能与之抗衡,自己练骑兵,朱皇帝既不会也没那么多马。
至于火炮,现在的火炮熔铸效率太低了,泥模铸炮耗时太长,更先进的沙模铸炮朱怡炅前世只偶然听说过,具体怎么操作的还不清楚。
只能给军器局的工匠们提了一嘴,剩下的就交给他们自己想办法,实在不行看看西方那边有没有。
这些花费加起来,便是朱怡炅有再多的钱也吃不消了,江南再有钱再富,也不可能凭空变出粮食金银。
总不能真的去抢劫抄家士绅豪族吧?
然后让朱皇帝见识一下全国士绅们的战斗力?
所以,这军队的整编就很有必要了。
朱怡炅先是下旨让枢密院暂缓募兵(不是停止),随后重新梳理整编军队编制。
现今的这三十万大军,看似兵力众多,实则内部成分极为驳杂。
有正儿八经枢密院招募的百姓良家子,这些也是接受过明军正统军事化训练,加上朱皇帝式思想教育的新军,是明军新一代的中间骨干力量。
而除了这些新军,还有不少都是旧式或者半旧式军队,有杨恭的第一军,郑定瑞的第二军,徐进的第三军,黄殿的第四军,还有前番连续大战中,俘虏的浙江降兵,江南降兵等等。
杨恭的第一军为纯旧式军队,都是由当初的清军绿营降兵组成,战力惊人,先前朱皇帝故意令其先攻,强行损耗了第一军近半的老兵精锐。
而今又以新军补充进去,也算是让杨恭和第一军都安分点儿,避免出现军头现象。
郑定瑞的第二军算是半旧式军队,里头仅有一镇为当初的台弯老兵,剩下俱是新军,不过毕竟被郑定瑞管理挺久,所以这次借着支援杨恭的理由,将郑定瑞的军队一分为二,又补充重建。
再然后徐进的第三军同样也是纯旧式军队,现坐镇漳汀两府,既是防备林俊部,同样也是朱皇帝故意将其搁置。
黄殿的第四军就比较乱了,里头不仅有新军,还有天地会的义军转正,甚至还有张岳手下的几千番兵。
也就是说,明军三十万大军里,差不多只有十万左右为纯粹的新军,还有不到十万都是旧军,最后剩下的则全是浙江、江南的降兵。
所以,这裁军却是很有必要了。
毕竟,募兵放缓归放缓,但不能停,那就只有裁军精编了。
古代进京赶考都是要当小贩摆摊卖东西的,诸位可不要被电视剧骗了,真正不用摆摊的,必定是非常有钱,非常有钱,或者干脆就是京城老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