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女狐?(1 / 2)

加入书签

第142章  女狐?

        这次劝业博览会,满打满算,中国置办物品前来参展的仅有江苏、湖北、湖南、山东、四川、福建六省,但一路看下来展品多为古董。

        甚至湖北的展品里还有汉代的瓦当、唐代的经幢。

        张謇有点看不下去:“这些东西更应该摆在博物馆里,为什么要来劝业博览会?”

        然后又看了看六省的展品,竟然有很多是重复的,无奈地叹了口气。

        张謇最了解的还是农业馆的展品,但他还是不无遗憾地说:“可惜我们南通的盐与棉没能参展,不然也不弱于各国。”

        当然农业器具确实人家的更好,张謇于是下单订购了一批犁耙之类的农业器具。

        这边逛完,最吸引眼球的当然是工业馆。

        工业馆今天甚至搞了个“灯光秀”,一瞬间同时点亮了上千盏电灯。

        搞得全场人一阵沸腾。

        后世的人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大不了,但搁在二十世纪初,真的是不得了的工业成果。

        张謇非常赞叹:“我在整个南通加起来也没有见过这么多电灯,竟然可以同时点亮,需要多么大的能量!”

        李谕倒是并不惊讶,日本这次明显是在模仿欧美的博览会,同时点亮电灯是学了十年前的芝加哥博览会。

        当年特斯拉利用交流电让整个会场的灯同时亮起,直接让自己的交流电赢下了与爱迪生直流电的“电流大战”,名留青史。

        虽然最亮堂,但工业馆里压根没有中国展品的展位,范熙壬和何育杰只好拉了个小板凳摆上了李谕做的小差速器。

        去年纽约已经办了第三届车展,不过日本也没多少汽车,仅有的一些也是进口自欧美。

        很快就有人对这个小玩意起了兴趣,一位日本人走过来,端详起来:“这是……差速器?”

        范熙壬是懂日语的,但日本人提到“差速器”时却用的是英文。

        ——反正日语就是这样,对外来词汇的接受能力较弱,很多时候都是只能采取拿来主义。

        范熙壬不太懂机械的专业词汇,没有听明白这句“Japanese-English”,只得叫过来了李谕。

        日本人又问道:“这是谁做的?”

        范熙壬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正是眼前的李谕。”

        日本人讶道:“李谕?我听过你,去年我在美国的时候很多新闻也有提到。”

        李谕着实想不到在通信如此落后的时代,竟然美国和日本都有人知道自己了。

        日本人说:“我叫吉田真太郎,刚在美国的汽车展会买回一些零部件准备组装一台汽车,今天闲来无事游览劝业博览会,实在想不到竟然有中国人可以自己造出来转向系统。”

        日本有史以来第一台自己的汽车就是几年后由吉田真太郎和自己的工程师用美国买来的汽车零部件组装出来。

        不过即便只是组装,吉田真太郎和工程师也花了四五年时间才搞明白。

        日本的汽车产业在后世知名度太高了,李谕自然有所了解,但这时候的日本汽车真的乏善可陈,就目前的时间点。甚至可以说和清末民初的中国没有太大差别。可惜的是清廷压根没有人对汽车行业的重要性有什么认识。

        李谕说:“也没有什么特别困难的,不过是个差速器。”

        他说的是事实,汽车是工业结晶,差速器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

        吉田真太郎研究了半天,不住啧啧称奇:“原来一个小小的转向系统就如此复杂!放眼整个日本,恐怕也找不出一个工程师懂如此精深的机械学。”

        吉田真太郎本身并不擅长机械学,靠的也是买买买,转而又说:“我能不能从你这收购此专利?”

        “收购?”李谕说,“恐怕不可以,况且也根本没有成型。”

        吉田真太郎遗憾道:“那倒也是,买回来我似乎也不会利用。”

        一旁的范熙壬听蒙了,“专利?”

        好吧,现在国内根本没有专利制度,即便是范熙壬以后留学日本后研习的是法律专业,但就连他目前都对专利制度不知晓。

        李谕只好给他解释了一下:“就是朝廷颁布法令,可以保护发明者一定期限享有自己发明的独享权益。”

        范熙壬还是懂法的,一琢磨就感觉对味:“没有毛病,不这么做,怎么鼓励大家伙创造,要不就成了为他人作嫁衣。”

        但旋即又想到,现在清廷根本没有专利的相关法律,谈何保护。甚至专利法之上更基本的法律都没有哪。

        张謇倒是多少知道专利是怎么回事,但怎么日本人都要找中国人买技术专利了,简直像做梦,于是问道:“你是日方政府人员?”

        “并不是,”吉田真太郎知道中日目前就有了矛盾,连忙说,“我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商人,没有任何军方或者政府背景,但我的确准备成立一家汽车工厂,专门用来销售进口自美国的汽车。”

        张謇点点头,原来是个二道贩子。

        不过此人成立的东京汽车制造厂,确实即组装出日本第一台汽车后,又一定程度上造出了日本第一台“国产”汽车。当然核心部件仍旧采购自美国,只有车体自己生产,用的也是比较缓慢落后的手工方式。

        日本汽车的量产要到十年后的三菱公司了。

        又是三菱……

        日本政府后来很快就注意到了汽车的潜力,尤其是在军事方面的巨大潜力,许多汽车公司后来都有了浓厚的军工背景。

        李谕心知肚明。他不仅不想卖技术,甚至已经开始心存竞争思想,虽然目前他和日本几大财团比小得就像一只蚂蚁。

        范熙壬却并不知道后来的事情,只是感觉如果卖专利轻轻松松就可以赚不少钱,何乐而不为。而且这种事绝对可以成为重要的新闻,等诸报端后甚至能够提振国内的士气。

        范熙壬悄悄说:“何不给他开个大价钱?”

        李谕刚想回话,有人走了过来,“原来我们在工业馆也有展位,还有日本人想买?”

        范熙壬认识他,行礼道:“贡王爷!”

        然后给李谕介绍:“这位是蒙古喀喇沁郡王。”

        他们也来了。

        范熙壬又介绍了一下跟着贡王的另两人:肃亲王善耆的儿子宪章,蒙古喀尔喀亲王那彦图的儿子祺承武。

        清朝时期,蒙古的王爷差不多有二十几个。

        不过祺承武的姓氏有点厉害:博尔济吉特,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后代。

        所以这三人一个已经是蒙古的郡王,另两个则都是王爷的世子,以后也是要继承王位的。

        日本黑龙会和驻清大使内田康哉挑选的人果然很有分量。

        不过到后面两位继承的时候,大清已经没了……日本也直接放弃拉拢他们,转而投向看似更有价值的清废帝溥仪。

        反正日本眼中自然是只有利益,而且是能够让他们利用的利益。

        贡王看着眼前的差速器模型小车:“就是这个东西,日本人要买?”

        宪章和祺承武也来了兴趣,端详起来,里面的齿轮传动,在转向时能提供给左右轮子不同的速度,原理还是很不错的。

        不过他们看不出个什么:“原来是这么个小东西?我还以为是啥不得了的工业品。”

        “就是,失望至极!”

        吉田真太郎虽然不懂中文,不过听语气也知道他们两人一点也瞧不上眼前的小发明。自己刚称赞了,又被别人侮辱,典型就是侮辱到自己头上。

        吉田真太郎也不认识这几位王爷世子的,直接说:“我听闻中国有句老话,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不不,应该是有眼不识泰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