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黄河改道山东(2 / 2)
黄河改道,经由山东入海,这正是后世解决黄淮水患的办法。
只不过,这个办法并非满清想出来,而是黄河河床堆积太高,泥沙沉积已经不堪重负。
<div class="contentadv"> 终于在咸丰五年,黄河决口大改道,直接冲入山东,由山东入海,沿路化作汪洋泽国。
而现在,孙嘉淦却是要用人力对黄河进行人工改道,好让黄河从山东入海,彻底解决延续数百年的黄准水患问题。
孙嘉淦敢提出这个方案,还是在于他现在已经是大明的官。
大明定都南京,没有漕运问题,也就不用担心治水会破坏漕运,自然也就没那么多掣肘。
不用黄河改道山东会让北方漕运断绝,漕运从来都只是方便南方向北京持续性输血的工具。
现在北京已经不是都城,自然无需漕运来输血。至于北方粮食的调运,则可以用内陆发达的河道水系和海运补充平替。
当然,孙嘉淦的这个法子同样也是治标不治本,但这已经是时下最好的办法。
便是后世,对治黄河也没多好的手段,同样也是不断修筑河堤大坝。
因为数百年淤积在河床里的泥沙,便是用现代工业来清理,都难以清理。
看来,必须得尽快拿下陕西了。
因为黄河下游泥沙沉积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陕西那边水土流失严重。
后世的解决办法朴实无华,就是在陕西到处种树,来缓解下游的泥沙沉积。
朱怡炅思虑片刻,问道:“那如何才能让黄河改道山东?”
孙嘉淦解释道:“黄河故道北岸有多处泛道可以泄洪,也可以用来堆积黄河带来的泥沙。只不过前明、伪清为保漕运,都将北岸泛道全部堵死。微臣的办法便是由朝廷牵头,调动大量民夫将黄淮河段的泛道全部挖通。待到枯水期时,堵死现在的河道,再拆毁与故道间的河堤水坝,将黄河水一路引流至山东。”
朱怡炅叹息道:“这个工程可不小啊!”
饶是朱怡炅不懂治水,但整个黄河全长数千公里。哪怕只挖掘下游河段,这所需民夫没有几十万都是办不到的,而且还是长期工程。
孙嘉淦点头:“要用此法的话,须得征发民夫十万,所耗银钱至少也要一百万两。这还只是初期工程,而且河段分布区域的百姓必须全部迁走,否则工程将难以推行。而今河南、山东刚好历经大战,人口稀少。此时迁徙正合适,若再等几十年,人口恢复,怕是就没那么容易了。”
朱怡炅点头:“确实如此。”
孙嘉淦没再多言,他在等皇帝的决定。
朱怡炅想了想,随即招来阁部重臣开会。
听到皇帝要治理黄淮水患,王礼他们的发言都很谨慎。
毕竟,治黄河在历代王朝这里可都是头等大事。当年康熙继位时,就曾在自己的大殿龙柱后面写下河务、漕运、三藩三个字帖。
经过一番商议,朱怡炅终于下定决心。黄淮水患早晚都要治理,与其继续将错就错,不如一次性解决。
而且治黄河属于大工程,不仅耗费大笔钱粮人力,也并非朝夕就能解决之事。
光是初期勘定各处河道和工程地点,就需要个一两年时间。再到划定迁徙区域,分段疏通开挖河道,到最后完善整个工程。
没有个十年二十年时间,根本无法完成。
朱怡炅对着孙嘉淦郑重说道:“如此,却是苦累孙卿了。”
以孙嘉淦而今的年纪,再到古人的平均寿命,估摸着孙嘉淦下半辈子都得在河堤上奔波了。
运气好的话,临死前就能竣工。
运气不好,可能修到一半就死了。
孙嘉淦亦是郑重叩拜:“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确实是真心的,一个满清降官,能得如此信任,也算是良马遇伯乐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