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逻辑(2 / 2)

加入书签

        全世界也就十七八亿人口。

        <div  class="contentadv">        最后,还有个原因就是抗生素与细菌之间的微妙关系。

        众所周知,细菌一直在进化,很容易产生耐药性。

        这就导致抗生素成了一把双刃剑,如果控制不好,就是潘多拉魔盒。

        所以生物学真心不能随意触碰,必须在建立非常完善的基础后,才可以更进一步。

        现在还不如让戴芳澜这些生物学家好好搞搞很有前景的微生物学,打打基础。

        除了抗生素,生物领域还有太多未知等着开拓呢,包括生物医药方面。

        ——

        李谕和他们聊了一会儿后,几人便赶紧回去继续上课了。

        上午的课程很紧凑,还有一节心理学和一节西洋史。

        整体上可以把清华学校当做一所后世的高中看待。

        到了下午的国文课程时,李谕专门过去溜达着看了看,很明显能看出来大部分学生从态度上不是很重视这些课程;当然有很认真的,比如吴宓、金岳霖等。

        不仅学生,有的老先生也很松懈,甚至有喝过酒来上课的。

        反正清华的国学水平提升真的要等陈寅恪、吴宓等人创建国学研究院以后才能提上来了。

        四点后,是清华学校很有特色的一小时运动时间,所有的教室、图书馆、宿舍全部关门,强制运动。

        就算不想运动,也要在外面散步或者看别人运动。

        李谕环顾了一圈,运动的种类非常齐全,比如球类,不仅有洋人很喜欢的网球、棒球、篮球、足球,还有刚刚传入国内没多久的羽毛球、乒乓球。

        足见清华对体育注重。

        民国初年的清华虽然是理工类院校,但学生相对活泼,没有老气横秋的态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运动比较多。

        李谕准备把这种模式以后引入上海的大同大学。

        往后几十年里,清华大学在运动项目的比赛中往往是乱杀的存在,与上海几所大学的足球赛、篮球赛一直是南北争霸的典型。

        此外,还有各位耳熟能详的一些操作早在民国初年就是常态:比如学校为了在运动项目中保持优势,会特意养一批运动能力很强的学生。

        当然了,运动本身就是一项积极向上很阳光的事业,没必要因此诋毁。

        说白了还是从美国大学学来的,清华基本上完全照搬美国模式,老美的常春藤本身就是体育联盟,清华学生留美后大都进入这些名校,肯定要提前做做准备。

        ——

        对李谕来说,在大学里上课感觉挺舒服,民国局势乱得就像一团麻,只有校园里还有一点象牙塔的纯净。李谕只要有时间,早晚都会开车过来,有时还去附近的园林转转,只是颐和园仍旧是皇室遗产,进不去。

        这天早上,李谕开车前往清华园时,突然在道上遇见一辆马车,看形制就是从紫禁城出来的。

        李谕开车路过,看到了骑在马上的小德张。

        那么马车车厢里必然就是隆裕太后。

        小德张也看到了李谕,打招呼道:“这不是帝师嘛!”

        李谕说:“德公公,是去颐和园?”

        小德张说:“是的。”

        马车上的帘子打开,隆裕探出头说:“原来是李帝师。”

        “太后。”李谕欠了欠身,稍稍表示了一下尊重。

        隆裕仍然感觉很受用:“现在都不把我们娘俩放在眼里,还是帝师懂礼数。”

        李谕其实是感觉有点可怜。

        隆裕基本就是个背锅侠,业是以往的掌权者作下;慈禧死后的三年,朝中还有个摄政王,隆裕就是个傀儡。

        不过最后逊位诏书却是从她手里签订。

        许多爱新觉罗少壮派死活不同意签订退位诏书,隆裕都看出来大势已去,气得大骂他们:“彼亲贵将国事办得如此腐败,犹欲阻挠共和诏旨,将置我母子于何地!”

        隆裕知道这些少壮派就是嘴巴硬,实事一件都办不了;她又没本事驾驭汉臣,能怎么办?

        但那些爱新觉罗们却把罪过都甩她身上,进入民国之后,基本不再见她,此时隆裕身边的人寥寥无几,还不如一些大户人家。

        李谕说:“我记得宫里有一辆袁大总统进献的汽车,你们为什么不拿出来用,要比坐马车快捷一点。”

        小德张叹道:“如果是别人送的,也就用了。”

        李谕很无语袁世凯若送奕劻一辆汽车,奕劻肯定开得毫无心理负担。

        隆裕说:“开车还得请专门的司机,而且一辆不够,又要添置三四辆车,宫里现在没什么钱。”

        果然是一直长在深宫大院,讲排场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毛病,而是习惯。

        李谕问道:“优待条例不是每年都要拨付400万两吗?”

        小德张无奈道:“今年的只付了一半。”

        其实一直到优待条例取消,每年400万都没有足额给付过,最多的时候也就六七成。

        后来发布袁大头,从400两变成了400万大洋,大洋的价值比银子又低了好几成。

        清宫里太监、宫女还不少,又养着一个小朝廷得发工资,导致如今紫禁城里财政极为紧张。

        李谕说:“我有个主意,可以为你们提供一点收入。”

        隆裕太后说:“帝师请讲。”

        李谕说:“可能会有些冒昧,太后权当一听。”

        隆裕叹道:“现在大清都没了,还有啥冒昧不冒昧的,哀家还能把你抓了怎样?”

        李谕说:“颐和园是绝景胜地,如果开辟出一部分供游览用,即便门票定到一两银子一次的高价,还是会有很多人买账。”

        清帝刚刚退位,国内的人都对皇宫内的生活充满好奇。故宫不能拿出来,颐和园总能考虑一下。

        小德张一听就兴奋道:“好主意啊!”

        他想的是皇家私产一旦用于游览,自己作为大内总管,就可以在门票上打打主意。

        隆裕却沉默了一会儿才说:“哀家已经没多少地儿可以去,要是颐和园都成了景点,我就只能天天守在宫里。这件事容我再思量思量。”

        小德张泄了点气:“太后说的是。”

        李谕也不多劝,隆裕太后已经时日无多,一年后便会病逝。她死了没两个月,步军统领衙门就开始将颐和园作为景点开放。

        到了清华园门口,隆裕太后还要继续前行,李谕便与他们告了别。

        他们会路过烧毁的圆明园,不知道这些满清贵族看到后会怎么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